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体育的未来发展格局探讨

2021-11-23刘亚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居家赛事

刘亚女,王 林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及其危害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

2019年12月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至今日,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对其令人震惊的传播速度和严重的影响程度深感担忧,经评定后COVID-19被认定为 “ 大流行病 ” 。新冠疫情具有传播速率快、辐射面广、致死率高等特点,截止2021年5月1日,我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达8287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全球COVID-19报道病例超过500万。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可达14天,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包括身热不扬、干咳乏力、舌苔厚腻、大便溏泻,胸部CT显示有多发的磨玻璃影,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脓毒血症等症状[2]。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据政府官网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04.3亿人民币,同比下滑6.8%。短期内新冠疫情将导致市场供给需求回落,疫情期间高速公路封锁、物流运输体系不畅导致生产端的产出量降低;社区限制居民出入、餐饮娱乐行业暂停运营致使人均消费水平下滑;企业推延复工时间、居民人均收入大幅下降群众危机意识增强。疫情期间国内各大产业承担巨大压力,第一产业发展速率迅速下降,农渔产品滞销严重、畜牧业销量下滑;第二产业运营承担较大风险,制造商生产速率减缓、企业成本负担增加;第三产业形势不容乐观,文化娱乐活动短暂停滞、商贸零售行业面临生存危机。产业问题刻不容缓,健康问题迫在眉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国民健康提出挑战,病毒以肺为靶器官进行攻击,导致肺部产生不同程度的实变;脾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受损,进而引发机体多脏器衰竭;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数量减少、心机细胞坏死促使机体免疫失衡。生理危机骇人听闻,心理问题不容小觑,病毒感染者因焦虑与无助而产生悲伤、恐惧的情绪进而出现自杀的心理倾向;一线抗击人员因过度疲劳与担忧易产生挫败与抑郁的情绪导致心理问题;普通民众因乏味与不安而处于恐慌与烦躁的情绪中进而引发不理智行为。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 “ 场域 ” 的型塑

2.1 学校体育的坚守

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3]。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授课模式、教学场地异于文化课程,体育教学内容以技术讲解、动作练习为主,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法等,教学场地多为田径场、球馆,教学过程中学生配合练习与分组练习多,接触频繁。新冠病毒具有辐射面广、传染性强的特点,人群密集场所存在较大隐患,疫情蔓延后,非必要性人口密集场所关闭,各级各类学校作为人群密集场所之一深受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遭受极大冲击。为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学校教学的影响,教育部2月12号发布《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 “ 停课不停学 ” 》通知,各级学校延迟开学时间,鼓励开展线上教学模式,以视频、直播的方式指导学生居家学习,随后线上教学模式席卷中国教育领域。将体育教学的主阵地从线下转到线上,教师与学生需适应网络、授课平台不稳定的限制,同时教学内容也受到教学条件、器材装备、教授方法等因素限制难以全覆盖,相伴而来的久坐少动和过渡用眼显然不利于身体健康,除此而外,能否真正实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仍然有待实践的检验,体育教学中的团队与协作精神、规则意识等潜在效应自然也难以实现。因此,体育教学从线下转变为线上,远远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转换,更多的是教育范式的本质转变,疫情下的学校体育虽未中断,但教学模式和教授内容与往昔相比已大为不同。

2.2 大众体育的退缩

大众体育是指普通民众自愿参与的以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为手段,以增强体质、放松精神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大众体育包括社区体育、俱乐部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是居民利用社区场地与器材自发组织参与的体育活动,社区运动场馆属于公共型运动场所,迫于疫情防控和保护社区居民健康的需要,疫情期间社区体育场馆全部关闭,邻里之间的纽带也从线下调整为线上了。俱乐部体育有专业和业余之分,大众体育领域是指后者,主要是由社会资本力量运营的体育服务产业实体,为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物质、技术服务,这类密闭式运动场所人群聚集程度高,训练器材存在接触感染的隐患,根据国家疫情防控需要,这类封闭式的体育俱乐部也暂停营业。家庭体育是由家庭成员自发组织以丰富家庭生活、锻炼身体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其活动场所在家庭内部,是疫情期间锻炼方式的首选,也是唯一符合疫情防控的锻炼方式,由于居家运动存在锻炼内容和活动范围受限、锻炼形式单一、运动氛围缺乏等限制,使得居家锻炼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实质上,疫情严重时居家就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 “ 宅运动 ” 就是增进个体健康水平,提高免疫力,同样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居家锻炼实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其健身健心效果与户外运动不可同日而语,同时因疫情造成的体育参与积极性下降、全民健身赛事停办、参与性和观赏性消费降至冰点,其后续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逐渐显现。

