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 “ 体教融合 ” 的内涵、价值与路径构建

2021-11-23黄汉池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教竞技矛盾

黄汉池

前言

2020年4在深化改革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 体教融合 ” 的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如何促进 “ 体教结合 ” 向 “ 体教融合 ” 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 体教融合 ” 从一个教育问题演化成一个政治命题,个中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不言而喻。基于国家核心价值观与多维的社会发展格局新命题下,有必要站在新时期的制高点对其内涵重新定位,从价值体系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构建新时期发展形势下的新发展路径。

1 新时期 “ 体教融合 ” 内涵:哲学、社会、文化的多维视角

“ 体教结合 ” 始于以弥补竞技体育群体的文化教育缺失而开展 “ 体育 ” 与 “ 教育 ” 两大系统在资源上的共享发展模式,竞技体育频频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的同时 “ 体育与教育 ” 依然在两条轨道上跑的车,并没有实现功能的最大化。2020年4月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把体教融合以文件的形式审议通过为新时期两大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1.1 哲学维度:普遍性与特殊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审议通过 “ 体教融合 ” 的文件,树立 “ 健康第一 ” 的教育理念。矛盾普遍性的广义理解,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整个发展过程,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广义理解,存在矛盾的事物的每个侧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个性化表现在属性和发展规律等方面。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1]20世纪80年代, “ 体教结合 ” 走进了教育界的眼帘,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为分离来的两大系统;竞技体育从存在的性质与功能分析,属于矛盾的特殊性,而 “ 体教融合 ” 存在于矛盾的普遍性。两大系统的矛盾嵌入方式多种,价值观的矛盾、发展方式的矛盾、学训矛盾等等。体育与教育是否要融合?如何融合?目标如何?价值如何?主次如何划分?

从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理解 “ 体教融合 ” : “ 金牌主义 ” 向 “ 健康第一 ” 的转变。竞技体育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竞技舞台夺得最后的胜利,为国争光的政治任务和以运动成绩衡量的政绩观。使然,竞技体育就实行了政府统一指挥与调控,实行上级与下级的垂直管理模式。政府成了竞技体育唯一的评审与考核主体,在 “ 金牌主义 ” 使然下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过于集中而迷失了体育的本位功能。随之而来的是高强度的训练,高密度的运动投入,久而久之 “ 举国体制 ” 暴露出以学训矛盾为核心的短板。此时,出现的 “ 体教结合 ” 截然是为了应对 “ 学训矛盾 ” 的 “ 缓兵之计 ”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前行,竞技体育与教育依然是两条轨道上的车,充其量就是在资源上的共享或者共用。随着 “ 体教融合 ” 的提出,要求体育发展方式从特殊性向普遍性的转变,以竞技体育的 “ 金牌主义 ” 向 “ 健康第一 ” 的人文观的转变。

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去理解 “ 体教融合 ” 。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去理解 “ 体教融合 ” 的矛盾,应先从竞技体育与体育的关系进行分析。竞技体育从属我国体育的组成部分,是秉承 “ 优胜劣汰 ” 的强者法则的体育领域,同时也是彰显国家综合实力与发展程度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由于政绩与荣誉观的唆使下,竞技成绩已经领先体育文化意识,功利性已盖过了人文关怀。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竞技体育的功利性与日益强烈的国民健康诉求的人文诉求失衡。随之而来的是玩命的训练,正常学业荒废或者运动员素质缺失,甚至赛场出现的暗箱操作、黑哨等负面的信息。

1.2 社会维度: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审议通过 “ 体教融合 ” 的文件,把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 “ 体教融合 ” 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以人为本在 “ 体教融合 ” 发展体系中的内涵,指的作为体教融合服务客体的 “ 青少年 ” 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高速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群体的健康体质与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问题都对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是青少年群体的体育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发展的人才储备。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体质下降、肥胖问题、近视的问题再次把体育推上了风口浪尖,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的同时,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却背道而行,不得不扪心自问个中的缘由。在一味责备于社会意识形态改变的同时,应该反问一下 “ 体教融合 ” 的深层价值。到底是形式上弥补竞技体育发展体系中的缺失(依然是功利性的政绩观),还是需要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文观? “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 的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国民的时代诉求,还是社会发展所需,都彰显了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文诉求。

