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联合药泥灸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1-11-22张金花董刚闫柏年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肛肠二科7600山东省潍坊护理职业学院6500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22期
关键词:压豆尿量尿潴留

张金花 董刚 闫柏年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肛肠二科 7600;山东省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6500

混合痔是常见的痔病类型,手术是Ⅱ~Ⅳ期混合痔的有效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痔疮脱出,改善大便出血与疼痛症状。术后尿潴留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症状,尿潴留可导致患者排尿困难、排尿不畅,严重者可引起尿路扩张、肾积水、膀胱炎、尿毒症等[1-2]。中医将尿潴留描述为“癃闭”,《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其病瘤闭,邪伤肾也”,《诸病源候论》指出膀胱瘀热可引起小便不利。中医认为“癃闭”内在的病因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停留、体虚久病[3]。现代医学认为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多与手术损伤膀胱神经、术中失血、麻醉药物残留有关[4]。中医治疗尿潴留历史悠久,包含针灸疗法、耳穴压豆、药物外敷、中药内治等。耳穴压豆是建立在“耳为宗脉之所聚”思想体系下的中医特色疗法,有报道显示其在治疗痔病术后尿潴留有不错的效果,可减轻排尿困难程度,改善尿道梗阻程度[5]。药泥灸是药物外敷的一种,其是通过融合透皮给药、通经活络、药物外敷技术于一体,通过多穴位刺激,发挥疗效。药泥灸在混合痔术后尿潴留预防与治疗鲜有文献提及。鉴于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极高的发病率[6]。本研究从“未病先防”角度出发,运用耳穴压豆联合药泥灸加以预防,获得了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知悉并同意。病例为临沂市中医医院肛肠外科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混合痔手术患者,样本数量为120例;充分告知研究内容并取得其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与研究组,每组40例。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版)》[7]中关于混合痔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术前排尿功能正常;③痔的分期为Ⅱ~Ⅳ期;④年龄18~60岁;⑤术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与12导联心电图检查正常;⑥认知、理解、听力正常,可配合完成研究相关内容。(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脏器官疾病;②术前已有“癃闭”症状;③妊娠期女性;④精神疾病;⑤过敏体质;⑥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或正接受相关治疗者。

1.3 脱落及剔除标准 (1)脱落标准:患者以任何理由退出研究;未完成相关治疗。(2)剔除标准:治疗依从性差;不耐受相关治疗者;治疗中严重不良事件,不适合继续治疗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实施以下措施预防术后尿潴留。

1.4.1 对照组A 术后待患者麻醉消退,意识恢复后行耳穴压豆。穴位:膀胱耳穴(耳轮下脚内下方的耳甲艇前部)、肾耳穴(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输尿管耳穴(对耳轮下脚的中点下缘,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后1/3交界处)、内分泌耳穴(对耳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交感耳穴(对耳轮下角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皮质下耳穴(对耳屏内侧面,对耳屏边缘下1/3的内侧面中点处)。耳穴压豆方法:75%的酒精穴位消毒,医用镊子将王不留行籽压于穴位,并让其与皮肤粘贴牢固,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每个穴位按压3~5 min,每日更换耳贴1次,连续5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1.4.2 对照组B 术后待患者麻醉消退,意识恢复后2 h行药泥灸疗法。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药物成分:赤芍15 g,防风12 g,桑枝12 g、艾叶12 g、干姜10 g、吴茱萸10 g、鸡血藤20 g、豨莶草10 g。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过80目筛,采用米酒和凡士林调和成泥状。将泥状药物均匀敷于关元、气海、中极3个穴位上,并以敷贴固定药物。取黑色鹅卵石(质量<200 g;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相对平整,覆盖面积>10 cm2)若干块,经微波炉加热1~2 min后,用毛巾隔热取出,置于敷贴上,询问患者是否耐受(温度以45~55℃为宜),若感觉温度过高,则将加热后的鹅卵石过水数秒后置于敷贴上;温度过低则更换新的加热后的鹅卵石。每次30min,连续5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1.4.3 研究组 实施耳穴压豆联合泥灸疗法。麻醉消退后行耳穴压豆,穴位和方法与对照组A一致;泥灸疗法与对照组B一致,连续5 d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1.5 评价指标

1.5.1 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癃闭”的诊断标准。术后6 h尿意频急,反复用力排尿,但难以排出,或呈点滴不畅、闭塞等排尿困难;查体可见耻骨上膀胱区明显隆起,拒按,叩诊呈浊音,超声探查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100 ml。评价时间为术后第1天、第5天。