2.3 竞技体育的溃败

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运动能力,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训练和竞赛[4]。竞技体育的本质是运动员利用自身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赛事观看体验,属于观赏性体育消费的范畴,这自然离不开运动员、观众的共同参与,其密集的人流、相对封闭的环境显然无法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疫情期间运动员感染新冠肺炎的新闻接连不断,中国重剑队匈牙利赛后三名队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西甲西班牙球队中国球员武磊确诊感染新冠病毒,NBA名球员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人数已超过十余人……按照常理,奥运年都会有大量的资格赛、测试赛举办,以确定参加奥运赛场的入场券,但是自疫情爆发以来各类国际、国内体育组织、单项协会均先后宣布了大型竞赛的延期或暂停举办,备受瞩目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也被迫推延到2021年7月举办。大型竞技体育赛事的延迟举办表面来看是一个个体事件,实则不然,运动队原有的赛程安排被延期或取消导致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及周期延长,备赛压力剧增;赞助商投资成本回收周期延长,转播商投入难以获得时效回报;赛事筹办成本增加,办赛主体承受较大的财务压力[5]。大型体育赛事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赛事综合影响往往远超赛事本体,一旦这只 “ 无形之手 ” 的平衡被打破,运动员的集训、场馆设施维护与修缮、球员降薪、降级,甚至破产等问题就接踵而至,赛事供应链的供、需双方将被迫重组。如果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 “ 常态化 ” 存在,那竞技体育说不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体育未来的发展格局

3.1 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格局

3.1.1 教学目标:育体育心

1999年,全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体育课更名为 “ 体育与健康 ” 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由于受锦标主义的影响,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规划教学目标时往往更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常常成为一句空头口号,现有研究已经表明,身心健康是人类正常生活的基石,两者缺一不可。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学生的身心带来诸多影响。教学地点由运动场馆转移至云端;教学环境由多人团体式学习转变为个人居家式学习;教学方法由面对面的口传心授教学转换为线上连线讲授。疫情从初起至爆发到现在的逐步控制,学生的内心经历了担忧、恐慌、麻木,影响学生学业与正常社交活动,并加剧抑郁、焦虑情绪[7]。学校体育课程与课间活动不仅要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应抚慰学生的心理情绪,达到育体育心的功效。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应借助疫情回归本体,既强调体育教学对提高免疫机能的影响,又要着重强调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此次疫情的影响,缓解疫情造成的种种不适。

3.1.2 完善网络教学设备,丰富体育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模式有直播、录播及视频授课等形式,网络教学受网络流畅度、平台同时在线人数、带宽、登陆设备等因素限制,远程教学中网络不畅、声像不符、卡顿掉线等现象频频产生,教师授课时学生挂机学习、迟到早退、一心二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网络教学中学生持续久坐、视力下降、缺乏运动等问题较为突出。根据网络教学突显的问题,本研究认为网络课堂需丰富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方法。第一,学校提供多个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师生交互使用避免因上课班级过多而引发网络卡顿、系统崩溃等现象;第二,课程排序全面合理,体育课程时间穿插于文化课之中,缓解课程疲乏感与过度用眼的现象,教学过程更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实施 “ 软硬兼施 ” 的教学策略,课堂过程中采取鼓励式语言与奖励性的评价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自律性较弱的学生应采取强制性手段,以课前限时签到、课中随机检查、课后视频作业、定期家长互动等方式监督学生学习,确保远程直播课堂的规范性与教学质量[8]。

3.1.3 教学内容突出体能,运动形式因地制宜

体能是指在身体活动中,人体各器官系统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人体基本的身体素质与基本的活动能力两部分[9],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相比更注重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大负荷适应训练。青少年是国家力量的后备源泉,国家一直注重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但学生的体质健康却呈现下降趋势。疫情期间,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体育教学应结合疫情发展趋势与学生身体素质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教学内容从注重技能学习转移到体能训练。网络体育教学需选择难度系数适中,趣味性高,锻炼效果显著的运动进行教学,确保大部分同学能够参与锻炼。居家体育课程的开展面临诸多挑战,训练场地不足与运动器械缺乏成为限制体育课程开展的首要因素,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保证每位同学能参与运动,网络体育教学需引导学生结合家中现有的资源,多样整合创造运动条件,充分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利用固定墙面、可移动家具、小型物品开展体育运动。

3.1.4 增强学生免疫,提升心肺功能

随着高考、中考的临近,诸多省份毕业年级逐渐重启线下课堂,据统计3月份复学省份已达十余所。新冠肺炎病毒主要以肺为靶器官进行攻击,破坏机体呼吸系统,连带损害肺部周围器官,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崩溃。为增强毕业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与缓解升学压力,复学省份应当突出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复学年级体育课程应注重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提升心肺耐力,体育教学过程中锻炼心肺耐力的方法有:有氧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同期训练法,教师在构思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学生的体质状况制定课程方案,运用体育器材增添运动的趣味性,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线下课程开展期间需密切观察学生的身体状态,把控运动强度和人群疏密程度。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严格对运动场地、器械进行消毒,降低危险隐患。上课过程中全面利用体育场地,安排学生分区域进行体育活动,防止扎堆聚集。

