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篇名英译对比研究*
2021-11-22李涛安
王 萌,晏 丽,李涛安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医药“走出去”顺利实施的今天,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期。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应抓住信息时代的机遇,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进程。在中医文化传播视角下对中医汉英双语漫画的制作进行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在对中医典故(故事)的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黄帝内经》中的经典语句,随之相继出现的往往有一些篇名,如《上古天真论篇》《至真要大论篇》《灵台秘典论篇》等。这些篇名文化内涵丰富,但无统一译法,给英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拟对4种《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中81篇篇名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较为适合的翻译方法,以期解决相关英译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并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借鉴。
1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概述
目前比较公认的《黄帝内经》的英译本最早出现时间是在1925年,据相关学者统计,迄今为止《黄帝内经》英译本超过20种[1-2]。随着《黄帝内经》英译本越来越多,相关学者对其英译本的研究也随之增加。笔者以“黄帝内经英译”为主题词在CNKI进行搜索,搜索到243篇相关文献。检索发现,最早开始对《黄帝内经》英译进行研究的是刘伟,他在2000年发表《关于〈黄帝内经〉书名英译的商榷》[3]一文。自此,《黄帝内经》英译相关研究涉及诸多方面,如在不同翻译理论指导下的《黄帝内经》英译(对比)研究,以及对《黄帝内经》病症名、方剂名、养生术语等的英译研究。但在243篇文献中,与《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直接相关的很少,只有2篇。最早的在2004年,兰凤利[4]比较了国内外2个版本(Veith和Ni Maoshing)中《黄帝内经·素问》篇名的翻译特点,并且总结了《黄帝内经·素问》篇名英译的原则、标准和方法。2020年,张燕鸿[5]对李照国、吴氏父子(吴连胜和吴奇)、文树德3个版本的《黄帝内经》篇名英译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其英译的总体特点,并对各自的术语翻译和方法举例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2017年,邱海荣等[6]在《‘译者为中心’翻译观在〈黄帝内经〉英译中的体现》一文中论述了李照国和吴氏父子2种《黄帝内经》英译本中篇名的翻译方法。
目前《黄帝内经·素问》篇名的英译研究中采用对照译文版本较少,并未对篇名进行归类整理,仅对其翻译特点进行总结和对个别篇名翻译分析,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笔者拟对《黄帝内经·素问》(以下称“《素问》”)篇名进行分类,然后对4个译本——文树德[7]译本、李照国[8]译本、倪毛信[9]译本、吕聪明[10]译本的英译篇名进行对比,探讨不同类别篇名所适用的翻译方法,并探讨篇名中“论”“大论”“别论”的翻译异同。
2 《素问》篇名英译的对比
2.1 《素问》篇名的分类与英译本的选取 张登本[11]在《白话通解黄帝内经(第二卷)》中提出“《黄帝内经》162篇命名规律”,并将这162篇篇名分为五类。据此,笔者将《素问》81篇篇名归入前四类(以下简称“Ⅰ类、Ⅱ类、Ⅲ类、Ⅳ类”)。(见表1)
表1 《素问》81篇篇名分类示例表
文树德、李照国、倪毛信、吕聪明4位译者背景、翻译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因此,选取文树德(Unsculd Paul U)译本、李照国译本、倪毛信(Mao Shing Ni)译本、吕聪明(Henry C.Lu)译本(以下简称文本、李本、倪本、吕本)中篇名的翻译进行对比。
文树德为德国著名汉学家,其译作Huang Di NeiJing Su Wen: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Huang Di’s Inner Classic-Basic Questions出版于2011年。李照国先后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和中医学博士学位,其间一直从事中医翻译工作,其译作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Plain Conversation作为国内第一部出版的英汉对照版《素问》译本,2005年在国内出版。倪毛信为美国华裔针灸师,其译作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Medicine:A New Translation of the NeijingSuwen with Commentary于1995年出版。吕聪明为加拿大中国针灸草药学院的建立者并担任校长一职,长期从事中医教学工作,其译作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and the Difficult Classic于1978年出版。
2.2 4 种不同类别下《素问》篇名英译方法对比 Ⅰ类篇名(56)以篇中所论内容命名,在英译时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其“主要内容”,可以直译为主,增译为辅。
如:三部九侯论。通篇以讨论三部九侯脉诊为主,故名“三部九侯论”。
文本:Discourse on the Three Sections and Nine Indicators.
李本:SanbuJiuhouLunpian:Discussion on the Three Regions and Nine Divisions.
倪本:Determining Life and Death.
吕本:On Three Regions and Nine Symptoms.
