APP下载

论数字时代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

2021-11-23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宁勇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古籍检索

文/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宁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图书馆的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也不例外。古籍整理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时称之为校雠学。图书馆积极推进古籍整理与保护数字化发展,不但可以妥善保护古籍底本,也能发挥数字版古籍传播便利、突破时空、无限复制、方便存储等优势。基于此,我们应该明确图书馆应用数字技术对古籍进行整理与保护的必要性,并采取有力举措将其落实,从而使我国珍贵的文化典籍在数字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简单探讨。

一、数字时代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的必要性

(一)有效保护古籍底本。图书馆推进古籍整理与保护数字化具有诸多优势,其中最突出的一项优势是可以有效保护古籍底本。众所周知,古籍的整理是要以善本为底本的,所谓善本,就是书况良好的、没有明显残缺破损的古籍。在图书馆以往的古籍整理工作中,相关人员为了校勘学术信息,经常要对古籍底本进行手动翻阅,久而久之,古籍底本就会出现严重的老化破损现象,极不利于古籍底本的保护。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妥善解决这一难题,数字技术可以将古籍转换为电子版和数字版,既消除了手动翻阅给古籍底本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能实现古籍信息的无限复杂,从而提升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效率。

(二)更便于用户查阅。图书馆实施古籍整理与保护数字化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这主要体现在用户对古籍的查阅方面。以往用户在图书馆想要获取某项古籍信息是非常麻烦的,不仅要在图书管理人员的辅助下翻阅大量古籍资料,而且得到的信息往往针对性不强。数字化古籍整理可以有效攻克这一难题。首先,通过古籍检索和管理系统的建立,用户只要在检索栏输入关键词,就可以一键获取针对性极高的古籍信息,这给用户查阅提供了诸多便捷条件。其次,通过图书馆古籍数据库网络的建设,用户对古籍的查阅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古籍数据库支持多端登陆,用户只要身边有智能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古籍,无论是对图书馆管理还是用户自身的学术研究来说,其效率都是传统古籍整理模式无法比拟的。

(三)存储更方便。数字时代给图书馆古籍整理和保护带来的最大利好,就是让古籍资料的存储更加方便。图书馆将古籍底本转换为数字版之后,可以将其收录到网络存储空间,将古籍底本封存起来,日常只涉及电子版古籍的存储、应用和处理,电子版古籍占据的网络存储空间非常小,而且进行备份后,也不易丢失。与此同时,用户在找到想要的古籍资料后,也可以非常轻松地将资料下载保存到移动U盘和网络云盘中,或者将古籍打印成文本资料,这些都可以体现出图书馆古籍整理和保护信息化的存储便利性。

(四)促进文化遗产传承。古籍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也是各领域知识研究的主要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典藏量只会缩减而不会增加,这代表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在不断消逝,因此,着手整理和保护古籍是非常紧迫的。图书馆推进古籍整理与保护数字化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古籍底本,更关键的是为了保护我国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古籍的生命力更持久,古籍文化价值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彰显,由此可见,图书馆落实古籍整理与保护数字化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具有非凡的文化传承意义。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的有力举措

(一)借助现代化手段,做好古籍原生性保护工作。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主要划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方面,其中原生性保护除了对古籍底本进行防盗、防腐、防潮、防火等处理之外,还需要借助其他现代化手段,增强古籍原生性保护质量。比如,对于破损较为严重的古籍,相关人员可以先应用现代化技术将其尽可能地修复,同时采用胶印、扫描、录制影像等办法,对古籍底本进行仿真复制,这样一方面可以向读者提供古籍复制品,且并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古籍底本的流通,进而避免搬运、翻阅等行为加重古籍底本的老化和磨损,使古籍底本得到有效的整理和保护。

