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探究
2021-11-23张友正
张友正
(中铁一局集团物资工贸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西安 710043)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迅速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市场不断提高的,对企业产品、服务水平的要求。因而,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需根据市场要求,将企业内外部资源充分、高效地整合起来,协同经营,构建稳定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1 施工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项目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使得项目可能遭遇各种各样风险,风险管理是建筑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面对愈演愈烈的建筑业市场竞争,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风险管理充分融入到工程物资采购的整个环节,从合作方式、流程到与新的伙伴缔结合作关系,从而搭建强壮、张力大的供应链网络[1]。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风险,甚至还能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一旦市场需求量上升,原材料价格却下降时,灵活、弹性强的供应链模式,必然能使公司率先抓住市场先机。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却将工作重心放置于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并未看到供应链模式的优势以及可能中断的风险。一些突发性偶然事件可能会导致供应链出现短暂中断,工地停工待料,施工成本增加,甚至可能引发深层次的施工项目资金流断裂情况。
2 施工企业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2.1 建筑供应链的复杂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各国企业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供应链合作也日益紧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供应链已然从“链”扩大为“网”,“网”上各企业之间纵横交错,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因而,企业供应链的大环境越来越复杂,关系也更加密切,每个节点的企业会因企业自身内外环境的不同,以及技术、产品的差异,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潜在风险变得更大,甚至存在利益冲突。
2.2 建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建筑供应链的风险来源于各个节点企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内部产生的不确定性,一个是企业外部合作关系、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每个企业都不可能独立生存,都离不开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因此一旦供应商出现断供或者是原材料无法按要求送达的情况,施工必然会受到影响。另外,建筑供应链涉及业主、设计、施工企业、供应商等多个利益主体,各个利益主体必然以自身利益最大化最目标,因此虽然各个主体都有比较一致的管理目标,即按照合同要求完成项目工作,但是当工程发生变更或者遇到特殊情况时,各个利益主体的行为就会产生矛盾,不利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提高。上述因素是建筑供应链节点的每个企业都有可能面临的风险,也必然是整个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
2.3 建筑供应链的动态性
供应链是动态变化的,这是因为施工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必然按照自身要求择优选取,因此大部分企业会采取与多个供应商合作的模式,并在合作中动态调整合作关系[3]。同时,企业生产重心的变化,也会导致合作伙伴的侧重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传递给下游合作企业,进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发生变化,甚至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3 施工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1 建筑供应链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供应链模式一旦建立,那么整个链条上的企业必然会合作得更加顺畅,资源的利用率会更高,因此施工生产活动更加顺利,生产效率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施工企业必然会不自觉地忽略供应链风险管理。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则因为风险意识薄弱,对供应链的风险更是知之甚少,这就导致供应链风险管理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由此可见,施工企业一旦进入供应链系统,就需要承担相应风险,并从思想意识层面加强对供应链风险的认识,并认真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3.2 建筑供应链风险管理全面性不足
供应链风险管理涉及面比较广,并不仅仅是几家供应商,或者是几个项目需求这么简单,同时风险管理手段也多元化,单一的一种管理模式并不足以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多样性[4]。此外,大部分施工企业在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上并未制定明确的时间,也并未就相关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细化,其管理措施和管理时间存在极大的偶然性,这种偶发性的风险管理必然无法应对供应链的风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建筑供应链管理一直以来无法得到质的飞跃,甚至一些有利因素也会转变为供应链上的风险因素。
3.3 供应链风险管理缺乏评价与监督
有些施工企业也在积极尝试供应链风险管理,但是实际效果却乏善可陈,在供应链的实际操作中各种显而易见的风险仍随处可见。供应链风险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与考核,也导致供应链风险管理实际操作中的规划性不强,充满盲目性,企业无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管理策略,更无法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长期处于这种风险管理状态中的供应链,其风险必然居高不下,而整个供应链管理链条中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会更加强烈。
4 施工企业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建议
4.1 建立跨部门的风险管理机构
要想做好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首先必须立足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金字塔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第一,组建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部门为主的管理部门,负责重大风险事项以及重大风险管理事项的审议工作,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中长期目标。第二,各部门协商组建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部门内部或者部门之间关于风险管理项目的协调、处理事宜。第三,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项目推进机构,具体负责日常风险管理工作的推进,并在有必要时为供应链的相应供应商提供协助和指导,在风险管理委员会展开风险管理工作时,做好各个层面的衔接和对接工作。
4.2 提高供应链合同管理能力
采购合同管理是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一门比较新颖的决策管理技巧。采购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运营领域知识和经验,更要熟练掌握相关金融知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跨界融合,采购合同规划管理更是将采购管理与金融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因此,采购人员必须具有熟练掌握两个领域的知识和相关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应对采购工作。因此,为了提高企业采购合同的决策能力,采购员必须精准把握供应链采购合同管理决策的功能、方法,主要包括数据管理、优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达成上述目标,供应链采购合同在管理中应主要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将长约采购合同与现货采购合同二者相结合,进行组合管理,并可对同一供货商采取上述两种采购合同模式,从而有效把控库存风险;第二,施工企业可实行多种合同相组合的方式,与多个供应商签订合同来降低价格风险。
4.3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
第一,要熟识供应链每个环节的风险特征,并善于发现其中潜在的风险,进而把握其他相关联的风险。只有善于识别风险,才能真正做好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工作。做好数据管理、甄别,构建供应链运作模型,作为风险识别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核对工作,这些都是做好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第二,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简单来说,就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深层次挖掘风险致因,明确风险相关特征,进而评估风险后果及其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如果企业供应链的规模大,那么要想从整个供应链来考量风险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通常情况下企业会通过分析一个风险因素,来确立风险管理标准。在确立供应链目标的基础上,企业需根据风险的特性明确风险预防、风险把控方法,进而将整体风险标准与风险水平予以比对,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并寻求更合理的风险解决方案。企业在深入分析单个风险的性质时,还需对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风险有一个精准把握,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管理目标与实际运行结果之间的平衡。企业还需全面规划供应链风险,一旦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从而降低企业风险。
5 结论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应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工作,建立跨部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提高供应链合同管理能力,通过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切实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供应链合作企业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