1.5.2 排尿残余尿量 比较3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排尿后残余尿量,于该日首次排尿后,采用飞利浦iU22型多普勒彩色超声,测量膀胱左右、上下及前后径,并计算膀胱内残余尿量。

1.5.3 中医症状评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癃闭”的疗效标准,从以下症状方面拟定中医症候评分。(1)排尿所需时间,<40 s、40~50 s、51~60 s、>60 s、小便无法排出,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4分。(2)排尿通畅情况,0分为尿液线状、速度正常,1分为尿细成线状,2分为尿流断成线,3分为尿液点滴而出,4分为尿液闭塞。(3)排尿费力程度,排尿自觉轻松为0分,排尿稍费力为1分,排尿费力为2分,排尿非常费力为3分。(4)小腹症状,无症状为0分,小腹满闷感、但无疼痛为1分,小腹胀满感、有轻度疼痛为2分,小腹满闷感、中度疼痛、可坐卧不安为3分。得分越高,提示癃闭症状越严重。评价时间为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次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 对照组A脱落2例、剔除1例,对照组B脱落1例、剔除1例,研究组脱落2例、剔除2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混合痔分期、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3组混合痔手术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研究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2。

表2 3组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例(%)]

2.3 术后残余尿量比较 研究组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的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5天的残余尿量均低于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的残余尿量均低于术后第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3。

表3 3组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残余尿量比较(ml,±s)

表3 3组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残余尿量比较(ml,±s)

注:对照组A实施耳穴压豆,对照组B实施药泥灸,研究组实施耳穴压豆联合药泥灸;a为与对照组A、对照组B同时间比较,P<0.05;b为与本组术后第1天比较,P<0.05;c为与本组术后第3天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A对照组B研究组组内比较组间比较交互作用例数37 38 36术后第1天74.35±22.18 71.68±21.45 62.32±16.28a F=26.689,P<0.01 F=17.481,P<0.01 F=21.746,P<0.01术后第3天62.84±15.73b 59.43±14.28b 50.83±11.55ab术后第5天53.48±13.29bc 50.79±11.46bc 43.16±9.57abc

2.4 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第1天、第3天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3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5天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4。

表4 3组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4 3组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对照组A实施耳穴压豆,对照组B实施药泥灸,研究组实施耳穴压豆联合药泥灸;a为与对照组A同时间比较,P<0.05;b为与对照组B同时间比较,P<0.05;c为与本组术后第1天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A对照组B研究组组内比较组间比较交互作用例数37 38 36术后第1天7.35±2.08 7.08±1.96 6.10±1.65ab F=23.422,P<0.01 F=14.350,P<0.01 F=16.872,P<0.01术后第3天6.12±1.94c 5.88±1.73c 5.14±1.42abc术后第5天5.48±1.40c 5.26±1.33c 4.79±1.15c

3 讨 论

痔是祖国传统医学认识较早的疾病之一,《医学纲目》认为人体九窍中任何突起的肉块均可称为“痔”,未特定为肛门处。中医认为痔的病因多与脏腑虚弱、风寒侵袭、七情内蕴热毒、气血不畅有关。《诸病源候论》认为大便不出、肠道失调、气血流注,导致湿浊之气聚于肛门而生痔。痔可分为内痔、外痔与混合痔,混合痔在痔所占比例为25.0%~35.0%。痔的治疗目的是改善痔疮脱出,缓解大便出血及疼痛症状;手术是Ⅱ~Ⅳ期痔治疗的重要方式,术式包含外剥内扎术、痔环切术、吻合器固定术等[8]。

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20.0%~52.0%[5,9]。尿潴留在中医学被称为“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不畅,甚至闭塞为主要症状。尿潴留的“癃”症状是以小便点滴不畅为主;“闭”表现为小便闭塞不通,小腹胀痛,坐立不安,病势急迫;《内经》曰“小腹肿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也”,《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膀胱闭,小便闭”。可见“癃闭”主要集中在三焦与膀胱。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病机尚未完全阐明,余志威等[10]认为痔术后多与肺、脾、肾有关,与手术后引发的经络损伤、气血瘀滞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有关,治疗需调膀胱气血,升气促化。黄斌等[11]认为混合痔术后“癃闭”多与经气阻塞、神经损伤导致膀胱收缩功能下降、尿道括约肌痉挛有关,治疗应以疏通局部经气,恢复膀胱气化功能,改善盆腔神经功能,舒缓尿道括约肌,以促进排尿功能正常。陈国盛等[12]认为痔术后尿潴留与手术损伤、失血外溢瘀滞于下焦,引起膀胱功能损伤有关,治疗应以调通膀胱气机、活血化瘀止痛为主。笔者认为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多与术后气血不升、脾肾失养、邪气入侵、膀胱损伤,导致尿道梗阻、水道不畅。

