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的探究
2021-11-23黄超
黄 超
(广西医科大学,南宁 53002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科研发展、新校区的建设和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的仪器设备采购资金量较大,而且涉及的部门较广,与学校的各个部门都密切相关,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完成效果会影响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高校所需的专用设备涉及的专业较多,而且精度要求较高,还包括国内产品无法替代的进口仪器设备、只有少数供应商能提供的设备以及定制的设备。另外,高校还存在投资主体多、资金来源多、教学和科研等专项经费实际到位数额和时间存在不确定性等特点,对高校仪器设备的采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些特点,来研究解决其存在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完成高校仪器设备的采购。
1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仪器设备专业性强
由于高校仪器设备多用于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多为科技前沿产品,因此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些专用仪器设备专业性强的特点对采购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日常的采购工作中会存一些问题。
1.1.1 编制科学的技术参数不容易
在政府采购中,作为专用的仪器设备采购一般不能指定品牌型号,因此用户对所需货物的熟悉程度是决定最终采货物能否满足需求的重要基础。这样就要求在采购文件中编制详细、具体的技术参数,需求描述准确,才能采购到符合教学科研使用的设备。对高校的专用设备,一般提出采购需求的是学校的老师,他们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不了解,对所申请采购设备的前期调研工作不够充分,加上在学校中有关设备、仪器、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采购人员和用户对于很多设备的性能、质量无法准确把握,这就导致了采购设备的质量和精准度都得不到保证。
1.1.2 技术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实际需求
高校教学科研对专用仪器的要求较高,有时只看参数很难满足真正的需求,有些设备的参数指标都能满足,但实际的使用功能却相差甚远。
1.1.3 供应商单一或不足三家,易出现流标
由于教学科研的特殊需求,有些专用仪器设备的供应商数量较少,但政府采购一般要求,如果存在多家代理商所投的产品为同品牌、同型号的情况,应当作为一个供应商计算,因此有些专用仪器设备的采购在供应商少的情况下,易出现流标。
1.1.4 评标细则制定不够完善、合理
在招标文件的制定中,评标方法和评分标准的具体写法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量化的批标偏少,可实际操作性差。
1.2 政府采购前期调研论证不够充分
由于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建立用于产品比较的产品信息库,在参数制定时,没有做充分的比较,加上采购的启动工作较晚,制定采购需求的时间较短,采购前期的调研论证工作组织不到位,各项性能参数没有经过严谨的对比落实,对采购预算价也不能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来确定,未形成专门的论证报告。
1.3 高校仪器设备品目繁多
在高校中,由于有众多的专业和学科方向,所以需要采购的设备的品类也会很多,采购部门的管理人员普遍学术专业水平不高,对所采购的设备不了解,对设备的技术参数制定很难进行准确、合理的描述和指导,所采购回的设备对满足教学科研的要求也难以保证。
1.4 资金来源渠道多
高校的经费与政府机关不同,虽然属于财政性资金,但它的来源较多,有财政拨款,也有事业收入、银行贷款等资金。资金来源渠道多会给采购预算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高校的采购预算编制很难做到完整、详细,预算管理与政府采购不相适应。
1.5 采购时效性强
采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程序以及学校制度。采购工作有一系列的流程,从上报采购计划到招标文件的公示、开标、评标,再到评标结果确认,发中标公示,签合同等环节,这个过程中的各环节都有着相对明确的规定要求,使采购工作在灵活性与政策性上存在矛盾。
2 做好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的对策
2.1 完善预算机制,强化采购的计划性
要做好政府采购工作,首先要做好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这是采购工作的前提。由于高校资金渠道多、需求多样等特点,所以需要加强采购预算的编制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宣传指导,让校内各单位了解采购计划的要求,同时提高对采购预算重要性的意识,及早提出采购的预算和计划,同时采购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还需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这样才能高效推进政府采购。
2.2 加强政府采购源头管理
要强化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管理,进一步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需求,特别是标的物特征及竞争择优因素、指标和要求,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市场调研至关重要,在参数方案制定时应向有同样设备的高校了解情况,必要时实地考察投标供应商。建立分级论证体系,如达到一定金额则先由申请部门进行论证,达到更高的一个额度由学校的采购主管部门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一方面可使参数和价格趋于合理化,另一方面可杜绝申请单位与厂商合谋腐败等现象。
2.3 加强政府采购结果管理
规范履约验收是加强政府采购结果管理的重要方面,申请单位要落实主体作用,强化履约验收责任,明确履约验收要求,严格执行违约失信追究制度,确保“物有所值”采购结果的实现。规范验收流程,先进行初步验收,申请单位组织人员依据采购合同等文件提前与成交供应商进行初步验收,并做好初步验收记录。申请单位完成采购项目的初步验收,成交供应商方可向采购管理部门申请正式验收,采购管理部门组织由申请单位、职能部门、校内外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大型、贵重、涉及安全或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可以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验收。
2.4 运用电子化采购手段
为了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国家制定了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标准,大力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方式。这既体现了“放管服”的要求,又适应了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在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电子交易平台的基础上,随着采购限额的提高,各高校自行采购的量也会增加。另外,国家要求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也可以自行采购。为了规范自行采购的行为,提高采购效能,加强监管,建议高校建设电子采购系统,对自行采购项目采用在线询价和反向竞价等方式采购。
2.5 加强高校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采购人员知识水平是保证采购效果的重要环节,高校政府的采购工作面对不同的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广,这样对采购人员的要求就会较高。对采购管理部门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可以参加主管部门的培训,也可以参加法律法规、采购实务的专题培训,还可参加专业仪器方面的培训,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及进行市场调研学习,让采购人员多渠道、经常性地进行学习,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
2.6 建设采购督办机制
政府采购效率低一直是采购工作中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采购管理部门在执行政府采购工作中,除特殊情况外,应对从接到采购申请到确定供应商,到签订合同、履约验收、资金支付等环节有限时办结的要求。在提出限时办结要求的基础上,建立采购项目的督办和动态查询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地掌握项目的进度,做到时限前提醒和超时的警示,让各采购项目负责人做到不漏项、不拖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也可让申请人查询项目进度,促进采购进度,同时增进相互的理解。
2.7 采购管理模式的建议
1.在集中管理的同时,加强高校内各部门的归口管理,并对归口管理的职能进行明确,比如教务处归口管理教学、实验设备申请;科技处归口管理科研设备、重点学科设备申请;信息中心归口管理学校各种信息系统及相关设备申请;后勤基建处归口管理水电材料、建筑设施设备的维修等。采购供应商确定后,落实采购申请部门对履约验收的责任。
2.加强采购的内部控制,将内部各部门控制落实到采购执行的全过程,各环节都要进行梳理,查找风险点,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加以监管,在全面管控的同时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防控。
3.内部合理分工,形成相互间的监督和制约,但也要优化各环节和岗位的衔接,提升采购工作效能,不能因为分工造成互相的推诿,顺利推进政府采购的执行。
3 结语
在政府采购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机制的背景下,高校扩大了采购管理的自主权,简化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流程,但也对高校的采购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需要进一步强化采购者的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加强采购工作从源头到结果的管控,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形成现代高校政府采购体系。本文分析了高校仪器采购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对促进高校政府采购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为提升政府采购效率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