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小学中年段古文的教学方法
——以《司马光》为例

2021-11-23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陈婷婷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读准多音字司马光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陈婷婷

2019年,全国小学、初中全年级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教材的改变,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古文的加入,让一直从事苏教版教材教学的笔者手足无措。有幸聆听了陆晓扬、唐燕两位名师的同课异构示范课。下面笔者将结合两位名师的《司马光》教学实例,谈谈部编版小学中年级古文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形式多样的导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对三年级的孩子们而言,有太多的第一次了:第一次学习写作文;第一次学写钢笔字、毛笔字;第一次接触古文……

孩子们面对与他们相隔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文,是有点害怕的。那么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呢?两位教师的课例,为我们提供了形式丰富的导入方法。

(一)情境创设

陆老师在上课伊始,用一段简短的文言文作自我介绍,让孩子们从这段话中收集关于她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古文的情境之中。

在倾听与表达的过程中,孩子们一下子获得了成就感,便有了学习古文的信心。在建立了学习信心的基础上,教师很自然地引到读课题中的“司马光”,“他姓什么,名什么?你们对他有什么了解呢?”谈话导入与课文实现了无缝连接。

(二)文本比较

唐老师直接切入正题,读课题,谈话中孩子们一下子就想到了以前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唐老师邀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打开课文,读课本中的“司马光”。

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人物,就会让孩子们产生好奇:今天学的古文与以前听到的故事又有何不同呢?一旦孩子们产生了好奇,也就产生了学习的内驱力。

二、层次鲜明的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笔者认为,“读”的确是小学阶段学习古诗文的有效方式,但是这里的“读”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层次的、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读。在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关于“读”这部分的设计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读准字音

《司马光》一文,共30 个字,需要认读的二类字5 个,需要掌握的一类字7 个,课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没”。如何读准古文的字音呢?

1.将时间还给学生

两位教师引导孩子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地读课文,都在课堂教学中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时间来自读课文。

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会布置学生至少读5 遍课文,但是,上课后发现孩子们读得并不理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妨在课堂教学中给足孩子们大声朗读的时间,既能确保“读”的有效性,又能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

2.将方法教给学生

(1)“举一反三法”读准生字词

在检查朗读时,唐老师以本课的7 个生字词为抓手,引导孩子们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再以“瓮”为例,从“瓮”字的字源讲起,让学生明白“瓮”是一种口小肚大的容器,因势引出词串:酒瓮、菜瓮、瓮声瓮气、瓮中捉鳖。在唐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还读准、理解了一串词。

(2)“据义定音法”读准多音字

本文中有一个多音字——“没”,“没”在词典中有两个读音,如何确定它在文中的读音呢?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园地四》中已经学过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教师稍加引导,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衔接了孩子们的前后知识。

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先建立好知识系统,才能帮助孩子跨越学习的障碍。

(二)读准停顿

孩子们有了四个学期学习古诗的经验,对读出古诗的停顿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感,但古诗与古文是存在差异的,如何解决这一难点呢?

1.抓关键人物

陆老师引导孩子们回忆学习现代文时的停顿方法,也学着圈画出古文中的人物:光、众、儿、群儿……就这样把现代文的朗读方法有选择地运用到古文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2.学教师范读

唐老师适时地示范,让孩子们少走了弯路,也更加直接地帮助孩子们培养了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笔者翻看了现行小学中年级四个学期部编版课本中古文的课后习题,关于朗读的要求分别如下:

三上《司马光》:跟着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三下《守株待兔》: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下《文言文二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不难看出,课后习题对孩子们的能力要求是逐年变难的,《司马光》的课后习题,强调了教师的示范作用。所以,在孩子刚接触古文时,教师用范读的形式,可以直观地让孩子学习如何读准古文的停顿。等有了第一篇学习的经验,以后再由扶到放,会让孩子更有胆量。

(三)读出理解

古诗文的文言文表达,与孩子们熟悉的白话文表达是有很大差异的。能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又该如何读出自己的理解呢?

1.结合注释

结合注释理解文本,对三年级孩子而言已经不陌生了,前面的古诗学习已经让他们熟练地掌握了这个技能。

在注释的帮助下,孩子们能大体上读明白古文所表达的意思。在理解了古文意思的基础上,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就是带着理解在读。纵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对现在的孩子们而言,只有读懂“其义”,才有无穷的动力“读百遍”。

2.关注语气

唐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能关注到朗读时语气的变化,使课堂精彩不断。

短短的30 个字,却也让我们有颇多感受:一儿落水时情况的紧急、众人寻求帮助时的慌乱以及司马光遇事时体现出的沉着冷静,勇敢机智,等等。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处仅仅三个字“儿得活”也变得“意犹未尽”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读着读着,眼前也仿佛有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对古文的解读,不是去抠字眼,让古文和今文一一对应,部编版教材重视的是培养孩子对古诗文的整体理解和感悟。这一点同样从教材中相应的题目中可以看出来。

《守株待兔》: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王戎不取道旁李》: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文言文二则》: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中年级孩子只有在层层递进的读中,才能初步感受到古文的语言特点,才能培养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慢慢培养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内容丰富的拓展

部编版螺旋式上升的编排用意,要求教师也要有“大语文”的意识。每篇不同的古文,又有了不同的拓展外延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点,选择合适的拓展内容,让学生在丰富的内容中进一步体会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是一致的。

那么教师可以哪几个方面进行古文的拓展教学呢?

(一)基于古文内容的补白

笔者聆听的两节展示课,在最后环节,教师都有推荐相应的古代寓言篇目,让孩子们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对新篇目的学习中来。

(二)基于同一作者的延伸

无论是古诗作者还是古文作者,他们的创作风格大抵一致。在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关注到这一点,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文,同一作者写同一事物的诗文,对比阅读拓展也能给学生不同的收获。

当然,上述只是笔者在学习、教学中的反思和感悟,势必会有片面之处。然而,笔者相信,只要教师多反思,多总结,多实践,一定能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古诗文教学方法,能和孩子们在课堂教学中共生、共长、共荣……

猜你喜欢

读准多音字司马光
优化字母教学,夯实英语基石
中考学生文言文复习初探
心中有数
永不说假话
趣味多音字(二十二)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你会读多音字吗?
趣味多音字(十七)
多音字也能出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