1.3 文化维度:人格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改革会议中提出把 “ 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 作为 “ 体教融合 ” 的重点深化指标。人格意志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法律、道德、品德、思维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从 “ 健全人格、强化意志 ” 的角度来剖析 “ 体教融合 ” 的文化内涵,是因为这种意识层面的内容有利于个体在发挥主动能性的同时,能够促进与社会有机联系以达到个体与社会的无缝接洽。 “ 体教融合 ” 新时期的使命,并非是简单地从 “ 结合 ” 到 “ 融合 ” ,而是从一个机械的结合向一个文化自觉的转移,是从 “ 唯体质论 ” 到 “ 人格形成 ” 的转移。

2 新时期视角下 “ 体教融合 ” 的多维价值体系

价值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范畴,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意识是价值关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人们社会意识中的价值内容。价值意识作为对实践的真实反映,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2.1 从人的内在需要看 “ 体教融合 ”

“ 价值 ” 这个哲学范畴,指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在相互作用的同时,主体满足客体的某种需要而使客体趋向于主体,而作为连接主客体的某种需要,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并不是 “ 想要 ” 或者 “ 不想要 ” ,而作为主体本身内在的,生理、心理上或者社会-文化结构所附有的。[2]体育与文化、素质教育两大系统作为发展的客体,与青少年群体、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等概念是统一在一个范畴内,作为连接二者的桥梁就是 “ 全面发展 ” 与 “ 以人为本 ” 的教育理念。从主体的发展而言,人需要健康生活的体魄和全面发展的权利,而体教融合通过传递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方式与内容来满足主体的特定内在需要。

2.2 从社会发展需要看 “ 体教融合 ”

当今中国社会其中一个社会问题是公民权利的缺失和社会排斥。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来看新时期 “ 体教融合 ” 是从竞技体育的 “ 成绩论 ” 向学校体育的 “ 全面论 ” 转移的过程,更多是弥补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而造成的文化教育缺失,更多侧重的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降解不良因素的作用;更多的是体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个公民的受教育的权利与双线发展,而不存在 “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 、 “ 书呆子 ” 极具偏见的社会排斥等。体育与教育协同发展历史长河中处在一个不平衡的发展杠杆端,社会人才评价依然是推崇 “ 数理化走天下 ” 而存在社会排斥。从国家大行 “ 健康第一 ” 的民生大道,国际体育竞争从单纯的 “ 成绩唯上 ” 的竞技体育向以民生为核心的群众体育发展的社会发展趋势, “ 体教融合 ” 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发展方式。

2.3 从国家发展看 “ 体教融合 ”

一是健康的民生发展目标。习近平同志在《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讲话中提出 “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 的宏大战略。[3]体育作为实施 “ 健康中国 ” 战略实施的强力支撑,是被动参与向主动健康的重要体现,也是唤起国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最强时代诉求。新时期 “ 体教融合 ” 强调体育与教育系统功能融合,提高体育在文化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中的占比,甚至以主导地位对达成社会发展目标与国家民生诉求是相一致的。二是体育强国的国际目标。体育强国战略目标,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位于世界前列。[4]体育强国思想是推崇体育与健康的高度融合,持续提高体育与健康生活协同运作机制。体教融合发展战略是针对青少年群体以健康为内核的教育理念,与体育强国 “ 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 ” 从行动准则、发展理念层面是一脉相承的。

