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打造教育管理党员全链条
2021-11-23■谈羽
■谈 羽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的干部队伍的主要来源,抓好了这支队伍,就抓住了关键。当前党员队伍建设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比如:党员队伍结构还不够优化。新兴领域和重点群体发展党员的源头还不充足,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青年农民、高校中青年教师等高知群体的党员总量偏少。各领域基本队伍建设不够平衡。村(社区)、机关部门党组织书记及党务工作者抓得比较紧,而对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互联网、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乃至党员队伍,抓得还不够,“两个覆盖”的质态还有待提升。党员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突出。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日常关爱联系不够,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导致少数党员身份认同、组织认同的意识不强。有的党员缺乏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把自己视同普通群众。
党员队伍建设需要锁定“新坐标”,突破思维定势,运用系统思维谋划工作。近年来,扬州市按照“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一手抓基础规范、一手抓创新探索,精准发力补短板,打造全链条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落实发展党员“三个专项”,严把党员队伍入口标准。在构建党员队伍管理链条过程中,始终把发展党员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落实专项指标。建立基层党委发展党员综合研判和工作报告制度。强化重点群体和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工作,落实好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群体、大学生、少数民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结构性指标,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加强专项指导。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结合实际列出政治上不合格的具体清单。建立组织部门发展党员工作支部联系点,确定重点县(市、区)或基层单位作为直接联系指导单位,列席吸收预备党员支部大会,进行全程指导。三是组织专项抽查。各地各部门对往年发展党员工作开展“回头看”,对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整改和处理,市委组织部对新发展党员档案进行抽查,确保质量过关。
执行教育管理“三项制度”,提升党员队伍能力素养。把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作为党员教育管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的根本遵循。一是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开展“四本一簿”使用情况检查和反馈。党委(党组)书记带头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认真执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十不准”规定和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等要求。推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全程纪实”,推进智慧党建、政治生活馆建设,提升党员干部参加组织生活的仪式感和获得感。二是严格学习培训制度。市级每年举办示范培训班,培训500 名左右基层党组织书记。建设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库和党课名师库,积极应对党员教育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趋势,大力推广“现场教学+云课堂”模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培训矩阵。要求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时间不少于56 学时,党员不少于32 学时,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三是完善监督和激励关爱制度。基层党组织通过严格组织生活、听取群众意见、检查党员工作等方式监督党员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等情况。对在党员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教育管理和组织处置。通过表彰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关心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党组织定期派人与党员进行谈心谈话等措施,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打造联系服务群众“三个示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党员服务群众的示范标杆,形成榜样力量、灯塔效应。一是在村(社区)挂牌党员中心户。明确城乡党员中心户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社情民意、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志愿服务等方面职责,让党员中心户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形成示范辐射效应。二是在在职党员中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通过佩戴党员徽章、窗口设岗、悬挂标牌和公开承诺践诺等形式,推动在职党员规范履职、服务群众,在“擂台赛”上比高低,在“对标赛”中争进位。三是在完成重大任务中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突击行动,激励广大党员在推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攻坚、疫情防控等中心任务中发挥专业特长、主动融入大局、积极担当作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