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现状及发展
2021-11-23刘雨泓
刘雨泓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0 引言
在全球经济影响下,资源在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现代逐渐提倡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这是由于在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对于矿产、林业、水资源等开采及使用已经近乎自然资源可用的范围边缘。因此,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管理。国家出于现代发展的考虑提出了“环境会计”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企业出发要求其必须上缴环境相关的税费,相关部门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生产、运输时带来污染资源的程度进行警告及处理。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能够将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转化为绿色经济增长模式的经济,降低碳的排放是其核心理念,随着限制能源的因素逐渐增多,产生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增加。环境会计的优势在于环境成本的管理,为企业的管理层提出相应的建议,使企业了解在发展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状态,以提高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合理规划能源使用,进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1 环境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1.1 环境会计的相关概念
环境会计是将环境成本、环境影响、环境措施等相关的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专业领域会计。环境会计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核算和记录现代经济发展的企业活动能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结果进行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
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下,提取环境资源作为专项的研究对象。环境不同于其他的研究对象,大多是非物质、非人为劳动的产物。例如,环境恢复与治理成本、环境影响成本、环境管理与教育成本。其主要作用是在环境资源使用和再利用过程中能够反映和监督相关情况,对企业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及预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环境资源使用和再利用的情况。
1.2 环境会计的特点
能够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较为复杂,例如,环境的多样性和资源再利用的复杂性,总结环境会计的相关特点如下。
1.2.1 产生经济业务时的不确定性
环境会计核算的相关经济业务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在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往往产生在业务发生的时间以及业务的种类,例如,污染环境、未按照相关环境法律规定产生的罚款等。
1.2.2 环境会计相关学科综合性的性质
作为会计分支之一的环境会计,将会计不同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和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利用并融合,是不同学科融合及交叉的产物。
1.2.3 环境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多样性
由于影响环境资源因素的特殊性,将相关内容进行定量研究有时具有准确度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合理结合定量和定性描述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核算,在其他的表达方式上,利用货币作为同时描述实物、文字说明的辅助性方法,对环境成本的计量时,可以将作业成本法、层次分析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等作为计量手段。
2 现代经济下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重工企业缺乏对环境资源的重视
重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上严重的破坏。在强调低碳经济理念的前提下,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将成为社会责任的重点衡量准绳,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对相关领域都密切关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够在市场中成功地立足,有效地减少环保支出最为重要,与此同时,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作为环境相关信息资料的主要使用者,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相关的有效信息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环境方面的政策,但是,在没有直接收益的前提下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大多重工企业不愿自行披露环境信息。
2.2 重工企业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研究有不足,相关操作有欠缺
发达国家在环境会计方面优越于我国的环境会计,葛家澍在1992 年第一次提出对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进行特定的研究,是我国环境会计方面的奠基者。十几年以后的2011 年,陈文军等研究人员将市场监管理论引入到环境会计的研究,是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的出发点。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已经进行到低碳会计以及对碳排放的标准建立的阶段,将自然资源有关的资产负债表试行进行到编制阶段等。但环境会计相关的会计体系理论研究尚不完善,环境信息的披露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及制度。基于对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不足,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困难,环境会计目的不明确,编制的会计有效信息和形成的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及可靠性有待研究,对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会计,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可持续性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3 环境会计领域人才缺失严重
我国环境会计领域人才缺乏严重,专业人才的培育是我国近几年的目标。作为会计分支之一的环境会计,将会计不同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和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利用并融合,是将不同学科融合及交叉的产物,在企业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学科原理及方法有效融合,因此对财会人员的要求是具有丰富的知识,掌握环境会计不同学科的专业技能。但是由于现代仍以传统会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导致对环境资源的研究人才依旧缺失。另外,任务繁重、工作过程烦琐、工作薪资与工作量无法成正比,导致财务人员人才流失严重,环境会计人才缺失也正是因为在有限的前提下变得更加严重,亟待解决。
2.4 对经济发展的过度要求而忽略环境保护的意义
过去我国将“先发展后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方针,但是这种发展策略英国早在几百年前就得到了失败性的证实。将发展及环境治理同时进行,这是深入我国企业的理念。即使国家不断更新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例如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但结果并不理想。由于我国政府部门对企业环境保护舆论的监督不完善,我国重工企业未将环境保护作为自身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从而忽视环境保护对低碳经济的严重影响,成为环境会计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3 环境会计在发展过程中的对策
3.1 企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转变
推行环境会计的相关信息,对新意识的持续更新以及对企业管理层人员知识的灌输势在必行。企业管理层要充分了解及认识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紧急性,这样在低碳经济和环境收益之间才能建立起环境保护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将生态环境因素考虑到企业管理决策之中。财会人员也要有相应的环境责任观念,必须认识到将生态环境发展和低碳经济收益都非常重要,财会人员要将环境保护的意识与工作有效的融合,加强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而能够良好地开展环境会计的相关工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企业互相监督和互相鼓励,为环境会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3.2 对重工企业财会人员素质要求加强
对财会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是企业的责任,由于从零开始了解环境相关知识的会计工作对财会人员来说不同于传统会计工作,要求财会人员能够有效处理环境方面的相关问题,并且能处理涉及环境的绩效问题,财会人员要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与低碳经济的知识,充分了解环境资源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对环境会计人才培养,我国应加大力度。
3.3 政府部门对企业环境会计工作过程监督加强力度
政府有责任对环境会计进行工作过程的监督控制,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进行审计。作为环境保护监督的主体,国家的审计机关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环境审计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监督体系的优化非常重要。从不同领域角度考虑,对特定的业务制定特定的法律法规,对环境会计实践过程进行指导,这样才能在一定层面上加快环境会计的建立。
4 结论
为了能够改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高低碳经济与生态收益,环境会计作为手段,利用会计方法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及监督。目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环境与经济必然结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为了达到低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完善环境会计核算及监督体系,能够推动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绿色发展,明确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将低碳经济与生态环境有效结合,呈现环境会计和低碳经济的合理适应性。本文通过对环境会计的分析,了解了我国特定的国情环境会计研究还应持续进行,对不同的低碳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对国际会计发展的了解,研究出特定的环境会计形式。环境会计在信息披露后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仍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另外,利用网络、书籍等方式加强企业生态环境的意识,让专家进行企业生态环境知识的传播,加强对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发展起来是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