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中职机械基础有效教学的谋与变

2021-11-22黄雪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8期
关键词:导图机械基础

黄雪霞

[摘           要]  中职教育旨在为社会输送实用技能型人才,在学业水平考试的背景下,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备受关注。机械基础作为制造类的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科目,其重要性尤其凸显。作为中职机械专业教师,应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用精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关    键   词]  中职学考;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谋与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088-02

一、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痛点

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中职学校正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严抓教学质量。但从现状来看,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课程内容理论性强

机械基础是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静力分析、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平面机构、机械传动、支承零部件等内容,有着原理多、知识面广、概念多等特点。所涉及的对象都是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机器零部件,但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并无生产实践经历,无法想象出机器零部件的结构,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模式偏于传统

虽然机械基础的知识点都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和现代机械工业密切联系,但由于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现有的教材多把它作为理论课编排,更注重概念、原理、特点等理论知识,没有涉及企业见习、实践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机械基础老师多采用讲授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课程教学被限制在教室中,与实践脱节,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中职学生毕业后开启职业生涯,需要具备生产技术的实用能力。中职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初中基础没打牢、理科较薄弱的问题,有可能还缺乏对机械专业的喜爱,加上从未有过机械行业相关的企业认知和实践,机械基础对他们来说充满抽象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讲台上一直讲,直到下课结束,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可能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反感。

(四)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弱化

很多专业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进入学校从教,理论基础扎实,但企业实践经验缺乏。教师自身对机械原理、机构应用、机械传动等缺乏实践感知。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容易重理论、轻实践,照本宣科、点到为止,学生不能理解就只能死记硬背,容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实践能力和企业经历应该成为专业教师素养的重点。

二、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谋与变

福建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推动着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生產实践中,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鉴于此,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需要,适应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其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之上并和现代机械工业密切联系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专业理论为专业实践服务”的原则,让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生活场景相联系,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再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习机械传动部分时,《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机械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机械基础考纲》)要求学生“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计算类的知识比较抽象,而老师也无法用形象生动的例子来讲解,学生往往掌握得不好。鉴于此,笔者带领学生进入汽车实训室,分组拆解汽车变速箱,让学生真切地看到轮系在汽车中的应用、轮系的工作原理、各个挡位的传动路线。现场总结出各传动路线传动比的计算,然后再回到课堂上,引入传动比计算公式。学生因为亲自动手实践过,理解了传动原理,也就更容易掌握传动比的计算。

(二)翻转课堂教学法

信息技术为中职机械教学创新提供更多支持和可能。“翻转课堂”,即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课堂上和课堂下的功能翻转。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或网上查阅资料,将问题和思考带到课堂;教师主要解答学生问题,启发课堂讨论,应用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延伸相关知识。

比如,在学习机构部分时,《机械基础考纲》要求学生“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铰链四杆机构,是最基本的机械设计模型,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当中。比如内燃机应用了曲柄滑块机构,雷达天线机构应用曲柄摇杆机构。但是学生并未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机器和机构,对这些机构名称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效果差。于是,笔者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课前在网上查阅资料,找到内燃机、雷达天线机构、汽车雨刮器及鹤式起重机等机器或机构的工作运动图。把这些形象、生动的运动图发布到学习通上,让学生提前观看并观察各杆长度及运动轨迹。在课堂上,对学生不解的地方做解答,并引导学生根据杆件是做整周旋转还是左右摇摆,归纳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应用。因为看过了形象、直观的动画,理解了动作原理,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归纳学习,也能够更牢地记住这些专业名称,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思维导图教学法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且细碎。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与知识整理工具,它通过发散性思维,放射状式地把知识和信息整理的过程可视化、关联化。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做中思、做中学、做中突破思维难点”的积极思考过程。我们把思维导图应用到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的章节(如金属材料、静力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学习金属材料部分时,《机械基础考纲》要求学生“了解铸铁的牌号和分类;理解常用碳钢的牌号和分类;了解常用合金钢牌号:20Cr、20CrMnTi、40Cr、40MnB、GCr15、GCr15SiMn、9SiCr和CrWMn等的含义”,知识点相当多。笔者在讲完铸铁这节后,带领学生手工绘制出铸铁的思维导图,清楚展现铸铁的概念、种类、特点、应用和牌号。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进行归纳、类比学习,加深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学习完碳钢和合金钢后,自行发散思维,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理出清晰的学习脉络,增强记忆。

(四)项目竞赛式教学法

职业技能大赛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手段。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项目引入项目竞赛式教学法,将课程内容转化为项目任务,结合《机械基础考纲》设计竞赛项目,设置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在竞赛中,学生必须应用相关知识,以此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齿轮传动部分时,《机械基础考纲》要求学生“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中心距、齿顶高、齿根高和全齿高等基本尺寸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是机械基础课程的重点之一,但因为涉及的参数多、公式多,也是本門课的难点之一。学生往往学过就忘,甚至有些学生根本记不住这么多的参数和公式。于是,笔者设计了主题为“啮合齿轮设计”的竞赛项目。给学生一对齿轮的模数和齿数,要求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三维建模软件,建模出一对正确啮合的齿轮,并用仿真动画功能,让齿轮啮合传动起来。因为结合了三维建模软件和动画制作,这个竞赛项目成功地吸引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要正确地把齿轮模型建立起来,学生必须运用到分度圆、齿顶圆等一系列的公式才能实现。于是在准备竞赛与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地应用公式,从而突破了难点,掌握了齿轮参数的计算。

新的时代,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机械基础实用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大势所趋。随着学业水平考试的深化实施,中职学校机械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借助各种现有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生动性,为学生创造实践性的学习环境,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文丽.科学课堂总结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研究[J].教师,2018(27):64-65.

[2]潘文锋.《机械基础》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3(4):131.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导图机械基础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调试机械臂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简单机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