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汇双企”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研究

2021-11-22宋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8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职业院校

宋丽

[摘           要]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过程中影响人才培养种类与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以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为切入点,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传统产业融合模式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优化产业融合模式和内容的方法,即“产教融合、企业为主、校企汇双企”的教育模式。期望形成一套由政府与行业主导,企业高度参与,院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与监控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形成校企协同认证机制。

[关    键   词]  “校企汇双企”;产教融合;电商企业;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130-02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虽然对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但目前尚未完全形成全面系統的理论体系。本文以电子商务为例,对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的模式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理性分析,提出“产教融合、企业为主、校企汇双企”理论,以期拓展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方向。将重点定位于电商企业,有利于客观分析电商企业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各类行为,深入挖掘影响电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扱性的多方面因素及合作中的真实诉求。同时,把电商企业作为逻辑的起始点,依据权责对等的分析框架,改变原来的“产教融合、以校为主”的方式。本文基于问卷和深度访谈结果对职业院校教育中的产教融合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教融合、企业为主、校企汇双企”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实践拓宽了新路径。

一、电商企业主体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现状

(一)产教融合层次浅、效果差

目前,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是一种表层的形式上的合作。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落实不到位,合作模式不规范。院校抱着投机心理,未能以学生的自身成长与长期发展为基点来仔细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制订长远的合作规划。企业对政府政策文件了解不够,认为与学校合作成本偏高、洽谈时间太长、招聘渠道有限,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质量无法保障。以致企业与院校的合作缺乏合作机制和实践基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院校或企业都没有通过仔细研究制订可持续的合作和发展的目标。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与院校合作中单纯考虑自身经济利益,不能慎重考虑院校中学生的切身利益,使这种合作关系较难维持与发展。

(二)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与之相结合的实践机会不多,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非常浅薄,加之学生没有自己长远发展规划和人生目标,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目前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对目前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增强创新理论指导,结合社会企业内在需求,对模块化的专业内容进行调整,减少对传统教学内容的依托,借助更加实用和有效的教学内容,强化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从而使职业院校学生在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训练,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使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完善电商企业主体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对策

基于深化产教融合的教育服务模式,依据职业教育的工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并以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为方向,逐渐提高职业教育行业中企业参与办学的兴趣和水平,完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以职业院校的电商专业为例,根据职业院校在教育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型方案,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的实施对策。

(一)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大部分没有深入展开,当前主要是学校为主,到企业实习一下应付了事。本研究提出优化后的“产教融合、企业为主、校企汇双企”合作模式,解决目前产教融合不深入的问题。企业、院校与第三方建立校企汇双企的合作运行模式。第三方可以是某个企业,也可以是行业协会,形成双企型校企合作和模式,专注于产教融合教育服务。校企汇双企的合作模式可以帮助学校和企业双方筛选、洽谈和签订合同,为学校和企业双方提供公平的交流沟通平台,可以协助院校选择本行业中相对比较优秀的企业去合作,还与较多的企业进行签约,保障院校学生毕业后有较多的工作岗位可以选择,同时也帮助企业降低合作成本,拿到政府扶持(如申报教育型企业,享受教育费附加优惠等),还为在校老师提供企业实践基地,协助企业搭建校招平台,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二)尽快完善产教融合的教育课程设置

经过调查显示,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有意愿参加电商相关不同模块的学习,但目前的大班化教学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滥竽充数现象,无法根据不同的需求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模块。因此,本研究提出优化后的产教融合的教育课程设置,即“2+2+1”模式,其中的第2个“2”是将2年进一步分为“1+1”,如图1所示。

在第2个“2”中,前面一个“1”,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三年级。这一年课程设置优化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小班化、走班制和模块化。其中,小班化是将两个班学生分为10~15人一组,精细化教授技能,避免滥竽充数。而走班制是将三年级全年的8个月的教学周期,学生每一个月到一个实训模块参与学习,全年完成8个模块的学习。这种小而美的模块化教学,一方面能精细化教学,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能应对电子商务行业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当某一个模块被逐步淘汰时能快速调整教学计划,当某一个新兴事物逐渐兴起时,能快速建立新的实训模块。另外,在模块化的教学中,师资由在校专任教师来主导,负责整体教学计划、教学常规文件等,同时,通过校企汇企业导师数据库选聘企业导师参加技能教学,举办仪式,颁发聘书,企业导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熟悉的过程,在校专任教师跟班教学,精细化模块化教育内容见图2。

在第2个“2”中,后面一个“1”,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四年级。此时参考企业化的运作模式,进行项目制管理,市场化选聘。这一年的学习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导师为主导,公开选聘项目成员。

(三)合理制订产教融合的教育培养方案

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在应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模式时,应该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完善教学战略,主动积极投入经济发展的建设中,研究专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的方法,使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更加顺畅,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批量培养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校企的骨干人员应该发挥带頭人的作用,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发挥出院校和企业的联动机制,为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创新方式,提升电商职业院校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就业中获得良好的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使培养出的人才适应市场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应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完善专业建设,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学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在校企合作中融入大量资源,提升物流、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的服务水平和层次,主动为区域电子商务领域提供各项服务。在人才培养中应该结合行业组织人才需求,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了解,从而在教学中起到参考和指导的效果。产教融合的模式实施中,应该结合毕业生就业情况,把握市场供求,提升就业质量,并合理、理性采纳院校毕业生提出的可行性意见或建议,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与调整。

三、结论

现代职业的教育模式应该着眼于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应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调查和分析产教融合过程中院校和企业的意向观念、过程现实、合作条件及成果确认等问题,结合浙江省的职业院校的办学原则提出“产教融合、企业为主、校企汇双企”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产教融合通过优化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模式、课程设置、培养规划,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促进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校企双赢合作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今培,胡四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合作教育体制运行机制探索[J].高教探索,1994(4):56-59.

[2]陈耀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8(2):104.

[3]卢海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培训,2015(14):134.

[4]张艳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效能及改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6-8.

[5]王进,林敏.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28-29.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