3.2 大众体育的未来发展格局

3.2.1 云运动增添锻炼兴趣,线上体育机构日渐兴起

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因特网已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科技的快速发展,软件开发逐步智能化,云端技术开始崭露头角,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 “ 云化 ” ,云会议、云逛街、云买房迅速融入现代生活,体育运动恰逢其时的与云端科技融合起来,云跑步、云打球、云跳绳等线上运动成为体育界新的时尚。云运动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亲友相约视频运动,不仅可以探讨运动的功效与方法,还可消除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烦闷情绪,增添运动的趣味性。新冠肺炎期间,云运动的开展如火如荼,线上打卡、视频训练迅速风靡。云运动的盛行推动线上体育行业的发展,面对新的市场机遇,网络运动培训机构应运而生,通过录制线下课程与远程直播,彻底打破了原来的物理区隔,无论远在天涯还是近在咫尺,我们都可以参与同一内容的学习与交流。网络体育课程不仅获取便捷,而且免去线下运动场地的租赁费与销售人员的劳务费,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有力推动了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

3.2.2 居家运动多样化,注重方法减噪音

运动不仅能增强民众的身体素质,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还能消除不良情绪,维持心理健康。疫情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倡导群众居家运动,然而民众居家锻炼经验不足,存在运动方式单一、运动强度过大、无法长期坚持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群众居家锻炼时应开展多种类型运动,有氧运动提升心肺耐力,促进血液循环;抗阻训练增加肌肉力量,预防骨质疏松;拉伸练习提高身体柔韧性,缓解肌肉僵硬。丰富运动类型,调整运动方式,注重运动的多样化,同一类型运动亦可采取多种练习方法,增添运动趣味性。居家运动开展如火如荼,与此相伴的运动噪音问题逐渐凸显,运动噪音干扰居民作息,破坏邻里关系。群众居家锻炼应挑选适宜的运动时间,避免特殊时间锻炼;进行韵律性运动时应减小伴奏的音量,居民尽量佩戴耳机;开展健身操、跳绳、跑步等有氧运动时应在室内铺上隔音毯、以袜套代替鞋子减轻运动噪音。

3.2.3 亲子体育增添居家锻炼活力

钟南山院士呼吁疫情期间 “ 减少外出,保持距离 ” ,居家隔离成为我国群众自我防疫的首要措施,然而疫情期间儿童如何适应并保持长时间的居家隔离成为困扰大多数家长的一大难题。好动是每一位儿童的天性,儿童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成长,父母的陪伴与引导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创造力、意志力。家庭亲子体育是指以促进亲子身心健康、增加彼此感情为目的,以体育运动与体育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活动[10]。居家亲子运动不仅能增加家长与孩子互动的时间、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还能缓解疫情带来的消极情感、保持良好的心绪。母亲带领儿童做身心运动能提升儿童的专注力与耐心;父亲带领儿童进行适度的有氧练习可改善儿童的呼吸机能;合家开展适度的力量训练能增加肌肉力量、减少身体脂肪。疫情期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开展网络亲子运动创意PK赛,沈阳市第七中学附属小学开展居家亲子运动会……这些亲子运动会的举办将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亲子运动也将成为居家体育活动的新主体。

3.2.4 家庭运动器材销量提升,智能化器械快速发展

家庭活动面积与居家运动形式受限,居家运动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运动方式与场地器械的限制,家庭运动器材以小型轻便、易收纳的运动工具为主。居家运动常备器材包括力量训练所需的小哑铃与阻力带、瑜伽练习必备瑜伽垫与瑜伽砖、有氧运动常见的跳绳与呼啦圈等。京东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自营瑜伽垫成交额同比增长150%,哑铃同比增长60%,跳绳同比增长56%,这也表明疫情带动了家庭运动器械销量的上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网络快速发展与普及,物联网技术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智能化、便利化、数据化成为未来生活的主旋律。传统的、单一的枯燥训练方式无法满足年轻人的运动需求,必须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快体育器材的研发、创造新型运动模式、提升大众运动兴趣和效率。基于 “ 人工智能+体育 ” 研发的运动产品可以极大提升运动效能与居民体验感、满意度,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 体育+VR ” 营造虚拟运动环境,实现三维运动形式,运动者置身于 “ 体育+VR ” 的环境中将体验虚拟现场运动氛围,扩大家庭运动项目种类,激发群众运动兴趣,缓解运动氛围的不足。智能化运动器械的研发实现多功能器械一体化,有效缩减占地面积,解决居家运动器械不足与运动场地限制的问题。