(二)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在数字时代,图书馆想要提升古籍整理与保护效率,必须先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目前,我国对古籍实施数字化加工处理过程中最广泛应用的数字技术就是扫描,扫描技术可以将古籍内容数字化,将其转换为接近古籍原本的仿真数字版,不但可以完整、详细地保存古籍中的文化信息,方便读者汇集知识并生成新的价值,也能使珍贵的古籍原件得到有效的保护。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扩大,对古籍实施数字化整理和保护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任务和使命。比如,从国际范围内来讲,联合国启动了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计划,大英图书馆以及IBM公司的梵蒂冈图书馆都紧随其后,加入了应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遗产的阵营。再比如,从我国国内范围来讲,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是最先实行古籍数字计划的领军角色,此后,各地图书馆纷纷上马以整理和保护典籍文献数字化为主题的计划活动,足以说明图书馆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是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各图书馆应该积极落实到位,从而促进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建立古籍全文数据库。图书馆在应用数字技术对古籍进行整理和保护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经过归纳总结,常见问题主要有四个:第一,古籍的文字太小,扫描难度大、准确率较低。第二,古籍受到虫蛀或腐蚀,文字残缺不全,扫描成型的资料不连贯。第三,古籍磨损严重,难以满足扫描技术的应用要求。第四,对于书况较好的古籍底本扫描完成后,虽然读者可以查阅古籍电子版,但是这种查阅具有即时性,因为上述电子版古籍并没有经过光学字符识别,这样读者不仅难以实现古籍全文检索,也无法对数字版古籍进行自主编辑或者转换为其他文本格式保存在移动存储设备中,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的效率,也严重削弱了古籍资料的利用率和实际价值。面对这种不良局面,图书馆在推进古籍整理与保护数字化过程中,除了要应用扫描技术对古籍进行最基本的数字化处理之外,还需要积极建立古籍全文数据库。一方面,可以为读者对数字版古籍的编辑、下载、存储提供便利条件,实现古籍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能提升图书馆古籍管理效率,从而使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真正迈入数字时代。目前,我国图书馆建立古籍全文数据库的常用方式有两种:第一,运用人工键盘输入的方式将古籍内容录入数据库,这种方式适用于文字小,内容受到虫蛀、腐蚀、磨损稍有残缺的古籍,同时对录入人员的专业素养具有极高的要求,需要他们边录入边校勘,针对残缺部分广征群籍、拾遗补阙,才能达到古籍全文数字化的目的。第二,运用智能化文字识别技术,对古籍资料进行自动化识别、分析、处理以及建立索引等等,进而生成古籍全文数据库,这种方式的优势是效率高,可以实现对古籍的智能化、自动化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缺陷是应用场景有限,只适用于书况良好、文字大小适中、清晰、无明显破损的古籍全文录入,具体采用哪种方式需要相关人员根据古籍的实际情况进行甄别选择。比如,北京大学在开展善本书数据库计划过程中就采用了上述第一种数据库建设方式,他们在整理北京大学图书馆典藏古籍时,不但利用扫描技术将古籍底本扫描为图像,还通过手动键盘输入方式将古籍内容转换为文档格式,最后把古籍文档收录到古籍全文数据库中,建设了古籍全文检索系统,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古籍整理与保护成果。基于此,各图书馆在数字时代落实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时,应该积极参考、借鉴国内优秀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完善古籍全文数据库,从而促进我国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数字化的常态化发展。

(四)研发古籍检索与管理系统。立足于当前的数字时代背景,我们认为图书馆在整理和保护古籍过程中,有必要研发古籍检索与管理系统。首先,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完成后,就会涉及图书馆的后续管理和读者的调取查阅,在古籍全文数据库的基础上搭载古籍检索与管理系统,不但可以使图书馆古籍数据库管理效率产生质的飞越,而且可以实现关键词检索和全文检索,从而为读者精准查阅古籍资料创造便捷条件。其次,由于古籍中含有大量的异体字、通假字和古今字,在版本上除了常规版本之外还有木刻版和手写版古籍,语义的切分和别称更是多种多样,现行的检索系统以及检索技术还无法完全检索别体汉字,以及准确切分语义、判断别称,漏检和多检的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基于此,各图书馆应该积极创新检索技术,强化研发更高效的古籍检索与管理系统,提升古籍资料检索的便捷性和兼容性,不仅可以突破馆藏壁垒的桎梏,也能真正实现数字时代图书馆古籍的资源共享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也焕发了新的生机。应用数字技术对古籍进行整理和保护,不但可以延长古籍底本的生命力,也能为读者创造更便利的查阅条件。基于此,各图书馆应该大力开发和利用数字技术,积极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建立古籍全文数据库、研发古籍检索与管理系统,提升古籍整理与保护效率、为读者提供更精准优质的服务,从而发挥古籍的学术研究价值,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古籍检索
“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历程与第三届评选方案公告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评审会召开
近30年来广西地方古籍丛书编辑出版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