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发生院内感染的隐患与对策
2021-11-22姚雯颖
姚雯颖
检验科是综合医院的重点科室[1],肩负着检查患者分泌物、体液、血液等标本的重要工作,很多标本含有多种微生物,具有较强传染性,检验的任何环节都有可能被病原菌污染。院内感染在任何一个医疗组织、机构、医院都时有发生[2],甚至可以说是无法避免,只不过是感染发生概率的高或低。虽然院内已经对检验科的感染防控进行过着重的强化和提升,但由于感染的复杂性、疾病的多变性、工作的疏忽、失误以及意外,导致检验科医护工作者的感染风险仍然是院内各个科室中最高的。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医疗组织、机构、医院都应该进一步重视感染风险[3],制订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本研究根据我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检验科医护工作者的感染情况,对检验科感染风险发生情况、感染路径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所收集的院内各个科室医护工作者的相关资料作为对照,共922人,其中男性318人,女性604人;年龄22~53岁,平均(39.17±3.77)岁。比较各科室人员的医护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对检验科及院内其他科室内的常规配品、医疗和护理用品、空气、水质等进行取样和检测,对科室内医护工作人员的痰液样本进行取样和检测,分析和总结造成检验科院内感染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感染风险应对措施,与院内其他科室的感染风险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空气取样使用自然沉降平板取样法,医疗和护理用品以及水质取样采用无菌培养基检测法,用无菌棉棒在检测物品、备品以及水质中取样,放入无菌培养基中进行微生物培养,并观察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内检验科以及其他科室医护工作者感染发生情况
本院共有医护工作人员922人,出现院内感染者37人,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1%。院内感染风险发生最高的三个科室分别是检验科、呼吸科、消化科,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3%、8.42%、6.74%。与其他科室相比,检验科的感染风险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8,P<0.05)。具体见表1。
表1 院内各科室医护工作者感染发生情况统计表
2.2 院内检验科以及其他科室医护工作者感染病菌情况
本研究结果可知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致病菌群主要为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幽门螺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呼吸科医护人员感染致病菌群主要为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流感嗜血菌、葡萄球菌属等。消化科医护人员感染致病菌群主要为幽门螺杆菌、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感染致病菌群主要为支原体属、巨细胞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具体见表2。
表2 院内检验科以及其他科室医护工作者感染病菌情况统计表[人(%)]
2.3 院内检验科以及其他科室医护工作者感染路径情况
本研究结果可知院内检验科以及其他科室医护工作者感染路径为工作意外、空气感染,工作意外包括工作服破裂、损坏、刺破,或沾有病原菌的检验器具、工具,或日常医护工作中沾有病原菌的工具、备品被医护工作者接触。空气路径主要包括具有空气传播性的病菌被保护失常的医护工作者由呼吸系统吸取,或其长期处于通风条件不良的医疗环境之内。医院内日常用水和工作用水的检测结果符合正常标准,不构成院内感染风险。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4-5],医疗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需要接诊的病患越来越多,需要应对的疾病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因此检验科成为了一个医疗组织、结构、医院的高风险科室。院内感染在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医疗组织、机构、医院中都会出现[6],甚至可以说是无法避免,有效的感染风险预防对策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但也很难避免感染出现。究其原因是医院是感染相关病菌高度密集区域[7],并且医院的人流量大,感染病菌的更新速度快,单位面积内无论是空气中还是物体上其病菌的数量都是高于其他地区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特别是检验科更是感染相关风险病菌的高度聚集区[8],即使在“全武装”的情况下检验科医护工作人员也具有较高的院内感染风险。
因此,要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来提升检验科的感染风险防范能力[9]。首先,要规范检验科的日常工作规范和检验规范[10],每日对检测用品、器具以及房间消毒,每日检测医护人员工作服,保证工作服的完整、无损。操作意外、空气感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无论是检验科还是其他科室。操作意外包括由于锐器、工具、错误操作导致的防护服装破损、撕裂进而导致病菌入侵造成感染。其次,要增加科室内空气的流通性[11],加强每日空气消毒。空气感染是指由于可通过空气途径传播的病菌聚集、或形成气溶胶、或进入到医护工作人员的呼吸系统进而导致感染。最后,要注意用水安全,将生活用水与医疗用水严格分控。在早期水质问题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12],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建筑要求的提升,医院已经将生活用水与医疗用水完全分离,使由于水质造成的院内感染风险被大大降低。
本研究中我院共有医护工作人员922人,出现院内感染者37人,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1%。院内感染风险发生最高的三个科室分别是检验科、呼吸科、消化科,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3%、8.42%、6.74%。与其他科室相比检验科的感染风险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科医护人员感染致病菌群主要为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幽门螺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结核分枝杆菌等。检验科医护工作者感染路径主要是工作意外和空气感染。
总之,检验科是院内感染高风险科室,感染路径主要是工作意外、空气感染,以此为依据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感染风险预防对策有助于降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