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察院校学生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体系研究

2021-11-23刘富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身体素质专项

刘富顺

前言

暴力犯罪发生的范围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触及个人层面的有家庭暴力、公交纵火、持刀行凶、公共场合引爆自制炸弹、摔伤儿童等多种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时常带有一定的黑社会性质。在浙江省公安厅组织的 “ 雷霆行动 ” 期间,仅2018年,杭州警方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08个,这些案件都具有典型的黑社会性质,背后也时常有暴力犯罪现象的发生。无论个人层面还是团体层面实施的暴力犯罪都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人民警察作为处置暴力犯罪案件的决定性力量,其实战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技战术应用的优劣及处置的成效。本研究根据公安部《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要求,紧紧围绕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精神,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基层调研,本着实用、专业的角度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公安实战化教学及大练兵的要求,特邀请相关专家经多次分析论证,就如何构建新的警察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弥补警察体育教学内容的缺陷,完善警察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使警察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进行研究。

1 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概况

专项身体素质主要有速度因子、腰腹肌力量因子、背肌力量因子、耐力因子、柔韧性因子及灵敏性因子构成[1]。因此人民警察开展专项身体素质施训必须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从训练的量、强度、密度、训练时间、核心力量和训练方法设计等方面出发。

目前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主要分为基础体能的储备、专项体能的强化及综合体能的巩固与应用三个阶段,由于当前教学目标过于注重基础性训练,势必导致专项性不强,训练的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训练目标不明确,缺乏开创性

当前警察院校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依旧摆脱不了传统的理念,考核内容主要包括3000米耐力跑、单双杠、400米障碍跑等几个方面,因此这些考核项目的制定势必影响学生的训练方向。但纵观近期几起暴力犯罪现场处置的现实情况,不难发现在极其残忍、混乱及充满血腥与恐惧的极端暴力案发现场,如果没有训练有素的专项身体素质做保障是很难对嫌疑人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因此,基于这一点,发现当前仅依靠传统的训练理念与较低的训练目标是很难适应当前突发警情处置的需要,如果不加以改革创新是很难提升学生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1.2 教学时数偏少与学生自主训练能力不足

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上犯罪的形式、手段、方法层出不穷,暴力犯罪也时有发生,这要求我们在警务执法活动中要适应新形势,增强动态执法理念,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但为了适应全国公安院校联考的需要,警察院校的教育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以浙江警察学院为例,体能与防卫控制训练课时较以前减少了几乎一半,学生第5学期去基层实践学习、接着全力备战公务员部考等原因,大强度的专项性身体素质与综合体能训练课程都没有安排,日常训练全靠自觉。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的教师指导,有些学生又缺乏自律意识,自主训练能力不足,极易导致身体素质、体能状况下滑现象,更别说专项素质训练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极易引起民警在处置暴力犯罪案件时发生不必要的伤亡现象。

1.3 施训内容陈旧,训练方法缺乏创新

在与暴力犯罪分子对抗时,要求人民警察必须拥有强健的身体与过硬的实战本领,才能快速有效的制止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警察院校的课程是根据警种的不同分专业设置的,由于毕业之后执法分工的不同,各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素质训练也不尽相同。当前教学训练内容比较模糊,没有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基本上以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为主,没有根据当前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的需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项教学内容,缺乏治安动态的敏感性与开创性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理念。

1.4 缺乏专业的教师与专门教材

目前各警察院校都致力于警务战术方面的研究,缺乏体能训练方面的内容,教师在体能训练方面研究重心的偏离势必影响教学训练的效果。教材内容脱离实际,指导训练价值不高,是当前警体教材存在的现状。还存在教材版本过多、针对警察职业性的内容不够突出、专业性不强、教材版本不统一的问题,这些问题势必导致警体教学的大纲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内容均出现了内容不合理、训练方法过于陈旧、方式不正确的问题。但由于对警察职业性把握不牢,编撰过于草率,内容缺少科学性、实用性的思想指导,与现实治安执法环境的需求严重背离,使得一些学员在毕业后在面对复杂的治安环境时不知所措,不能将警体课程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实践中。

2 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体系的构建

针对目前我校学生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配备条件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专项训练的知识结构,熟悉训练的内在规律,改变对于体能训练苦与累的片面认识,实现由被动训练到主动训练的有机迁移。对于专项体能训练方法,做以下创新设计:

2.1 实施 “ 四年一贯制 ” 的课程教学模式

“ 四年一贯制 ” 身体素质教学改革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师大会上强调: “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为指导。倡导大学体育要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解决 “ 高年级 ” 身体素质下滑的现实问题。针对警察院校学生特色的职业化特征及面临的高危险性,必须以贴近实战需要为目的,突出训练的专业化,提升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以满足新时期警务工作的需要。因此体能教学实施 “ 四年一贯制 ” 教学模式,即 “ 1+1+1+1+2 ” 教学模式。第一个 “ 1 ” 是指第一学年的教学训练,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充分掌握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夯实基础,为下一步的专项训练做好体能储备;第二个 “ 1 ” 是指每学期都进行一次课外互联网打卡5000米、时间30分钟以内、不少于25次的耐力训练;第三个 “ 1 ” 是每学期都进行一次警体专项素质《50 m、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女)、1 000 m/800 m(女)、5 000 m/3 000m(女)等项目》达标测试;第四个 “ 1 ” 是指除第7学期部考外的其他每个学期都进行体能达标项目测试; “ 2 ” 是指进行两次体能课的综合评价,其中第四学期为中期评价,第八学期为终结性评价,其他学期为形成性评价。

