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还是“灰犀牛”:基于尔康制药公司案例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研究
2021-11-23王景峰
王景峰,田 虹
(吉林大学,长春 130012)
0 引言
“黑天鹅”与“灰犀牛”是相互补足的概念,“黑天鹅”是指极其罕见的、出乎人们意料的风险。“灰犀牛”则是代表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1]。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负面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会计造假。尤其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现象,是突然发难还是有迹可循。分析会计造假事件的本质,探索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应该是丰富预案、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出击、提前化解,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会计造假现象的理论分析
1.1 会计造假的概念与理论
会计造假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造假行为,主体为个人或利益集团,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编造会计事项或伪造会计信息,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从上市公司发布的会计信息内容以及形式角度看,会计造假可以划分为财务报告造假和财务事项造假两大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史蒂文·阿伯雷齐特教授阐述了关于会计造假的财务舞弊三角理论。他提出压力、机会和借口是形成企业财务舞弊的重要因素,他的整个理论对于会计造假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问题,仅仅加强企业内部自身管理和监督是不够的,可能这在消除财务舞弊的机会方面有一定的帮助,但消除财务舞弊的压力和借口的系统途径依旧需要探索。只有真正消灭这三个要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问题。
1.2 会计造假的危害
投资者往往通过财务报表的信息对公司情况作出判断,指导投资行为。但会计造假会引发会计信息失真,使得许多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资金投入产生偏差,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另外,一旦会计造假的行为被曝光以后,公司股价将会急剧下降,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企业出现会计造假行为,会败坏企业声誉,削弱企业竞争力,使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打击,导致投资者和股东对企业的发展失去信心。对于社会而言,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如果会计过程缺少了最基本的诚信,将引发经济系统的信用危机,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和一系列负面的社会后果。
1.3 “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
“黑天鹅”事件是指极其罕见的、未曾预见的、造成巨大影响的事件。“黑天鹅”一词用来描述美国9·11 袭击、次级贷危机和互联网发展等事件。“灰犀牛”不是随机的突发事件,而是一系列预警和明显征兆之后爆发出来的问题,只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被人们忽略。例如在我国,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影子银行等现象,这一类问题由来已久,却一直未能有效化解,如大意对待,可能发展为“灰犀牛”事件[2]。“黑天鹅”与“灰犀牛”都用来形容负面事件,但二者的不同点在于事件的出现是否可以预测。这一点,对于识别、分析、预防会计造假现象的出现,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基于会计造假的现有理论,从“黑天鹅”与“灰犀牛”二元特征出发,选取我国近年来的造假案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尔康制药(股票代码300267)会计造假事件展开研究。
2 上市公司尔康制药案例分析
2.1 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简介
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 年10 月份成立,2011年9 月27 日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是第一个药辅行业上市公司。公司被誉为“药辅行业的沃尔玛”,核心业务为传统和新型药用辅料、成品药以及原料药的生产。公司自创立以来业绩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年报显示,公司在2012-2015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51 亿元,1.92 亿元,2.88 亿元,6.04 亿元。凭借着优秀的业绩,公司的股价也是持续增长,成为很多投资者的投资目标。
2.2 尔康制药会计造假事件发展过程
尔康制药公司披露的2016 年的年报数据显示,公司的净利润为10.26 亿元,相比2015 年的净利润增加了70%。尔康制药的大股东帅放文和曹再云等人于2016-2017 年间,大规模减持公司股票超过1 亿股,套现超过12 亿元。而此间公司股价低迷,减持套现行为不符合常理。市场出现对于公司报表真实性的质疑,尔康制药股价急剧下跌。不久,证监会介入,对尔康制药公司下发了《调查通知书》 并派出审查小组进行全面审查。2017 年11 月22 日公司发布自查公告,调查证实2016 年尔康制药公司年报中存在会计造假的事实。
2.3 尔康制药会计造假手段分析
2.3.1 虚构利润
尔康制药在2011 年上市当年净利润为1.18 亿元,5 年后,公司发布的2016 年年报数据显示,净利润升至10.26 亿元。具体分析年报信息可以了解,10.26 亿元利润构成主要来自其子公司湖南康(柬埔寨)投资有限公司。尔康制药发布的自查公告显示,2016 年尔康制药虚增利润共计2.32 亿元。
2.3.2 虚增固定资产
虚增收入必然会使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发生变动,尔康制药公司通过虚增固定资产的方式来平衡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特别是在2015 年和2016 年更加明显,固定资产分别增加了7 亿元和6 亿元,而年报中实际相关税额远小于应发生额,说明财务报表固定资产项中存在虚增成分。
3 会计造假的成因分析
3.1 压力原因
公司在2016 年面临的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其在2014 年所提出和实施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2014 年该计划的初始行权价格为33.12 元,但是在2016 年的行权价格仅仅只有4.27 元。通过会计造假虚增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则可以将股票的价格提高,按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比例计算,其持有的股票总市值也可以大幅度提高,采取减持套现行为的话可以获得相当巨大的利益。
3.2 机会原因
尔康制药公司的股权大半部分都集中在帅放文的手中,帅放文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并且一家独大。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很容易导致股东大会的决策是为了帅的自身的利益而制定,而其他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股权结构为会计造假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机会。另外,相关规定中对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够,造假所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严重不对称。就尔康制药公司这一案例,公司年报虚增利润2.32 亿元,大股东减持套现12 亿元,但最后证监会罚款仅有60 万元。
3.3 借口原因
尔康制药公司利用子公司“年产18 万吨药用木薯淀粉”的生产项目经营所产生的净利润作为会计造假的核心内容。投资者因为缺乏对公司经营情况的了解,无法正确认识、评估企业经营项目的盈利能力[3]。公司利用可以拓展想象空间的各种项目,实行会计造假行为。
4 结论和建议
根据对尔康制药公司会计造假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产生会计造假的现象并非是尔康制药公司单方面的原因,这其中也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等多方面存在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事件,并非是“黑天鹅”事件,而是有迹可循的“灰犀牛”事件。虽然会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但如果简单将其归类于“黑天鹅”事件,将不利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规范与提高。针对现阶段会计造假事件反映出的问题,可以从下几个角度进行防范。
4.1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时,应该以保护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为基本条件。要对公司大股东权利进行适当的控制,防止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优化治理结构,形成监事会、董事会和独立董事会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局面,使股东的群体监督功能够得以实现。
4.2 加大造假处罚力度
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不足,存在企业会计造假收益远远超过会计造假成本的可能。对于会计造假行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姑息,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会计造假的成本,使成本大于收益,从动机上抑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出现。
4.3 提高外部审计质量
外部审计工作是检验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外部审计环节出现问题,那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得不到保证。投资者无法获得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会阻碍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会计人员作为会计造假的直接参与者,决定了会计造假的发生。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诚信教育,建立审计结果与个人信誉挂钩的评价机制,保证外部审计的客观、准确。
4.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健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公司信息非自愿披露和自愿披露水平。非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原则和重点需要严格确定,保证投资者可以及时获得企业经营情况的准确信息。尝试性加强信息非自愿披露违规处罚力度,保证公司信息的基本披露质量。同时,鼓励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树立高质量信息披露公司典范,引导形成合理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营造资源优化配置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