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2021-11-23樊国顺
樊国顺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东明镇东明学区中心校 内蒙古 通辽 028322)
语文学科是比较基础的科目,表达的路径形式不同且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理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学科,从而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基于此,接下来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一谈基于游戏理论的教学策略。
1.游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教学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符合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游戏需要把握教学目标,若缺乏教学目标,就会陷入到空有趣味性但无法通过游戏学习的窘境[1]。若教师在游戏教学中目标不明,则不符合教学内容,很难服务于教学。所以,教师应立足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贴近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
1.2 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积极性。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若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堂,则无法突出游戏教学的价值,且得不到学生的喜爱与认同,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若无法让全班同学同时进行,应健全轮流机制,给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发挥游戏教学的价值[2]。
2.基于游戏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游戏理论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2.1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立足语文教材内容创设游戏情境,制作趣味性的情景剧,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将文本内容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发挥角色表演的作用传达文章思想情感,让学生在此环节中提高自身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教学《草船借箭》为例,笔者先是让学生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军事和历史文化,使学生通过唱、听和演等方法发挥自身想象力,并体会人物语言特点和形象,增强学生对文章人物情感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合理利用多样化的游戏,避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游戏,全面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2.2 合理利用游戏,提升教学效率。小学阶段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主动帮助学生学习汉字,尤其是低年段的教学。传统识字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法取得理想的识字效率[3]。而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引入游戏则可以调动学生识字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识字,便于学生在积累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可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开展“猜字谜”“贴烧饼”等游戏。以教学《松鼠和松果》这篇文章为例,笔者以本节课的生字为基础融入了游戏,先是做成生字卡,并将其挂在松果树的枝干上,学生则扮演松鼠宝宝摘下生字卡,若回答正确就可以获得一个松果,比一比哪个学生获得的松果最多。这个过程中学生高度参与其中,并争先恐后地参与游戏,无形之中掌握了生字。
2.3 开展游戏化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比较重要的一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水平。除此之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诸如反应能力、识字能力和断句能力等等[4]。此外,学生在阅读中自身思维逐步得到拓展,在发展学生智力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知,很有必要开展游戏化的阅读活动,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环节中合理利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为例,为了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笔者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读文章。有的学生扮演老黄牛,有的扮演小壁虎,有的扮演小鱼等等。这个过程中笔者则是朗读旁白,在轮流朗读表演中比一比哪个人的表演更为出色。在此之后,师生共同探讨每个动物尾巴有何用途,并于表演时综合评价学生,且以褒奖为主。如此,整个课堂上游戏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和课程结合,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且增强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背景下人们高度重视语文学科教学,游戏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教师应用游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意义相当深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游戏,在此基础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模式,让其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增添了语文学科的乐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提升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