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语文命题“情境化”形势下的教学应对策略探讨

2021-11-22梁晓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0期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情境化新高考

梁晓凤

【摘要】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新高考语文命题“情境化”成为常态。本文在厘清新高考语文命题“情境化”内涵的基础上,以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为例,探寻语文命题“情境化”的设计路径,并提出“整合积累,吃透必备知识;创设情境,训练关键能力;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融会贯通,开发创新思维”的教学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高考命题;情境化;高考评价体系

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取代《高考考试大纲》成为新高考命题的指导性纲领,用“一核四层四翼”来回答了新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并以“情境”作为实现新高考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载体。基于此,新高考命题“情境化”成为常态,语文也不例外。

本文试图在厘清新高考语文命题“情境化”内涵的基础上,以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为例,探寻语文命题“情境化”的设计路径,并提出一些教学应对策略以供探讨。

一、新高考语文命题“情境化”的内涵及设计路径

1.新高考语文命题“情境化”的内涵

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的考查内容和“四翼”的考查要求,是通过情境与情境活动两类载体来实现的。所谓的“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具体到语文学科,新高考语文试题命题“情境化”即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任务。

2.新高考语文命题“情境化”的设计路径

新高考语文试题精选并依托各类文本素材,设置学科认知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个人体验情境等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核心价值为引领,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考查考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以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为例。

第一,选用学术、文艺类文章,设计学科认知情境。学科认知情境是指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的具体过程。比如现代文阅读Ⅰ选用朱光潜《诗论》和钱钟书的《读〈拉奥孔〉》这两篇典型的学术性著作的片段作为学科认知情境,在第3题选择题和第4题问答题中引导学生运用“议论文三要素”的必备知识去解决问题,体现了对文体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第5题问答题则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外的“诗画创作评论”来观照文本内的“诗画异质理论”,体现了对文艺理论的理解与运用等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现代文阅读Ⅱ和古诗文阅读板块也有这种体现,略过不论。

第二,选取文化、生活类素材,设计社会生活情境。社会生活情境是指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比如语言文字运用Ⅰ选用了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素材作为社会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第18题词语的辨析、第19题病句的修改、第20题对偶的修辞效果等真实问题,体现了对语文学科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等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文言文阅读板块也有这种体现,略过不论。

第三,引用热点、思辩性材料,设计个人体验情境。个人体验情境是指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写作部分引用了毛泽东论“体育之效”的论断以及由此生发的“强弱之变”的哲思作为素材,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这是典型的个人体验情境。学生要完成写作任务,就要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围绕主题,运用关于写作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综合体现了对学生准确并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的考查要求。

二、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应对命题“情境化”形势的策略

高考语文命题“情境化”已成常态,教与考适配,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针对命题“情境化”这一形势做了一些教学策略探讨,分享如下。

1.整合积累,吃透必备知识

新高考命题“情境化”决定了对语文必备知识的考查不是对孤立的、静态的知识点的考查,而是通过评判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完成情境任务的结果来衡量学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必备知识进行厘清、加工与整合,进行网络化、系统化的积累,力求挖深吃透。

如何整合才能吃透呢?举个例子,比如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有点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归类同类项,将它们归类成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等类别,再用思维导图按照分类把它们串起来,又或者用专题的形式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必备知识经过这些深加工,才能吃深吃透,才能经得起命题“情境化”的考验。

2.创设情境,训练关键能力

新高考命题“情境化”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是通过让学生“做题”来检测或推断学生应对复杂情境,解决非规则、不确定性真实问题的“做事”能力的,语文关键能力的主体内容可从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面进行总体设计。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应对“|情境命题”,即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情境,在真实情境中去完成阅读与表达的任务。

例如,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青春的价值”,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青春:从小说到电影”艺术品鉴会的情境,让学生以本单元的两篇小说为内容,撰写发言稿,引导他们去查阅资料知人论世,探讨小说与电影的艺术特色异同,从而实现对学生关键的能力的训练。

3.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

新高考命题“情境化”形势下,“评论式”试题颇为流行,比如2021新高考Ⅰ卷的第5题就用画家顾恺之对诗画的评论来考查考生对阅读文本中“诗画异质”观点的理解,延续了2020年全国Ⅰ卷的第9题“冰山”理论题的命题思路。这些命题都是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从应用性的角度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把语文学习内容引申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学生通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积累了不少关于诗歌鉴赏的必备知识,提高了诗歌鉴赏的关键能力。为了学以致用,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诗歌朗诵会,诗歌朗诵会评分表由学生讨论制定,讨论确定标准后再让他们上台朗诵打分,这样能更全面地考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4.融会贯通,开发创新思维

新高考命题为了防止学生把知识和答题模式生搬硬套,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面进行了一些陌生化的处理,考查学生在复杂的、新颖的试题情境下,通过现场审题,提炼情境问题的核心要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近年的高考作文题,几乎所有备考师生都对高考作文的热点材料有所了解,甚至不少材料还在平时模拟考中使用过,写过,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猜到具体全面的写作要求。例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用了毛泽东关于“体育之效”的一段话,不少人在考前都有预测到今年高考作文可能会考到“体育”,但“猜得中材料,猜不中要求”,如果学生不懂得灵活变通,只按照平时写过的要求来写,大谈特谈“体育”,那明显会“入坑”。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意开发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如何开发创新思维呢?笔者一般采用让学生互相命题、改题、解题、评题的方式,让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材料和要求,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新高考语文命题“情境化”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终生探索追求。

猜你喜欢

高考评价体系情境化新高考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心得
落实评价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
秉承理念 沿袭风格 导向素养 立德育人
立足全面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