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
2021-11-23陶丽
陶 丽
(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党校,重庆 402360)
《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即要坚持在党的全面领导之下,始终以群众为核心,从而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进行全面推进,以期望将新型城镇化成功建设成为人的城镇化。可见,“高质量”已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具体涉及到高质量的经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一、城镇化发展概述
(一)各个发展阶段概述
1978-1983 年,我国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城镇化发展,具体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是将农村土地生产力充分释放出来,进而激发农民主动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1984-1991 年,我国以城镇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该阶段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充分提升综合国力,从而缩小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对城镇经济体制进行了创新,重点建立经济特区,并在沿海区域建立14 个沿海港口城市,进而将城镇经济作为农村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1992-2013 年,中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经过二十年多年的努力,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1992 年城镇化的推进重点是对城镇经济进行改革,且继续将城镇经济发展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从此城镇化速度逐步加快。
(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于2014年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根据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总结,从而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城镇化的质量,其目标是将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质量较低的局面进行扭转,并朝着高质量城镇化方向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人的城镇化发展为核心,朝着高质量的经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目标迈进。其中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指出,要将农村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并朝着高效率集约型经济不断转型,尤其是农村生产方式,需要从粗放型朝着集约型不断转变,不仅要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的总量以及农村生产规模的大小,而且还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效率,特别要对民间资本以及外资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多渠道吸引资本的方式,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高质量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观念有待进一步强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下,我国城镇居民虽然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资本个人所有”的思想依然普遍。从相关调查来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实际发展中,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型企业并不愿意参与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中,尤其是“三资”(三资指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核算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集体经济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关于集体经济的理念内涵,还有一部分农民并未理解,特别是一些农民拥有一定的资本,但是他们手中真正可以控制的生产资料比较少,所以非常担心集体经济的分配问题,以至于农村集体经济观念长期处于不良发展的态势。所以,农村集体经济的观念有待进一步强化,观念若未改变,各种经济措施则难以落实,更加谈不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高质量城镇化发展。
(二)部分村级的负债负担太重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必然涉及到建设以及生产工作,而这类工作通常是由村级干部负责,其中又必然涉及到债务等各种问题。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通常村级部门需要与外部人员进行合作,当中会出现打白条、款项垫付等情况,但是如今能够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三资,“打白条、款项垫付”等情况将导致三资核算出现负数,那么将意味着农村基础设施转型过程中会出现负债。与此同时,还可能伴随着其他问题,均可能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本质上来讲,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理应源于自身,并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政府的财政支持,所以农村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生产资本也必须源于自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最终就会影响到农村经济有序发展。
(三)农村经济发展不够平衡
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从而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已经改变,也就是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共同生产再按照总生产进行均分。当前的农村经济模式已经是按劳分配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这种能者多劳的模式必然会造成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是城镇化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能者多劳作为一种相对均衡的发展模式,会因为个体素质以及个体所有的生产成本不同而出现差异。从我国当前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仅有少部分青壮年。除此之外都是劳动力比较低下的孩童或者是老人群体,所以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将是必然趋势。
(四)农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化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往往是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因此,倘若要在短时间之内将农村生产力提升起来,那么就必须对这样的主要发展动力进行深入挖掘与创新。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走上了以土地对外租赁的形式。通过土地租赁以及加强厂房建设,的确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获取一定的利润,但实际的情况是村组织本身并不能通过对外租赁的产业进行再创造,所以就会导致农村经济的收入来源陷入单一化的困境
三、发展对策
(一)转化思想以全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阻碍农村集体经济有序发展的关键,是农民对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因此,针对这类现象建议做好转化农民思想的工作。统一农民的思想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从我国宪法规定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实施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系,这就意味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战略理应与国家重大战略保持一致。国家在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而这些政策应及时进行宣传,确保农民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相关内容。第一,可借助农村地区公示栏对惠农信息以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好处进行宣传,并及时对内容进行更新。第二,建议针对乡镇政府工作的一线人员等,定期开展政策培训,且要求一线人员能够定期入村入户对农民有关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疑惑或是其他问题进行解答。第三,在村屯构建政策咨询服务平台,并安排专人负责为广大农民做好相关政策解读。
(二)重点培养农村经济的“带头人”
倘若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则必须要对农村领导班子进行不断完善,建议选用一些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具体可以由农村基层组织就全村开展全方位的考察,尽量让思想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作为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又或者是将其作为带头人的后备人选。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一方面,带头人的创新意识很重要。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来看,通常都有一个能力很强,创新意识很强,且愿意为农村经济发展而作出贡献的带头人。另一方面,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要求带头人必须团结、务实,能够充分带领农民推动事业持续发展。村级负债负担过重,需要带头人做好各项规划,第一,将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具体可以对农村自然资源进行利用,以旅游开发、土体入股、公开发包等形式,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第二,将集体资产盘活,可通过联合开发、承包、租赁等形式将农村闲置的设备、仓库、办公用房等资产盘活,尽可能让“死钱”变为“活钱”。第三,朝着市场不断迈进,引导农民朝着服务型产业发展。
(三)促进农村经济模式多元化发展
1.对现有模式进行优化。我国大部分农村经济模式是以非公有制为主,也就是最大限度利用地区生产资料以及对闲置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模式。传统模式主要是对农村固有资产进行管理以及整合,但是未能充分引进新的管理模式。为了最大限度确保经济效益能够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不仅要引进新的管理模式,而且还需要优化现有模式。此外,建议继续坚持抱团发展,从而获得规模效益。第一,部分农村地区位置偏远、缺资金、缺人才以及发展基础较差等,建议县、乡两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目的是将镇域、村域之间的界限打破,并引导村之间抱团取暖。同时,需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建议重点支持涉及到三个以上薄弱村落的抱团发展项目。第二,建议推动村企共建。与企业加强合作,由企业投资构建新农村综合服务站,部分利润则由县、乡进行统筹,可将其直接用于支持薄弱村。
2.加强新模式的探索。传统模式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但是在城镇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探索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生产要素,重点分析当地是否可以结合生产要素开创新的发展模式。举个例子,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涉及到荒地开发的项目,而在荒地开发的过程中,除去基本的承租转包,还可以实施委托代理模式,将委托代理的激励政策发挥出来,有利于激励代理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自身权利进行行使,从而提升信息的有效性、实用性、公正性。还可以实施自由承包管理模式,并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优化管理体系,有利于构建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1.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从农村经济发展来看,其中大部分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均源于农村地区,但是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成本相对匮乏,所以未有充足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相关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要改善这个局面,可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由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牵头,通过一些激励政策,让更多的资本能够看到农村地区的特色,使其能够加大投资,将有利于扩大生产经营管理,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资金较大,而政府所能够给予的财政支持是有限的,难以全方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在农村资金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农村地区自身的不断努力,还需要更多的外部力量,除了更多资本的流入,还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这样才能确保相关措施能够真正在基层落实。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可针对农村经济所涉及到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针对其中有发展价值的项目,建议金融机构进行重视并制定支持方案,尽可能让这些有价值的项目落地。同时,政府在金融政策制定方面,建议朝着农村经济发展适当倾斜,尽可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及金融补贴,有利于让相关金融机构能够对农村经济发展引起重视,并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金融服务,从而满足农村经济项目的资金需求。
四、结语
总之,我国城镇化已经从全面发展阶段,进入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的发展阶段,高质量的经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经济依然是摆在第一位。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能忽视,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与措施,将有利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而在农村地区营造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可助力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