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视角下高校应用业财融合的现状及思考
2021-11-23刘延杰靳海燕谭春萍
刘延杰,靳海燕,谭春萍
(辽宁师范大学 计财处,辽宁 大连 116029)
0 引言
2016 年6 月,财政部印发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4]27 号)指出各单位应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推动业务与财务活动有机融合,支持各级战略决策。2018 年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要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控制一体化。
业财融合是将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有机融合,建立数据集市,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是新时代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亦是新时代财务人员转型的发展方向。A.Bonfiglioli[1]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业财一体化对生产效率有正向作用,业财融合可推动生产效率提升。徐晨阳[2]等认为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高效支撑不断涌现的新兴产业,业务与财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否则,业务工作恐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梁勇[3]等认为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活动在高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保障作用,是研究高校“业财融合”的根本出发点。郝家龙[4]提出业财融合是提高绩效、创造价值的路径。综上所述,业财融合是推进新时代财务工作的必经之路,相关研究已在企业界逐步深入,但目前针对高校业财融合的研究相对较少,缺少成功案例。
1 业财融合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关系论证
业财融合是高校构建绩效预算管理体系、实现绩效事业目标的重要支点,有助于提升高校发展质量。
1.1 为绩效预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预算是高校财务工作的起点,高校预算编制要利用信息技术与手段,围绕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将绩效预算管理理念嵌入到业务管理中,有效降低绩效预算目标设置、调整的随意性,预算执行分析、反馈的无效性[5]。
根据Zoni&Merchant[6]的实证研究显示:财务总监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可获得更好的经营业绩,取得更好的经营效益。因此,应将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有机融合进行各级决策。但由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目标存在非一致性,业务人员并不在意成本,财务人员则关注成本和风险,目标冲突会导致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配合不一致。业财融合能够减少由于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差异化导致的效率损耗,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推动高校事业目标实现。
1.2 为实现绩效目标提供支持
高校绩效事业目标是通过各项业务活动的实现而实现的。高校的管理与运行是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但必须承认的是,由于不同部(处)主管业务、关注重点不同,不同学院教学科研特色不同,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业务活动都是分散运行,缺乏整合。只有财务数据或财务信息能够作为相对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业务活动,所以将财务活动贯穿各项业务活动中,合理配置资源,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能为高校创造价值的项目上,避免资源浪费和配置无效的情况发生,为高校创造更多的经济增加值,实现预算绩效目标。
2 我国高校业财融合应用现状
2.1 高校管理会计研究不充分
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现状直接影响着业财融合的推进与落地。我国对高校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较少,研究不够充分。
2.2 管理会计意识欠缺、业财融合认知程度不高
高校的事业目标主要集中在教学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效应等方面,与企业的盈利目标具有很大区别,由此导致高校对管理会计的需求不强烈,缺乏管理会计意识,缺乏将财务与业务活动有机融合,发挥管理会计重要作用的意识与内在动力。
2.3 缺乏系统性培训、人才支撑力不够
目前,我国从事传统核算工作的财务人员数量较多,但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却比较缺乏,业财融合多面手队伍建设不到位,财务人员内部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长期以来,高校财务人员对外交流活动较少,思想固化,创新意识不足,接受新事物的意愿不强,针对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相关培训不够,工作重点放在记账、报账上,缺少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
2.4 业财信息壁垒尚未打通、信息化建设不够
管理会计决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信息碎片化现象仍是当前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融合的困难之一。采购、教务、科研、人事、资产管理等平台没有与财务系统充分融合。采购申请与项目预算无法直接对接;学生辅修、重修、休学等教务信息独立于财务系统;科研立项、经费到账等工作无法从科研系统直接链接到财务系统之外;财务系统无法直接提取人事、学生的经费数据;财务部门无法直接获取资产折旧信息进行折旧账务处理。业务系统存在大量与决策相关的重要信息,但都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系统之中,没有经过整合、加工形成有用的会计信息,或需要在财务系统重新录入,才能形成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管理会计分析,工作重复、流程复杂,且多依赖于人工,容易出现错误。只有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形成一体化平台,会计人员才能对大数据进行较为充分的加工和分析。
另外,构建业财融合一体化的信息化平台成本也较高,无论是购买成本还是后续的培训、试运行阶段都需要较高的成本。如果要在高校全面推进业财融合信息系统建设,其工作量及成本可想而知,如果不能平衡好业财融合带来的效益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业财融合信息系统建设,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就会大于现实效益,就违背了引入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初衷,所以必须根据高校办学特色确定合理的管理目标与范围,才能为高校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做出贡献。
3 完善高校业财融合应用的思考与建议
3.1 出台高校管理会计应用指南
目前缺乏针对高校管理会计应用的指导性文件,高校财务人员自身科研力量不足、内生动力也不够,导致高校很难自主研发出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体系并进行应用。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出台与高校特征相匹配的指导性文件,建立高校管理会计体系。
3.2 提高业财融合认知程度
业财融合需要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领导的支持是业财融合成功实施的关键,高校领导肩负着高校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与把控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任。只有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为业财融合的实施提供支持。高校领导需要改变对财务传统职能的认知,积极推进财务工作人员的转型,让财务人员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经济决策中来。
3.3 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会计人员是高校业财融合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操盘手,拥有高水平的会计人才是高校业财融合模式构建成功的关键。建议上级主管部门针对高校行业特征组织开展管理会计知识培训,加快财务人员转型,以保证管理会计的方法、理论、经验能在高校落到实处,切实提升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效果,推动业财融合在高校的落地实施。同时,高校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核算、预算、内部控制、成本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充分了解并理解高校的事业发展目标、战略目标,只有深入了解高校不同业务部(处)的业务特点和流程,才能成为业财融合的全方位管理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业财融合财务管理人员的优势,才能更有利地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3.4 搭建多维度信息管理系统
高校业财融合需要搭建覆盖全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高校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功能更为强大且具有业财融合功能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与保障,只有将业务与财务信息有机融合起来,避免“信息孤岛”现象,才能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才能真正探寻到业务本质,才能真正为高校的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搭建数据平台,提供数据支撑。高等学校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所有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整合在一起,打通业财信息融合的壁垒,加强信息系统对接,充分整合高校内部各类系统,搭建能创造出更大经济价值的多维度信息管理系统,推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高校的广泛应用。
全面梳理高校各部门业务流程,优化、整合业务流程,将内部控制思想贯穿于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中,以全面预算控制为资金控制流,同时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实时监督资金流向、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将采购、教务、科研、人事、资产管理等平台与财务系统相融合,实现数据共享,助力智慧型校园信息平台建设。
4 结语
高校管理者只有转变观念,从顶层设计出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建设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推动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大融合,引导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多维度联动,建立业财融合信息化系统与平台,才能全面推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增强内部管理能力、提升高校管理效能,推动高校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