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政务助力解决偏远地区数字鸿沟问题研究

2021-11-23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文馨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5期
关键词:政务信息偏远地区电子政务

文/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张文馨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公平问题加剧,数字鸿沟问题凸显,农村等偏远地区的电子政务数字弱势群体数量庞大。电子政务“数字弱势群体”即在电子政务中造成的政府、公民、企业使用数字化设备过程中存在条件和能力上的障碍,在信息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偏远地区在工作、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化程度都体现出了与城市地区的较大差距,如一些农村偏远地区由于基站数量不足、网络覆盖面不广,导致网络在线教学难以推广。由于农民缺乏信息交流渠道,难以及时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出现农产品滞销等情况,体现出了城乡信息化建设的数字鸿沟,反映出一些偏远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受重视程度较低,这将导致公民信息公共服务的公平性进一步下降。因此,为突破资源限制,实现信息公平,应建设数字公路,通过电子政务高速牵引解决偏远地区数字鸿沟问题。

一、文献综述

学者们已充分意识到偏远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袁学国提出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框架、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政策建议;周焱、万学道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丁荣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及问题,并提出提升西部省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路径;孔晓娟、邹静琴总结出我国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综述了农村电子政务发展模式;苏晔、冯石岗等分析了乡镇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唐霈雯、张钊蔚等探索信息扶贫领域的农耕扶贫机制,以实现信息富裕、加快脱贫速度。本研究立足于偏远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案例,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等地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电子政务高速牵引解决脱贫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二、偏远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案例

(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推进农村宽带建设。2015年以来,为实现电信普遍服务,实现信息扶贫,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进行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工作,推动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宽带网络建设及运行维护;各基础电信企业也将试点工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从农村电商、智慧乡村等方面实现精准扶贫。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的资源利用率,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

(二)农业农村部推出“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2005年,农业农村部推出“三电合一”,利用电脑采集信息、利用电话语音提供农业生产咨询、利用电视播放农民关注热点问题的电视节目。在此背景下,电信运营商也推出了三农信息服务业务,如中国移动推出“农信通”业务,将有关农业的信息及时向农民传送,使农民及时了解到有关市场、政策、气象等三农信息。有利于农民及时了解市场情况,最大程度发挥农作物的经济效益。

(三)华为为农村提供网络覆盖。2017年,华为为农村定制Rural Star解决方案,为农村区域提供低成本、超远距离的语音和数字接入。截至2018年,华为Rural Star方案为4000万农村人口提供了网络覆盖,使村民与外界建立连接。不仅能推动城乡实现信息公平,还能有助于解决农村地区数字鸿沟问题。

三、我国偏远地区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我国农村等偏远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投放建设仍不足,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也较低。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为主,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62.7%。而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前提,网络普及率的低下将阻碍偏远地区借助电子政务实现脱贫工作的可能性。

(二)数字弱势群体缺乏电子政务参与意识。偏远地区群体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其信息素养也较弱,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较低,数字参与感不足,从而加深了数字鸿沟。而在面临农作、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时,由于电子政务参与意识的缺乏,这些群体可能缺失寻求政府救助的主动意识,无法得到政府的帮助。

(三)统一标准的缺乏制约信息共享。虽然多数地方政府建立了相关政策标准,但在各政府部门之间,还存在电子政务应用、安全标准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偏远地区的电子政务系统难以进行信息共享,从而会降低偏远地区人民使用政务平台获取信息的效率,影响经济效益的实现。

(四)偏远地区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建设较落后。偏远地区电子政务的建设尚处初步建设阶段,缺少完善的服务系统及平台。而已有的乡镇政府网站也存在标准不统一、信息缺乏整合等现象,无法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阻碍了资源共享,不利于偏远地区人民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政务信息,由此可能导致对政策、市场不了解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对电子政务助力解决偏远地区数字鸿沟的建议

(一)搭建电子政务扶贫平台。为统筹规划资源和促进信息共享,应加快建立电子政务扶贫平台,并在所构建的政务信息平台上及时提供有关的最新政策信息、农业气象信息、农作物市场供求信息、农作物市场价格信息等,并提供关于农作物耕作及销售的咨询服务,还可建立技术展示模块,向农民展示新兴科技带来的农耕便捷性,使偏远地区人民也能享受到电子政务服务带来的红利。

(二)确保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充足的通信设备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前提,在电子政务背景下,很多政务信息都在政务客户端及网页上进行公示,而偏远地区的人民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的缺乏,获得政务信息较为落后。因此,政府应保证信息和通信设备的供应,确保偏远地区有开展电子政务的基本设备,并联合运营商提高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和宽带建设率。

(三)加快专网建设。在教育方面,建设教育专用网络,使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及时使用到在线教育服务,如国家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就能有效实现教育公平。在政务服务方面,通过专网的建设能够使政务信息及时下达到每一个基层政府。

(四)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偏远地区的制度设计尚不完善,缺乏统一标准的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不充分。因此,政府应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加强制度设计,使偏远地区在政策法规指导下有序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并加快统一标准的建立,确保政务系统间信息的有效流转与共享。同时应加强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使业务人员了解偏远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协助工作。

(五)培养偏远地区人民的电子政务参与意识。政府应主动培养偏远地区人民的电子政务参与意识,在教育中注重普及公民的基本电脑操作,对偏远地区人民加强电子政务参与的培训,培养这些群体有意识地向政府寻求政务服务。还可以将偏远地区群众的电子政务参与度增加为地方政府的一项考核标准。

(六)加大资金的投入。长效的资金支持有利于保障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与政务平台的建设。政府应一方面加大对偏远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也可对电信企业实施一定的补偿机制,促使电信运营商加快偏远地区宽带的建设,提高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率,方便人民通过客户端或网页获取政务信息。

(七)开展电子商务工程。对于农村等偏远地区而言,农民最需要的信息便是有关农作物生产、销售等信息,而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很多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因此,政府应加快偏远地区电子商务的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商业服务于农村资源,开展商业宣传和市场交易,借助当地建设的政务平台,设立网上农贸市场、数字农家乐、特色旅游等模块,通过电子商务牵引实现偏远地区的文化振兴工作。

猜你喜欢

政务信息偏远地区电子政务
重大疫情期间政务信息报送应突出“快、准、实”
“考虑偏远地区211大学比较好”
微课在农村偏远地区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形成动态更新的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我国县域电子政务工作的困境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
信城通:与中国电子政务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