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研究

2021-11-23山东省禹城市图书馆孙欣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5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者图书

文/山东省禹城市图书馆 孙欣

在城市建设日益完善的趋势背景下,图书馆作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兼具传统情怀与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图书馆俨然成了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最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终生阅读”思想后,如何发挥基层图书馆的核心职能、引导人们更多地参与进来,打造更适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图书馆呢?创设具备信息化特色的图书管理方法、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效率,成为满足这一图书馆发展目标的不二法门。

一、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存在的不足

自我国开展城市建设工作以来,图书馆就作为城市的“地标式”建筑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图书资料管理作为图书馆日常运行中最基础的工作,已经持续发展了数十年的时间。虽然基层图书工作者们已经总结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图书馆发展现状的资料管理方法,但随着时代的变革,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也开始表现出来。

(一)资料储备不足,来源较单一。这一问题是目前基层图书馆运行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现阶段城市图书馆利用率的根本原因。人们无法在图书馆中快速寻找到他们想要的材料,影响了人们对图书馆的兴趣,也在根源上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譬如,对于一些基础条件不够丰富的图书馆,受经济、受重视程度等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馆藏图书资料大都十分有限,虽然单一的图书资料降低了针对这些事项管理的难度,但同样也限制了这一管理方法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滞后,管理效率低。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虽然在“互联网+图书馆”的思路下,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绝大部分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现代化管理都仅停留在PC端上,并没有将其管理的内容、结果分享到网络上,同时图书资料的使用者们往往也只能通过图书馆里的PC端进行访问。虽然看似这一举措对传统管理模式做出了革新,但实际管理质量、效率并没有获得本质意义层面的提升。

(三)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创新能力弱。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的专业性也会对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优化造成影响,尤其对于当下社会中一些老牌的图书馆,图书馆中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大都是中老年人,这些人对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掌握度大都比较差,能够投身于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的热情、动力都相对比较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和进步。就笔者以往有关这一内容的调查来看,可以发现很多图书资料管理员的信息技术能力都比较浅显,甚至其中很多都是“形势逼迫”下不得已为之的结果,管理人员接受信息技术的被动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后续工作中的创新,进而阻碍了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信息化对图书资料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应用的优势开始表现出来,结合过去对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研究,笔者认为信息化对这一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大都体现在如下2个方面:

(一)能实现馆间图书资料的共享。在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类型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让信息的跨地区、跨空间交流成为可能,这就为各个图书馆之间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基础条件,所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笔者认为这一技术的普及大大拓宽了现有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储备量,也为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革新创造了条件。比如,当某一地区图书馆因资金限制没有获得某本图书或资料的版权时,该图书馆就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平台与其他获得该图书资源版权的图书馆共享该资源,让读者在足不出馆的前提下就能搜索、阅读其他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资料,拓宽馆藏资源覆盖面的同时,提高读者对现代图书馆的认可,助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能有助于人们更便捷地取用图书资料。尤其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如果仍延续传统的发展思路整合图书资料管理的方法,那么这一管理方法的效率、便捷度都很难满足人们取用图书资料的需求。基于此,如果管理者能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人们就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更便捷、更快速地找寻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为读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可度。

三、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方法

基于上述背景、优势,笔者认为对于基层图书馆而言,如果想紧握这一技术的发展趋势,优化图书资料管理的方式方法,图书管理者们可以尝试从以下3方面入手,将更新颖、灵活的思路应用到实际图书资料管理实践中,以此收获更好的图书资料管理的效果。

(一)完善图书馆现有的图书资料管理体系。只有从体系上融入信息化的思路,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才能在本质上得到革新,所以,优化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第一步,笔者推荐管理者们从自己图书馆的发展现况出发,在明确自身图书馆发展不足的基础上,从管理体系入手进行科学的改革、优化,借此确保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能够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获得更高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效率。

第一步,管理者们可以定期组织全馆职工开展有关“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研讨,让职工们在会议上阐明自己对这一工作信息化发展的理解和建议,从中筛选有助于自己图书馆的内容,上下齐心推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第二步,在完善了图书馆现行的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体系后,管理者们也应每隔一段时间对完善后体系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借此督促各项图书资料信息化方法都能被行之有效地落实下去,凸显信息化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拓展图书资料的来源,提高管理效率。在完善图书馆内部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工作人员也应从拓宽图书馆资料来源渠道入手,优化图书馆内、图书馆间的图书、资料共享,让更多人得益于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从中收获最好的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效果。

第一步,工作人员可以和同级别的图书馆建立线上信息沟通的渠道,通过构建共享资料库的方式拓宽图书馆藏书的来源,方便后续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取用图书材料。

第二步,管理者们可以根据地方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构建具备更多功能的图书馆信息化平台,通过丰富这一平台功能的方式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中应用的价值。比如,在完善这一管理平台时,管理者们既可以基于这一平台设计能实现管理效果的线上管理系统,通过为不同工作人员设计不同平台操作权限的方式,提高这一平台运行的效率;同时,管理者们还可以在这一平台中设计读者交互、意见建议等互动模块,让图书馆更清晰地了解读者需求,为后续更有针对性地优化图书资料管理方法指明方向。

(三)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保障管理落实。在优化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同时,图书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这一方法的核心,管理者们也应着眼于基层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通过组织专业培训、注入新鲜血液等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确保各项图书资料管理举措都能被落实到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去,推动工作人员在这一领域的创新。

第一步,管理者可以定期为工作人员提供在职培训,为他们灌输更多符合现代化图书资料管理要求的理论、实践知识,借此确保他们能够保质保量地参与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来。

第二步,管理者们则可以将“岗位替换”的思维融入未来优化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去,定期招聘一些具备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年轻人参与到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去,借此革新图书资料管理的方法,收获比较好的管理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革新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将更多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成为当下图书馆基层工作者们研究的常见方向,由此,本文围绕上述各方面内容分别进行阐述,希望能帮助大家明确传统图书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指明未来融合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向,为我国基层图书馆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管理者图书
论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分析
如何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
窗口和镜子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图书资料如何做好动态管理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