3.3 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格局

3.3.1 体能训练花样多、团队赛事助备奥

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队迅速实施封闭训练的措施,以保证运动员的体质健康并促进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升。特殊时期采取封闭训练,训练场地以室内为主,运动员以专项技能和体能练习为主导开展多样训练。疫情期间国家柔道队将技战术训练改为体能训练,以 “ 体能柔道 ” 为训练基础,组织 “ 体能大比武 ” 的个人赛事,调节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冰雪项目国家队通过封闭训练期间的高强度体能训练弥补体能 “ 短板 ” ,冬奥健儿在疫情观察期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展训练,充分利用床、桌椅等室内设备进行体能练习。中国跳水队在国家体育总局跳水馆举办队内冠军达标赛,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维持运动员良好的备赛状态。随着防控疫情进入常态化,职业运动员的封闭式训练时间将延长,突出体能训练与开展团队内部赛事将成为国家队训练的主要趋势。

3.3.2 运动队伍加强心理辅导与医务监督

疫情期间东京奥运会、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欧洲足球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全部延期,对运动员的赛事行程与个人薪资造成直接影响。疫情防控期间封闭的训练环境与突增的职业压力是诱发运动员心理疾病的导火线。国际职业足球联合会调查发现疫情期间运动员患抑郁症的概率增加,运动员中女性抑郁症患者多于男性。长时间高强度运动训练与赛事延期带来的巨大压力导致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大型体育赛事的停摆降低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打消训练积极性,导致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注意力下降、情绪不稳定进而引发运动损伤[10]。基于保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与维持运动员现有的运动成绩考虑,运动医疗队应密切观察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定期安排心理疏导,确保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特殊时期,职业运动队需增加运动医护人员,对运动员展开更为全面的身体检测,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谨防新冠病毒的入侵。

3.3.3 职业赛事虚拟化,线上赛事的兴起

大型体育赛事暂停,致使体育投资成本无法按期收回,加重体育行业的经济损失,影响全球赛事产业链的运营[11]。线下体育比赛暂停,线上虚拟赛事升温,体育赛事虚拟化是将实体竞技赛事转变为线上虚拟体育赛事,运动员们以数字虚拟化的方式完成体育比赛。疫情防控期间,线上体育赛事火爆,NBA推出2K锦标赛、欧洲足球协会联盟举办FIFA20挑战赛、F1官方举办虚拟大奖赛,特殊时期数字虚拟体育赛事的筹办推动体育行业的发展,让观众在大型竞技赛事停摆的状态下感受体育的温度。21世纪科技快速发展,高科技与体育的结合为线上竞技赛事的创办增添新动力。国家射击队在疫情期间针对新形势开创新赛事,举办两场 “ 多点异地云比赛 ” ,融合多种科技元素,将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率变化直接呈现出来。国家高尔夫球队本着 “ 比赛停摆、备战不歇 ” 的宗旨开展网络视频比赛,采取观众线上投票的方式选取运动员,通过高尔夫模拟器完成云比赛。线上竞技体育赛事已成为疫情期间体育赛事发展的主要趋势,精彩纷呈的云赛事将陆续推出。

3.3.4 空场赛事渐成复赛前提

大型体育赛事暂停,全球经济损失首当其冲,体育本身也面临巨大冲击。赛事暂停直接导致大型体育赛事的票房、媒体转播与赞助商三方损失重大、职业俱乐部收入大幅下降、运动员薪资缩减,依托体育赛事运营的小型企业面临破产[11]。为缓解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多国决定以 “ 空场 ” 的形式重启体育赛事。缺少粉丝的体育赛事存在缺陷,却是缓解体育俱乐部与媒体转播、赞助商经济损失的折中方法。3月10号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以空场形式进行,随后3月15-16号,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也以空场形式进行比赛,为增添空场赛事的趣味性,丹麦提出 “ 自驾看球 ” 的创意之举,吸引粉丝群体的加入。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采取空场赛事的国家逐渐增多,韩国K联赛已确定5月8号空场重启赛事,成为疫情期间亚洲第一大联赛。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空场赛事的举办或成线下体育赛事重启的开端。

4 结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全球造成巨大冲击,针对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危机与挑战,体育必须审时度势,转换发展思路与运营模式,激活群众体育需求、维系学校体育发展、协助竞技体育运营。未来体育发展格局务必结合当下的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整合有效资源、协同创新,为国民体质健康助力,为社会体医养康赋能,为解除新冠疫情危机奋斗。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居家赛事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本月赛事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居家的日子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