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体育课程路径的探究
2021-11-23谢权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谢权 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样,体育教学是通过锻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技能、锻炼意志的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积极向上、正确看待成败等的品质,是我们高校体育教师新的课题和挑战。
一、“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体育课程现状
通过对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师进行问卷、访谈等方式交流发现,我校公共体育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达标,追求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运动水平的掌握和提高情况,忽略了体育育人的价值,很少在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2)重实践,轻理论。对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内容的传递不够。导致无法发挥大学体育育人的功能。同时也影响了育人成效。
二、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进行培养人以及为谁来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了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就应该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和整个教学当中,是贯彻和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具体体现。
(二)有助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目前大学体育课程面临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多少、掌握程度、是否达到考核要求。忽视了体育教育的真正意义。其次,个别高校不重视大学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视不够。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重实践实操教学而轻理论知识教学,重技术动作讲授,轻体育文化、体育礼仪内涵的渗透传授,重身体素质,轻体育精神的贯穿引导,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推动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要将这一理论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大学生素质、技能和思想品德三者之间的共同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体育课程路径
(一)提高教师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参与者和主导者,因此,在推进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过程中,加强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是教学过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只有体育教师认可并有意愿参与“课程思政”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传授的现状,才能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时,要注重提升教师思想理论水平、加强道德素质建设,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改革创新,优化和完善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将体育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优势充分凸显,真正做到体育课程教学“全方位育人”的理想状态。
(二)以体育学科特点为依据,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弄明白怎么教。首先课堂内容设置要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需求出发,遵循学习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度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中要丰富完善教学形式,练习方法手段多样化。在实践教学中可引入体育游戏、模拟情景、团体竞赛等新式教学方法,促进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参与后的体会,从而学会思考。以“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的提升。例如在篮球课程教学中,组织进行传接球的团队竞赛,提高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掌握传接球基本技术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规则意识和正确面对成败的思想品德。
在教学手段上,将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线下在课堂上教师在实践中通过组织游戏、分组对抗等手段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整个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本着实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将体育课程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例如观看女排比赛、女篮冲击奥运会比赛、体育表演、体育名人的故事、女排队员朱婷在《开讲了》里的演讲。学生通过线上学习体会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体育魅力。培养能够吃苦、懂得珍惜感恩、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不服输精神和爱国精神。
(三)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中重视体育精神、体育礼仪、体育文化的解读与渗透
体育教学的核心是通过体育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目前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的渗透教育相对缺失。而体育精神是体育本质,它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其中体现的团结友谊、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精神内涵,对提升人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渗透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在教授每一个运动项目时,要将与之相关的体育理念、体育历史、体育文化作为授课内容,巧妙地融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和活跃课堂气氛,使课程更有吸引力。例如篮球比赛开始、结束双方队员要相互握手、在比赛结束后集体要感谢双方教练员和裁判员,感想在比赛中的指导和帮助。在激烈的对抗中将对手撞倒后要主动将对手扶起,同时要询问是否受伤;足球比赛前要互换队标,结束后互换球衣等;武术礼仪是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本着和平与友谊的宗旨;体育舞蹈比赛男士要手挽女士进场,进场后向观众致礼,舞蹈结束后,男士在向观众致礼后,要面带微笑手指女士,以示对女伴的合作的感谢。通过体育文化、体育礼仪的讲解和渗透,能够更好的将体育精神所注重的协作友爱、和睦团结、公平正义、互相协作等意志品质融入课程体系中,提高学生身心理健康,培养坚强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完善的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四)推动完善、科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制度的建立
(1)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体育教师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言传身教进行引导,实施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传递。学校还要对现有的教师管理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例如其中。通过不同的措施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2)创新改革教育方式,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加大对高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相关研究,以“课程思政”的中心思想发展为方向,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与此同时,对课堂教学方法措施、手段、评价等进行优化,更好的实现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完成育人的理想状态,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