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23中共济宁市委讲师团徐倩
文/中共济宁市委讲师团 徐倩
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主要致力于宣传党在新时期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借此提高党的理论在基层群众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知晓率,继而达到教育基层干部群众的目的。目前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所以党组织更要重视起基层理论宣讲这块基础阵地,妥善运用,从而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让老百姓对党的理论有全面的认知,并且可以掌握理论成果精髓进行灵活运用,将理论成果成功转化为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新时期党的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著提高,这足以证明我国的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比照新时期对于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具体需求,发现党的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摸索,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党的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宣讲内容和群众需要不相符。目前宣讲人员深入基层宣讲时,宣讲内容主要集中于党组织发布的文件,习惯于念文件,依靠理论讲理论,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很容易因为听不懂专业名词从而云里雾里,继而无法准确领悟到文件精神。而且在宣讲过程中,内容基本上处于宏观层面,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相差甚远,容易让群众产生与我无关的想法,继而丧失聆听兴趣,与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初目的不符。
(二)群众对基层理论认识不到位。群众因为宣讲员长期对宣讲内容没有清晰的认知,从而产生基层理论宣讲就是宣传“高、大、上”的国家政策,是“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认识。并且他们对于宣讲人员也存在着一定偏见,他们认为宣讲人员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参加宣讲活动只是消极地完成领导的硬性工作指标,认为只是走过场,宣讲活动中的法律、法规等社会政策和自己的生活遥不可及,所以对宣讲内容漠不关心,宣讲活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宣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基层理论宣讲形式单一。目前采取的基层理论宣讲形式过于单一,通常借助幻灯片、公告板、报纸等传统媒体开展理论宣传,最为常见的就是宣讲人员择取一块空地,进行一人讲、满堂听的全场说教模式,这种模式缺乏多样性和吸引力,而且因为宣讲者执着于照本宣科,语言晦涩难懂,很难和群众引起情感共鸣。群众很容易转移注意力,丧失听讲兴趣。
(四)缺乏宣讲专业人才。目前在乡镇地区的宣传委员和宣传干事多为兼职,身兼数职,任务繁重,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中。另外,来自各个不同行业的兼职基层理论宣讲员虽然具备一定行业背景,可以更加高效地发掘行业所需宣传内容,但是毕竟有心无力,无法静下心来全新对待宣讲工作。因此,在基层理论宣讲员队伍中,宣讲员能力参差不齐,缺乏专业背景。至今没有系统针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人员的选拔、培养、任用管理体系,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作为人才后备保障,容易导致宣讲工作中断,宣讲人员青黄不接,继而影响宣讲效果。
(五)宣传工作者对宣讲形势没有清晰的判断。因为宣讲过程中存在以上几个问题,导致听众大幅流失,从而使宣讲工作者产生人民群众不需要理论武装的错觉,继而对宣讲工作掉以轻心,采取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制约了党的基层理论武装思想的发展。然而,事实上广大人民群众急需专业化、合理化的政策宣讲,并且对宣讲工作内容还提出了更加全面高层次的要求。
二、改善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继承完善基层理论传统宣讲方法。目前传统基层理论宣讲方式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虽然同为理论灌输,宣讲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宣讲内容灵活选用宣讲模式,注重宣讲内容侧重点的分布,从而提高理论输出效果以及让群众拥有更加明确的认知。首先,宣讲者进行理论灌输的首要条件是自己对宣讲内容了解透彻,要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为充满了迷茫的广大群众指点迷津。并且宣讲者在宣讲之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受众的知识水平、理解程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宣讲模式,实现效果最大化。其次,宣讲者在灌输理论内容时应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提供精确内容指导,这样可以利用接受者对于问题的紧迫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供求双方平衡,营造良好的宣讲氛围。最后,宣讲内容不应凌驾于现实,应立足于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匹配理论知识。因此理论灌输者在输出理论时,不但要拥有雄厚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对现实发展有准确的认知。