倪本采用了意译的方法,读者仅根据“Determining Life and Death(决定生死)”,不能联想到“三部九侯”;而其余3人均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只是在用词上稍有差别,但均可解读出“三部”“九候”。故,直译的方法更为恰当。
如:四气调神大论。本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人体脏气活动与外在的四时气候变化必须协调统一,方能使人保持健康的道理,而神是人体内在脏气活动的主宰,故名“四气调神大论”。
文本:Comprehensive Discourse on Regulating the Spirit[in Accordance with]the Qi of the Four[Seasons].
李本:Siqi Tiaoshen Dalunpian:Major Discussion of Regulation of Spirit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Four Seasons.
倪本:The Art of Life Through the Four Seasons.
吕本:Great Treatise on Regulation of Spirit in Harmony with the Climates of Four Seasons.
此处,文本和吕本采用了直译+增译的方式,较为全面地译出了篇名的主要内容,而倪本用的意译让读者难以理解。
Ⅱ类篇名(8)以该篇内容的重要性来昭示后学而命名,因此在英译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突出其“重要性”。这类篇名多用“喻体”来言之重要,如“玉版”“灵台”。这类篇名的英译采用直译的方法较好。
如:玉版论要。玉版,玉石做成的版,喻其珍贵,主要用于记录重要言论。本篇以色脉为例,论述了如何预测病势。
文本:Jade Tablet Discourse on the Essentials.
李本:Yuban Lunyaopian:Discussion on the Essentials of Diagnosis and the Exhaustion of the Twelve Channels.
倪本:Doctrines of the Jade Tablet.
吕本:Inscriptions on Bamboo Slabs Concerning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
此处,文本采用直译,回译性很强;倪本将之意译为“玉版教义”,令读者难以理解;吕本意译为“雕刻在竹板上的重要原则”,也不甚恰当;李本的意译也并未体现本篇的主要内容。“玉版”这一重要的“喻体”不能缺失,故此直译较为恰当。
Ⅲ类篇名(5)以向读者提示本篇与他篇所论有别、不可混淆之意而命名。这类篇名最大的特点就是“……(前面论述过的内容)+别论”,直译即可。
如:五脏别论。本篇论述五脏六腑的功能与奇恒之腑功能的区别,所讨论的内容有别于其他篇章(如五脏生成)对脏腑的论述。
文本:Further Discourse on the Five Depots.
李本:WuzangBielunpian:Different Discussion on the Wuzang(Five Zang-organs).
倪本:Further Discourse on the Five Zang Viscera.
吕本:A Further Treatise on Five Viscera.
此处,4位译者均采用了直译的方法来翻译,只是在选词上略有不同。这类篇名在英译时最重要的点在于“别论”这个词的翻译上。
Ⅳ类篇名(12)以学习方法、职业道德、思维方式及治疗宜忌事项等示教内容来命名。这类篇名也适宜用直译来翻译,回译性较强,可以体现出本篇所论之主要内容。
如:刺齐论。齐,整,限,即整齐、定限。刺齐,指针刺浅深各有一定限度。
文本:Discourse on the Restrictions of Piercing.
李本:CiqiLunpian:Discussion on Needling Depth.
倪本:Needling Depth in Acupuncture.
吕本:Prescribed Depth of Needle Insertion.
此处,文本将之意译为“论针刺之禁”,其余3人均采用直译的方式。
冉亚周等[12]指出,中医文章标题具有信息功能(提供文章的主要内容)、美感功能(简单、明了、新颖、醒目)和祈使功能(唤起读者的兴趣),在翻译时要做到形式简洁凝练、内容取舍有度、风格合乎英式。《素问》篇名同样具有这3种功能,因此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参考冉亚周等提出的翻译方法以达到相应的目的。文树德主张用中医的思维模式来全面理解中医,在翻译《黄帝内经》时注重反映中医历史文化背景,力图原汁原味反映中医面貌[13]。他以中立、公正的姿态展示中医的原貌是为了让读者具有充分、理性的认知[14],可以让不懂中文的西方学者能够阅读到一些中国古代的经典医学典籍,从而自行评价古代中国医学的内容和性质[15],进而认识并深入挖掘中医这个宝库。他在翻译中医典籍时以源语信息和文化的真实传递为首要原则,使目标语读者尽量靠近原作[16],可以体现出原文的义理,把握中医的义理和精神,以中医的“神”去构架出英语的“形”,才能译得形神兼备[17]。文树德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篇名,首先较好地传达了篇名的主要内容,其次文本大多采用直译较为简单、明了。另外文树德本身作为西方学者其译本较为符合英文表达习惯,易于国外读者接受。以源语为导向的直译法有利于文化输出[18],可体现出主要内容,并可增强回译性,保留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必要时可辅以增译,更易于读者理解。因此,笔者认为文树德译本更值得推崇。4位译者对于四类篇名所采用的翻译方法统计见图1。
图1 4位译者对《素问》81篇篇名的英译方法统计直方图
3 《素问》篇名中“论”“大论”“别论”的英译