3 创新构建 “ 体教融合 ” 路径选择

3.1 始于目标一致的机制改革

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社会发展的变迁,传统 “ 体教结合 ” 的弊端与矛盾日益明显。归根究底是体育与教育两大系统机制抗衡所造成的目标错位。一是体育部门的目标定位。在 “ 政绩观 ” 、 “ 成绩唯上 ” 使然下的体育部一门心思 “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 的竞技目标,驱使着其目标定位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健康的内在诉求,出现 “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的被动局面。二是教育部门的目标定位。学校体育只担任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而没有 “ 竞技 ” 目标, “ 体教融合 ” 的发展 “ 顽疾 ” 一直是制度性目标的不兼容。新时期提出的 “ 体教融合 ” 从根本上要求从更高层次实现目标一致的机制改革,从而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交汇;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目标,是一个根本性的体育与教育系统的深度改革,强调以体育为载体促进广大青少年群体更加健康、更加人格完善化,能够通过体育训练促进文化学习与全面进步的民生要求。

3.2 淡化金牌主义的平民路线

一是从功利性的 “ 金牌主义 ” 向 “ 健康第一 ” 民生路线进发。新时期的 “ 体教融合 ” 是顺应了习近平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工程,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与第二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是离不开健康水平、健康的生活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构成的民生发展体系。美国的《健康公民》计划将体育纳入健康管理体系之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科研机构、体育社会组织为主体,医疗卫生与体育相结合的健康系统。加拿大的SPORT FOR LIFE规划,在人的全周期发展阶段确立了完善的体育教育体系,将人的体育教育过程划分成了9个阶段,使体育在全人教育上涵盖了个体成长的方方面面[5]。 “ 体教融合 ” 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思想基础,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更加侧重于青少年健康水平与提升人格为发展目标,新时期要淡化 “ 金牌主义 ” 而要选择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的 “ 平民化路径 ” ;要求全社会正视体育与健康的桥梁作用,正确营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是人才评价机制是促进 “ 体教融合 ” 的重要举措。人才评价从某种程度而言,是立足于执政党的利益与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人才储备标准; “ 文武双全 ” 、 “ 能文能武 ” 折射出现代人才评价历史渊源,而 “ 体育 ” 所对应的是 “ 武 ” ;而随着社会发展格局的变迁,体育仅仅作为一个 “ 可有可无 ” 的科目出现在教学体系中,在人才评价体系中仅仅作为一个 “ 修饰 ” 性的指标。新时期的人才评价体系,应该把体育运动技能与其隐性功能指标纳入人才评价体系中,通过升学考试体育科目的份额逐渐渗透,在确保体质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完善与提升人格。

3.3 内化 “ 健康 ” 为内核的人文路线

新时期的 “ 体教融合 ” 是从竞技体育层面向群众体育过渡的历史性节点,从 “ 优胜劣汰 ” 向 “ 健康 ” 的文化路线的转移。自80年代提出 “ 体教结合 ” 始,都是侧重于以 “ 金牌 ” 、 “ 纪录 ” 、 “ 世界排名 ” 等为标签的竞技体育文化宣扬,更是以举国体制来确保竞技体育的发展。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与世界发展趋势, “ 生命至上、健康第一 ” 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 体教融合 ” 需要重筑健康、全面发展的文化路线。体育与教育的功能无非是为社会培养更加健康、积极与全面的人才服务;学校是开展 “ 体教融合 ” 的重要阵地,形成体育与教育的文化融合理念是当前突破 “ 体教融合 ” 的关键,要充分认可与挖掘并通过不同手段渗透体育多元化功能,形成从意识层面内化的文化路线。

4 结束语

以 “ 健康 ” 为大背景的 “ 体教融合 ” 是顺应国家发展趋势与国际化发展的民生工程,目标是确保青少年群体能够更加健康、更加强大地迎接未来的挑战。新时期的 “ 体教融合 ” 是一种全新的体育发展方式,是 “ 金牌主义 ” 过渡平民化健康方式的转变。加强转变学校体育的力度与策略研究是 “ 体教融合 ” 的重点举措,通过创新竞赛机制,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竞技水平与评价体系以完善 “ 体教融合 ” 的发展机制。

猜你喜欢

体教竞技矛盾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电竞种植记
矛盾的我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