(二)更新基层理论传统宣讲技术支撑。基层理论宣讲方式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以更好的面貌完成使命。首先,在网络发达的今天,QQ、微信等即时聊天平台,使群众不出家门便可知天下事,所以基层理论宣讲应及时把握该特性,让网络特性深入宣讲过程,从根本上实现方式变革。其次随着手机一系列移动设备的广泛运用,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移动终端接收信息。所以加强基层理论宣讲和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合,更新传统基层理论宣讲方式技术支撑,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而且传统宣讲方式因为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普遍是单向信息传递,而互联网的介入,则可以有效实现理论宣讲互动,打破信息单向传递不再是说说而已。
(三)有机整合基层理论宣讲的大众化与小众化。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是一项面向大众的重要工作,具备一定大众性。然而因为群众理解能力和需要层次的不同,导致在宣讲过程中具备一定小众性,而如何解决宣讲内容的局限性,前提条件就是找寻二者之间的合理平衡,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理论宣讲方式。曾经采取的宣讲模式基本上是聘请理论宣讲教师送理论下乡,而现在则更加倾向于请群众进城。而在组织群众时可以采取差序层级选拔法,首先对群众进行差序处理,然后进行层次性选拔,最后做批次宣讲。这样可以使群众基础水准和需求更加一致,宣讲工作更易展开,使群众乐于接受宣讲内容。并且在差序层级选拔法落实过程中,组织部门可以依据培训班报名形式筛选符合条件的群众,分批次进行群众培训,而且后期可以依靠第一批群众的响应扩大理论影响力。长此以往,理论宣讲工作将会成为良性循环,实现了理论宣讲大众性和每次分批理论宣讲的小众性的有机整合。
(四)拥抱新媒体,拓展宣讲渠道。在宣讲过程中,因为我们主张采取分批式的小众宣讲模式,然而基层理论宣讲是面向大众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诞生有效解决了困扰工作人员很久的问题。在进行分批培训时,宣讲部门可以借助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实时进行转播,可以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新媒体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群众和宣讲人员的良好互动,从根本上提高宣讲效果。
(五)打造理论宣讲小分队,不断完善宣讲人才队伍。现有的宣讲人员应及时关注国家政策发展,更新自己知识储备。而且宣讲人员应坚定自身信仰,强化宗旨意识。宣讲人员还需要不断揣摩听众心理,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讲解国家最新政策,高效完成本职工作。政府部门可以针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进行财政倾斜,为宣讲人员提供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解决后顾之忧,打造一支专业化程度高、政治立场坚定、文化渊博的高素质宣讲人才队伍。
(六)创新宣讲载体,合理融入艺术形式。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不仅包括显性的理论宣讲,还包括隐性的一面。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直接用理论性话术来解读的宣讲方式就是理性宣讲工作;隐性的理论宣讲主要支撑内容则不是理论宣讲,而是以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艺术表现形式为载体,对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官带来的冲击,摒弃传统的理论宣传,通过多样性的艺术表达形式传达精神,让人们自行理解。相较于传统的基层理论宣讲,宣讲者借用艺术的形式可以更加生动地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理论,让群众通过直观地感受问题、审视问题,从而感知基层理论和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
(七)构建完善的基层理论话语体系。1.大力开展网络话语权的争夺。语言的统治是一切统治的基础,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国家传播能力建设,还要构建好对外话语体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为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奠定基础。2.构建自有的话语体系。话语权的争夺从根本上来说体现的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但有话语权还不够,我们要有自己的话语体系,而不是套用别人的学术话语体系,这样的话语不仅生硬,而且不能从根本上陈述符合本国国情的话语,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先要体现在学术话语体系中,进而才是生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不是单线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不管缺少哪一个都不利于话语体系的构建。3.构建基层理论话语权。以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基础,结合基层社会生活和基层社会实践,构建基层理论话语权,只有理论与实践相一致,面向基层的理论宣讲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基层理论话语的构建是构建基层理论话语体系的基础,也是完善基层理论话语体系的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