《素问》大部分篇名(59)的命名中带有“论”字,如“灵台秘典论篇”“刺要论篇”等。“论”在这81篇篇名中共出现过59次,Ⅰ类篇名中使用次数最多(39次),Ⅱ类篇名中出现过6次,Ⅲ类篇名中出现过2次,Ⅳ类篇名出现过12次;“大论”共出现过12次,Ⅰ类8次,Ⅱ类1次,Ⅲ类3次;“别论”仅在Ⅱ类篇名中出现过3次;另外,只有9篇篇名未使用这3个词。
在“论”的翻译上,不同的译者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文本译为“Discourse on…”(56),李本译为“Discussion on…”(54),倪本对此进行了省译,吕本译为“On…”。小部分篇名(9)命名中带有“大论”二字,如“四气调神大论篇”等。文本译为“Comprehensive Discourse on…”,李本译为“Major Discussion on…”,倪本进行了省译,吕本译为“Great Treatise on…”(3)和“On…”(6)。还有一小部分篇名中既无“论”也无“大论”,这一类篇名因文中没有问答之辞,故不称“论”[11]。《黄帝素问直解》[19]对此解释为“君臣问答,互相发明,则曰论。无君臣之问答则曰篇”。如“阳明脉解篇”,李译本译为“Discussion on…”(7)。另外,有3个篇名命名中带有“别论”二字,如“五脏别论篇”“经脉别论篇”“阴阳别论篇”。4位译者对“别论”的翻译各不相同,文本译为“Further Discourse on…”,李本译为“Different Discussion on…”“Special Discussion on…”“Separate Discussion on…”,倪本译为“Further Discourse on…”,吕本译为“A Further Treatise on…”。
兰凤利[4]曾提出对于《素问》篇名的翻译,应遵从译语的语言习惯,符合英文文章标题要求。为使篇名译得简练、切题、醒目,应省略冠词及篇名中的“……论(大论)”。“论”其实就跟现代人们所写文章标题“论……”中的“论”含义差不多;“大论”形容内容广博而重要[11];“别论”指本篇所讨论的内容有别于其他篇章对此的论述[11],从保留内涵的角度出发,除“论”外不建议省译。4位译者在这个层面也都是一致的,将其译出,只是在用词上稍有差别。
在“论”的翻译上主要用到了“Discourse”“Discussion”“Treatise”3个词。《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中“Discourse”的解释是“A long and serious treatment or discussion of a subject in speech or writing(论文;演讲)”,较为正式。“Discussion”:“(~about/on)the process of discussing as/sth;a conversation about sb/sth(讨论;商讨);(~of sth)a speech or a piece of writing that discusses many different aspects of a subject(详述;论述)”,多用于口头表达。“Treatise”:“(~on sth)a long and serious piece of writing on a particular subject(专题论文)”,范围更广,可作“专著;专论”,比如将《伤寒论》翻译为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而且,西方也多用“Treatise on”来命名书籍。由此可见,文本“Discourse”更为合适。
文本将“大论”译为“Comprehensive Discourse on…”,“Comprehensive”表示“including all,or almost all,the items,details,facts,information,etc.,that may be concerned”[全部的;所有的;(几乎)无所不包的;详尽的],可以体现出“广”,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重要”这层含义。而李本和吕本偏向于直译,无论是“Major”(very large or important),还是“Great”(important and impressive),都可表示“大”“重要”,相对来说较能体现“大论”的含义。故“大论”或许可译为“Major/Great Discourse on…”。
“别论”主要是要传达本篇与他篇所论有别。对于“别论”的翻译,李照国选择“Different”“Special”“Separate”3个不同的词,而其他3位均用“Further”翻译。“Further”作形容词表示“more,additional”(更多的;更进一步的;附加的);“Different”用在名词前表示“separate and individual”(分别的;各别的;各种的);“Special”一般用在名词前表示“特殊的;特别的;不同寻常的;不一般的”;“Separate”用在名词前表示“different;not connected”,即“不同的;不相关的”。显然,用“different”“Special”“Separate”来翻译“别论”是不合适的,因为“别论”一般是建立在前面已经论述过某类事物的基础上来讲述与它不同的事物。所以,“别论”译为“Further Discourse on…”更为合适。
因此,笔者建议将“论”译为“Discourse on…”,将“大论”译为“Major/Great Discourse on…”,将“别论”译为“Further Discourse on…”。
4 结 语
篇名是一个章节内容的概述、提炼,其翻译应言简意赅,醒目易记,在不损害原文信息传达的前提下,要重视译入语的表达习惯,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恰当的用词。另外,《素问》篇名英译的难点之一体现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部分,笔者将会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篇名的英译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出相对较为恰当的英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