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理念下的德育阵地创新建设
2021-11-23潘来强
潘来强
(江苏省南京市板桥小学,江苏南京 210039)
引 言
在以往的德育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被重视,在德育中应有的“自主性”被忽略、被泯灭。多年以来,百年乡村老校南京市板桥小学(以下简称板小)一直致力于小学生“主体育德”活动阵地的创新建设,力图以此为小学德育解困。下面,本文对鼓舞理念下的板小德育阵地创新建设展开探究。
一、当今德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压抑了学生的需要。德育被过多地以成人的观念和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于是不切实际,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他们的成长需求。其次,忽略了学生的立场。德育的途径方法单一、呆板,甚至简单粗暴。最后,忘记了生活的偶然性和不可回避性。德育远离生活这个真实的“训练场”,与生活严重脱节,只能称作为了社会目的而进行的伦理教育[1]。
二、德育新“思路”
(一)缘于校本“鼓舞”理念的长期坚持
“举一面鼓舞的旗,推一场灵动的波”是百年板小继往开来的新愿景。板小与“主体育德”“自主育德”基本同义的“志愿养德”的口号喊响了。它反对禁锢,倡导激励;反对呵斥,倡导鼓舞;反对命令,倡导唤醒。板小一直致力于通过德育活动阵地建设的新思路和新行动,推动“以尊重为支点,以鼓舞为杠杆”,撬动学生德行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基于“主体育德”活动阵地时代性建设的必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们认识到,文化修养、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与核心素养紧密联系,三者构成一个严谨且具有前瞻性的结构体系。创新活动,打造阵地,提升主体教育实效势在必行。
(三)参与走出学校环境建设误区的变革行动的需要
校园环境建设存在追求好看,忽略教育功用的倾向,似乎只是看重来访者的点赞而非学生需要,似乎只为所谓独树一帜和夺人眼球,而非它必须承载的育人功效和理念烙印。对此,板小愿做出一些改变。
(四)行动是多种教育和德育原则的实行和落地
首先,教育的尊重与信任原则。尊重与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并行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其次,“主体育德”的理论。“主体育德”是当前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儿童中心论”的教育原则,坚信学生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重视学生的本能,要采用“从做中学”的教育方法,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并构建起自身的道德标准。
三、鼓舞理念下的阵地创新建设
近几年,我们尤其重点进行了建设和转型校内外德育活动阵地,为学生搭建“志愿养德”“自主成长”等多个平台。
第一,“童言无忌”:建设一面让学生自由发声的“墙”。学校通过开辟校园童声园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校园特别文化墙等一大批聆听学生心里话的德育活动阵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童言无忌”专栏,让学生在这里想说就说,可以说给校长,可以说给教师,可以说给同伴;“想画就画”板块,让儿童我手画我心,让童心在这里肆意展露;“校长信箱”,收到诸如“请校长室让食堂一周吃三次西红柿炒蛋”的建议,五花八门,但我们也被纯真的童心感染,同时坚定了走近童心的行动;“校长接访日”,我们开始低下身子,贴近学生,倾听学生;“征询意见书”一类的阵地和平台,青年教师志愿者汇总传递,让校长室和教师随时了解到学生的真实需要,即时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唤;“悄悄话信箱”等,让学生把不愿意公开的小秘密向亲密的人传递。
第二,“儿童当家”:打破一场班务由教师做主的“局”。我们通过“儿童当家”的班务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应工作制度,如中高年级班队活动方案必须由学生写,中高年级中队活动记录本不许教师填写;同时还出台了“班队建设管理指南”要求低年级培养、中年级放手、高年级班务必须自行管理。比如,“我行我秀”,每月一位班级小明星承办,展示成长风采;“鼓舞之窗”,每月一个小队轮流公布班级获奖情况,激励大家;“自助书架”,人人要上岗,个个做服务;“乘着集体的火车奔跑”,群策群力,学生一个不能少。
第三,“校外邀约”:搭建一方自主社会实践的“台”。通过社会性参与和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做法。校方组织三落实——社区有专人、社区有专栏、社区有专场,为板小学生架设实践支点。
为了激励学生自信地到更加广阔的平台展示汇报自己的成长、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为了让学生将所学奉献给社区,“少年社区联盟”“少年社区展台”等具有双向互动特质的校外活动阵地应运而生。对这些阵地,我校做得与众不同的是它的互动性,社区已由最初的欢迎和接待变成“定期邀约”。社区的宣传栏已经留出一个板块——“板小灵童专栏”;社区便民服务日,板小的展台一定会应邀出场;街道的文化展演,板小学生一定会献上保留曲目;街道领导的办公桌上,经常收到板小学生的环保倡议书、文明建议信。又如,板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出来的“小小水博士”,定期入户给社区居民送节水建议书,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居民朋友,而他们的行动被写进了文明城市创建总结中。依托社会搭建的校外阵地,完全不同于校内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成长”的时空无限拓展。学生在更加独立的行动中,检验习得的本领,锻炼面向未来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成长与风采。
四、阵地创新建设在板小已结“硕果”
(一)“尊重”理念真落地
我们的“三大行动”都源于“尊重”儿童,首先建立一些让学生“发声”的阵地,用建筑的语言温情表达对学生的尊重;改革班队事务处理机制,让学生做主,让“自我教育”真正发生;搭建联通社会的平台,让学生自主锻炼,适应走向未来的生活,“尊重”儿童的理念在板小生根开花。
(二)“阵地”功能转新型
“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鼓舞”理念下的“志愿养德”理念与共识,在德育阵地建设与转型中渗透,在使用阵地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贯彻,在回归学生生活的反刍中突显。于是,板小的“墙壁”变宣传为倾听,“班务”变服从为自主,“实践”变参与为邀约。
(三)合力支撑更有力
在板小,学校、教师与社会力量很给力:板小人充分相信学生均有无限潜能,于是“放手”让学生做主人;班主任和教师转变传统“保姆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班队的小主人;社会参与实践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锻炼平台,队员的自觉意识在做中规范、在做中提高、在做中创新。
结 语
著名作家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说:“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会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与其说我们在进行阵地建设的创新变革,不如说我们是在坚持我们的德育和教育,尊重学生,听学生真实心声;相信学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支持学生,搭建平台支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