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品格涵养 育大成人才

2021-11-22朱禾勤柳响成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朱禾勤 柳响成

【摘 要】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坚持“大成教育”理念,继承和发扬“正谊明道、成德达材”的古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通过文化熏陶、活动塑造、情感升华,多维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助力学生成长为“人格健全有智慧、勇于创新有能力、全面发展有特长”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品格涵育;文化传承;自主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5-0026-03

【作者简介】1.朱禾勤,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江苏丹阳,2123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生物特级教师;2.柳响成,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江苏丹阳,212300)学生工作处主任,高级教师。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省丹中”)前身为国立社教附中,1941年建校于四川青木关,1946年迁址江苏丹阳孔庙(现址)。“大成”是省丹中的教育理念,“大成”即“大德致成,大气有成”,其中“大”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大写的、时代的、有担当精神的人”,而“成”则体现了“化人、育人、成人”的育人过程。“正谊明道、成德达材”是“大成”学子的人生追求,我们希望从省丹中走出去的每一个学子都是“端正义理,讲究道德,不妄图眼前利益,不盘算非分功业,道德修养高尚的有用之才”。学校注重文化传承与自主德育的双向建构,通过文化熏陶、活动养成、情感升华培养“大成”人才。

一、以文化熏陶人——深入挖掘校园每一处场所的育人价值

省丹中校园内有丰富的文化景观,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物质载体。

学校基于“大成”育人理念,优化校园环境,“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南苑广场是学校着力打造的物态育人场域,走进南苑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牌坊上省丹中教师亲自拟写的对联:“笔架虽小聚九霄天润秀成神州栋梁,砚池何浅吐千秋地蕴谱就时代华章”,横批“万理澄澈”。这副对联是在告诉学生们:事理明白则心愈能清楚而专一,心能专一则事理愈能通达流畅。牌坊后面是孔子的雕像,孔子像在省丹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学校办学所在地原为丹阳孔庙,是丹阳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孔子像象征着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学生们每每看到雕像就会产生无限的自豪感。牌坊的北边是学校最具特色的景观:“砚池”和“笔架山”,这也是学校最鲜明的文化符号。在这里,横跨“砚池”的来秀桥,“笔架山”上的读书长廊、天禄石刻、满汉文碑,大成殿前的梓树,营造了典雅古朴的校园文化氛围,每一个在此晨读或沉思的学生都深受感染。

除了物态环境,学校还突出校园主题文化的建设,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学校杏虎广场的“责任担当”主题文化区,有小型展览馆、红色教育长廊、许杏虎烈士纪念碑等,学生们在这里感知红色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学校的“诚朴澄澈”主题文化区,“笔架山”读书亭和长廊彰显了学校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深度,南苑景区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碰撞,突出自然、真纯、朴实的教育追求;学校的“谦逊坚韧”主题文化区集中在教学区和运动区,教学区文化突出水的谦逊与刚柔相济,运动区文化则展现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和谐进取的精神;学校“自主自律”主题文化区主要集中在学生生活区,突出和谐与互助,體现健康与朴实。

二、以活动塑造人——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德育功能

学校坚持“知行合一”,强化德育活动的主题化、生活化、序列化设计,通过爱国爱乡的人文情怀教育、文明尚雅的生活教育、敢于担当的公民意识教育、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教育、自我和谐的身心言行教育五个系列活动课程,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实践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涵养“大成”青年的优秀品格。

一是爱国爱乡的人文情怀教育活动。学校规范“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敬礼”等仪式教育,突出重大节庆纪念日的主题教育,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我的中国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家乡、心中有集体的家国情怀。

二是文明尚雅的生活教育活动。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将个人的勤奋努力与家庭幸福、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形成热爱劳动、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学校组织学生走进自然,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调查和研究报告撰写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是敢于担当的公民意识教育活动。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生活现象,让他们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形成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积极开展校内外的实践体验活动。校内,组织开展“模拟政协”活动。学生们在同伴对话、头脑风暴中交流合作、激发想象力;在分工合作、团队听证中分享个人的创意和团队的智慧,进一步提升社会参与的能力。校外,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和访谈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走进丹阳、建设丹阳”主题活动,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学校定期开展研学旅行,引导学生在研中学、在学中研,进一步提升学生理性思考、辩证分析及创新的能力;学校还指导学生组建“风起笔架”义工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公共服务周活动,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体验中深入体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四是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教育活动。我们通过组织远足拉练、野营拓展活动,涵养学生的坚毅品格,发展个性品质。学校精心规划和开发远足拉练路线,在原有“季子贺甲线”及“红色杏虎线”的基础上,拓展了齐梁文化线(学校—前艾镇—丹阳北站—南朝帝陵石刻梁武帝萧衍神道)和丹阳新发展线(学校—中北学院—规划展览馆—奥体中心),学生们在拉练中感受历史和现实的交替,学习先贤和英烈的精神品质。学校还利用寒暑假组织野营拓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适度组织体能拓展对抗赛、心理疏导培训等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拓展活动,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适应。

五是自我和谐的身心言行教育活动。首先突出学生的道德养成。学校组织开展“日行一善、月习一德”道德养成活动,每年确定一个德育主题,每季开展一次大型活动,每月突出一种品德,引导学生以知善行善为切入点,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修身律己、择仁处善、自强厚德,主动做好事、当好人。其次引导学生主动自我观照。学校组织开展“独一无二的我”“我的时间我管理”“我的青春我做主”“自我成长与发展”系列活动,指导学生理性对待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的关系,明确人生目标;积极悦纳自我,形成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的心理品质。再次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岗位建设,让学生在岗位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推进生涯規划和职业体验教育。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在寒暑期组织发动“劳务市场行”“打一份工”“做一次蓝(白)领”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明晰未来的职业方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

三、以情境感化人——让所有的场景都能激发情感的升华

省丹中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情感上的认同,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许杏虎,省丹中86届校友。1999年5月8日凌晨,北约炸弹袭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31岁的许杏虎和他27岁的妻子朱颖在袭击中不幸遇难,以身殉职。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烈士精神,学校每年秋季开学都会组织高一新生瞻仰许杏虎烈士的雕像,听许杏虎烈士光荣事迹的讲解,并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激励广大学子向优秀校友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之志。

每年的清明祭扫,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从各种细节入手,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具体到路线安排、花圈摆放、会场纪律、讲话内容等,力争使每个细节都能发挥德育效果,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丹阳市烈士陵园内,花圈簇簇,哀乐阵阵,师生们表情凝重、肃立致哀。在庄严、肃穆的情境中,学生们重温入团誓词,树立向英雄学习、建设伟大祖国的远大理想;贺甲战斗纪念馆内,全体学生肃立默哀,缅怀历史,贺甲村的老书记介绍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勉励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模拟政协”主题活动是学校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互相融合的新实践。每次主题活动由学校政治学科的教师牵头,其他学科教师参与并配合,在思政课堂和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中创设德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关注身边的小事。

作为一所高品质示范高中的立项学校,省丹中引领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在体会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努力为国家培养“人格健全有智慧、勇于创新有能力、全面发展有特长”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