“ 四年一贯制 ” 体能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 “ 终身体育 ” 意识为目标,转变了师生角色,凸显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遵循 “ 精讲多练 ” 的教学思路,体现了改革的正向成效。是警察院校体能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可供其他警察院校借鉴、移植和推广。[3]

2.2 专项身体素质训练采用模块化教学

警察专项身体素质的教学有其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有与其他普通院校注重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共性,也要具有时刻把握公安实战工作发展动向的敏锐性,紧紧围绕公安实际工作,服务公安一线,做好科学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真正体现其自身的实用价值和实战价值。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基层的实际调研研究,针对目前警察院校身体素质训练的实际,结合基层调研民警的身体情况及必备的专项身体素质,在教学设计上决定实行模块化教学,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科学根据学院的教学设施情况把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专项模块,学生第一学年进行基础体能训练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做好体能储备;第二、三学年进行专项素质模块的训练,提高专项素质能力,为专业化的技能与技战术能力的学习提供保障;第四学年进行综合体能模块的训练,考验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检验学生的耐抗力与即将走向公安工作的实际专项水平的高低,科学评价在校期间的实训水平,做好实战能力的培养。

2.3 课内施训与课外训练辅导相结合

根据警察院校学生警体教学规律及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节律性,身体素质施训方式与方法也与其他普通院校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要求的专项性不同、训练的间歇性不同、每学年安排的时间保障性不同、每个施训阶段的紧密衔接性不同、警察专项身体要求职业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务必根据实战的需要对警察专项身体素质训练采取课内施训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特殊训练模式。课内层面上:教师主要根据公安部的总体要求及现阶段暴力犯罪的现场处置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理论的讲授、基础体能的夯实、训练方法的创新、专项素质的巩固提高及综合身体素质的实战应用等方面加以施训与指导;课外训练辅导层面上:这是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一系列的专项训练,身体素质训练、防卫控制训练、警务射击、警务技战术训练及综合演练等,这些训练项目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影响下一步的训练效果,由于身体素质训练贯穿于每个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仅仅依托有限的课内施训时间很明显不能满足实战的需要,针对耐力与力量训练项目基本上采取教师课外辅导与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耐力项目采取APP网络打卡自主训练方式,每学期每名学生25次,距离5000米,时间30分钟以内为完成,成绩记1分,25分为满分;力量训练采取教师网络辅导,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方式。采取课内施训与课外训练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符合教育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针,是根据警体教学的实际需要与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规律性而创新设计的训练方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水平,增强实战能力,为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服务。

2.4 综合体能训练方法的创新设计

为了改进警察院校学生存在的进入高年级后不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导致身体素质下滑的问题,实现体能训练效果最大化。在第四学年可以安排具有挑战性的综合体能训练,综合体能训练的优越性在于富有趣味性、挑战性、极限性、协作性,同时又具有完成后的成功愉悦感。因此在训练设计上要整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力争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根据警察的职业化特点可以设计类似如下综合体能训练方法,准备活动(略),三人一组协作完成,训练课时为两课时(90分钟)。具体训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设计三个场地,顺序分别是连续跳栏架(10个)—绕杆跑(20米、10个竖杆)—匍匐前进(20米)—平推杠铃(15次)—快跑返回—栏架下通过—背负沙包行进(每人40公斤)—团队协作翻越3米高墙(要求所有重物必须从高墙上面通过,可以相互配合)—背负沙包200米冲刺返回。对于类似于这样一个训练设计,准备活动部分的目的在于适度调动身体活性;紧接着进行小组协作的综合体能训练则是激发、碰撞学生的体能极限及小组协作能力,可以使训练效果最大化,最大限度的满足暴力犯罪现场处置的专项身体素质的需要。

2.5 体育课程考核专业化

警察院校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后对于犯罪分子现场处置的效果,因此在校期间必须严格考核制度,力争考核专业化。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每学期实行统一考试,实习与部考阶段实行弹性考核,建立课内外一体化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使耐力与力量训练项目实行互联网APP打卡与毕业前统一考核相统一的评价方式;其他项目采取校内统一考核;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参加大学生锦标赛、运动会等项目的比赛,对于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量化加分,并根据成绩进行补贴奖励、与体能考核成绩及奖学金挂钩等。

课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由警体部负责、学生处配合的测试方式进行,测试过程中如发现违规舞弊行为,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3 结束语

暴力犯罪现场处置效率的高低包含诸多的专业技能,专项身体素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场处置的效果。在全国倡导 “ 大练兵 ” 的关键时期,警察院校警体教师要以科学施教、正确引导、大胆改革、创新出一套显著有效的身体素质训练体系,为 “ 练好兵、练精兵 ” 、 “ 追得上、打得赢 ” 的新时期公安队伍的建设出力献策,本研究只是对于警察院校学生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面的一些方法和建议,更重要的是引起社会各界及同仁们的共同关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增加防暴处突专项能力,提高此类案件的处置成功率,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身体素质专项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我国冰壶运动员备战冬奥会竞技体能训练的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少儿冰球运动员“敏感期”技能与体能训练的研究
锻炼
新发现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