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21-11-23胡春亚
胡春亚
(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江苏 淮安 223001)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指出,语文作为一门充满着思想、人文精神以及只会的学科,同时又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一能力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语文时间,让学生更多的去接触语文材料,在进行了大量的语文实践之后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同时要秉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使学生可以愉快的学习语文。
1.利用情景创设,实现“在做中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保持着一颗童心,要尽力做一个“小孩子”,保持着一颗童心投身到课堂教学当中,将自己的姿态放到和学生们齐平,与学生们融为一体,从而构建更加和谐欢乐的教学氛围。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要采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应该多多采用启发性的教学,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实时的进行情感交流,增加心灵的接触。
1.1 老师可以利用情景创设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语文。比如我们在学习《这儿真好》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来进行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让一个学生扮演文中的小熊,一个学生扮演文中的云朵等,让学生们将文章中所呈现出来的角色一一的扮演出来,同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的播放,一边利用语言形式进行课文的讲解,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表演能力,还能够使学生们学习到语文知识,在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将教学任务顺利的完成,完美的达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的调动自己的口、手、脑,在进行教学活动当中完成互动,达成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教学氛围。
1.2 老师可以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只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每一样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故事。如何将实际生活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就需要用心去发现,而处于小学的学生们因为年龄的原因还不具备这份观察能力,就需要老师去加以引导。比如我们在学习一个词语“橹板”时,老师就可以将小鸭子的脚掌模型拿出来放到学生面前,在词语“橹板”的旁边画上鸭子脚掌的简笔画,这样一来远比让学生们跟读十遍词语有效果,日常生活中的鸭掌也比较常见,也是学生们所认识的,因此更容易加深学生们对于词语的记忆,这样一来学习也会变得更加有趣。利用这样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让学生们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2.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当中,要坚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老师在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布置时,要充分的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并且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当中,学生们的学和做同样的重要,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当中,要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于语文学习的理解。
比如在进行《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课文学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课文的自由朗读,能够大概的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其次在进行思考,为什么是“绿色的课本”?文章当中又是怎样的展示出大自然的这一本课本的呢?随后在学生们进行完详细的阅读之后再次向学生们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这样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随后老师根据文章的主题以及以上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分析,从正面和侧面出发去感受作者所呈现出的真情实感。利用这样互动式的教学活动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理解,从而真正的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3.加强对于学生的评价,完善评价体系
老师在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做出评价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回答的是否正确,还应该根据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程度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积极地一面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加强学生的学习心理。比如在进行《如梦令》的学习时,对于课文最后的课后练习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相关问题的讨论。比如:从这首词当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作者形象?学生们根据小组讨论和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做出分析,能够看出作者是一个积极向上且乐观热爱生活的人。而其他小组在讨论之后认为这是作者在四十岁后写出的,结合当时的背景进行分析,作者是在怨天尤人的时候后写下的,虽然这一观点不怎么符合这首词的主题,但这又是学生们提出的观点,老师也可以对此做出比较幽默的评价,例如“这个观点很特别,你们的想法也很奇特,但是你们可以再深入的进行讨论一下,再给出一个更加完美的答案!”在这里,老师不给予学生单一的评判准则,而是利用比较幽默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样一来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的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