《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黄帝内经》认为耳与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经耳穴刺激可实现水道调通,调膀胱气血,升气促通的功效[13]。耳穴压豆是祖国医学的特色疗法,文献报道其在缓解恶心呕吐、便秘、失眠、鼻炎、痛经、吞咽障碍等疾病有不错的疗效[14-15]。谢就坤和王彦青[16]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实施了耳穴压豆疗法,选穴包含穴神门、皮质下、膀胱、肾、三焦、交感,并与臀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比较后发现,耳穴压豆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排尿时间,降低了患者的疼痛评分,改善了排尿通畅度。本研究的耳穴压豆穴位包含膀胱耳穴、肾耳穴、输尿管耳穴、内分泌耳穴、交感耳穴及皮质下耳穴;按压膀胱耳穴可调理膀胱湿热、补肾益气、清热利水、通络止痛、利于下焦、补下元的功效;肾耳穴可益精气、强肌肉,渗水湿,纳肾气等作用;输尿管耳穴有清热利湿,疏泄水道的功效;内分泌耳穴可益肾气、通经络、止疼痛;交感耳穴可行气降逆、滋阴清热、利水解毒;皮质下耳穴有升清利窍、健脾益肾、舒经行血、行气通腑的作用。诸穴按压,实现补肾益气、行气降逆、活血通络、祛湿止疼、疏泄水道的作用。

药泥灸是将中药研磨后,经药酒、米酒、姜汁、水、凡士林等调和成药力稳定的糊剂,通过在某些穴位,可通过热力经毛孔扩散至人体内,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泥灸已被用于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等疾病,相关报道显示效果尚可[17-18]。由于不同疾病的病机、病因不同,药泥灸组方中的中药成分差异较大,药物组方以医生的临床经验为主。本研究选择了赤芍、防风、桑枝、艾叶、干姜、吴茱萸、鸡血藤、豨莶草作为药泥灸组方;方中赤芍、防风、桑枝有散寒止痛,祛湿活血、滋阴利水功效;艾叶、干姜善、吴茱萸走经络,有散寒、通脉、温肾暖脾,调理气机、降逆止呕功效;鸡血藤有舒经活络;豨莶草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选穴关元是因其能调理三焦、稳补下元,利通小便,《备急千金要方》曰劳淋、石淋宜选关元穴,现代医学关于关元穴的研究发现,关元穴与膀胱的生理投射点位最为接近,药泥灸热刺激可修复该区域的中枢神经细胞与神经通路,增强尿肌的排尿弧发射作用,部分修复膀胱受损神经元,以实现排尿反射的重建[19]。气海穴主一身之气机,药泥灸该穴可温补肾元,行气通气,祛湿活血;现代研究发现,针刺气海有助于缓解排尿不畅、排尿费力等症状[20]。中极穴有疏通三阴、宣气开解、调节水道功效,是治疗排尿障碍最常见的穴位,药泥灸该穴可补肾气、利膀胱;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刺激中极穴可让紧张膀胱张力下降,对手术损伤的膀胱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21]。在药物导入方面,相关文献报道有所不同,包含陶瓷罐加热、TCD灯照射、热毛巾贴敷等[22-23];本研究选取了圆形或椭圆形的鹅卵石加热后,置于泥药上,通过温热、物理压迫、药物导入、穴位刺激的多重作用,实现中药成分在上述穴位的传导,发挥调节膀胱功能,修复混合痔术后受损的膀胱神经,促进排尿功能正常。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尿潴留发生率最低,且研究组术后第1天、第3天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耳穴压豆联合药泥灸在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效果最佳。超声在测量空脏器官容量方面有良好的价值[24]。本研究对3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测量后发现,研究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5天的残余尿量均低于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的残余尿量均低于术后第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说明耳穴压豆联合药泥灸在减轻混合痔术后膀胱残余尿量效果最佳;且随治疗的进行,残余尿量有减少的趋势。同时本文对尿潴留的相关症状设计了中医症状评分,从评价结果来看,3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趋势与残余尿量基本相同;既印证了尿潴留可导致排尿不畅、排尿费力、小腹胀满,增加排尿耗时;另外也说明了耳穴压豆联合药泥灸在改善混合痔术后排尿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耳穴压豆联合药泥灸与仅采用耳穴压豆、药泥灸比较,预防尿潴留效果最佳,可更好的减少排尿后残余尿量,改善排尿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压豆尿量尿潴留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影响患者记录尿量准确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