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沉降预测及加固机理探究
2021-11-22唐颖
唐颖
(中电建路桥集团西部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213)
一、高填方路基的基本特点
高填方路基的高度较大(普遍达到20cm左右),路基的自重较大,加之外部行车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沉降现象,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高填方路基的质量要求高,既要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又要提高路基自身的抗压强度,由此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对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高填方路基施工时,应根据规范组织严谨计算,以确定路基的重量,结合所掌握的各项基础信息确定合适的加固方法,从源头上规避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问题,保证车辆通行的平稳性与安全性。
二、路基沉降的过程分析
路基沉降问题是公路工程常见病害之一,路基出现变形和沉降会造成路面结构断裂,影响行车安全,缩短公路的使用年限。由于高填方路基是当前山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的常见形式之一,如何控制高填方路基沉降量和变形量、提高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品质便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填方路基特征
导致路基沉降和变形的根本原因是应力变化,具体表现为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双重作用。在路基施工中,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服从广义胡克定律。但实际情况下,对于岩土材料,胡克定律只在一定范围内适用。当应力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岩土体内部将产生部分塑性变形。
(二)非线性弹性
应用最多的路基非线性弹性模型主要有三种,具体为变弹性模型、次弹性模型及超弹性模型,在路基变弹性模型中通常认为弹性系数与弹性模量为变量。一般情况下,路基工程中的岩土材料为弹塑性介质,可以应用到的塑性理论的主要有全量理论与塑性增量理论两种,基于塑性理论即可构建方程,进而计算出路基变形量。
(三)基本力学性能
在应力变化的影响下,高填方路基土吸水性会增强,具体表现为土体颗粒表面吸附水,进土体存在黏滞性,土体边界约束力降低,在路基内部应力出现变化,土体颗粒变形移动,导致路基结构发生变形。土体是一种兼具弹性、塑性、黏滞性的弹黏塑性体,流变性强,在路基结构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荷载变化的影响,土体流变性描述也会受到其特性的影响。
三、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的分析
(一)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是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分析工作中的关键方法,试验所用材料的物理参数一致。试验中,弃渣以泥浆为主要成分,夹杂部分石灰岩。根据材料的粒径特点,将石灰岩作为路堤粗集料,细料土选用的是页岩土和黏土两类。考虑到离心模拟操作的便捷性要求,在离心模型设计工作中,依据最大离心率确定最为合适的用料最大粒径。试验所用土的粒径在4.75mm以内,共设定四种土石比,按照各比例制备相应的土石混合料,并对其展开击实试验,分别测定各组的最佳含水量和抗剪强度指标,基于各组试验结果做出对比分析。试验中所需用到的击实仪如图1所示。
图1 击实仪
(二)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以增加离心模拟重力的方式组织试验,用于反映原型在力的作用下所呈现出的变形过程。高填方路基填料的土石比不同,对应的施工方法将随之改变,土石路堤沉降实现稳定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并不能在施工阶段达到完全沉降稳定的状态。在围绕高填方路基的压缩变形特性展开分析时,需考虑的是高填方路基的各类土石比,分析在土石比发生变化后对应的沉降特点,从中摸索出两项指标间所存在的影响机制。构建的离心模型可用于模拟各类填筑材料,进而给沉降预测模型提供试验资料,以便高效开展试验工作。
四、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一)地质、地形原因
高速公路的建设里程较长,沿线经过的地质区域类型丰富,不同区段的地基土特性存在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路基沉降特性的差异化现象。此外,路基填筑施工中所用填料并非完全一致,即便相同的填料也会由于生产工艺、批次等原因出现质量差别。因此,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路段路基的强度和沉降量也有所不同。若缺乏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很容易由于局部承载性能或其他方面的不足而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例如路基下沉、基层受损等,如图2所示。
图2 路基沉降断面图(m)
(二)过渡段差异
高速公路建设中,例如路桥涵的过渡段、台背沉降段等均是较为特殊的路段,该部分路基刚度有较明显的差别,会因为力学性质协同性不足而诱发路基不均匀沉降现象。例如,重新填方的路基和挖方的路基在刚度方面有较大差别,经过压实处理后,若压实度相对欠佳,后续受行车荷载、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沉降的问题。台背沉降路段则体现在台背、路基结构差异化的层面,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差异性沉降的地点,车辆通行的平顺性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路基填料不均匀
秉承着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路基挖方施工中产生的多余土料将被应用于填方施工中,若无法精准掌握此类填料的特性(体现在级配、材料组成等方面),则容易与现场原有的路基土产生差异,两部分缺乏协同性,随之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从施工的角度看,若碾压厚度偏大则容易出现部分土料无法被有效压实的情况,软弱物质在使用中的承载能力不足,后续将出现沉降问题。
(四)地表水、地下水影响
水对路基的侵蚀作用较强,在高填方路基施工及使用中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水的持续性渗流作用下,容易破坏公路路基的稳定性,例如出现滑塌、沉降等质量问题。建设现场以干燥性气候为主时,包含膨胀土、黄土在内的绝大部分土质均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可以维持稳定的状态,非特殊情况下几乎无路基沉降问题;但在持续降雨的影响下或是存在其他水体的干扰时,原本处于稳定状态的土质将受到影响,其逐步由固结状态转变为松散膨胀的状态,土体的承载力较前期大幅度下降,由此加大沉降的发生概率。
(五)路基体自重的原因
高填方路基结构中,原有的地基已达到固结沉降的状态,上部施工新填筑的材料会产生附加的应力,由此诱发沉降现象。其中,填方路基的高度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附加的沉降量。若路基填筑施工缺乏均匀性(各部分的用料有所不同、压实度不一致等),则容易显现出差异沉降问题。
(六)工后沉降
事实上,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持续时间较长。在施工期间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沉降固结现象,后续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沉降,即工后沉降。若部分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偏大则不利于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导致其出现失稳现象。压实施工环节所用装置的自重普遍为20余t,在面对质量要求较高的高填方路基时,该类常规设备难以有效满足路基的密实性要求;并且,路基填料量较多,自重作用较强,加之行车荷载的影响,将导致较为明显的工后沉降。
(七)土的压缩性
除上述原因外,路基的沉降还与土的压缩性有关,而土的压力和孔隙则是影响压缩性的关键因素。由此又可进一步细致分析,即土的压力主要取决于土的容重和填土的高度两方面;土的孔隙率则易受到内部颗粒粒径、含水量的双重影响。
五、高填方路基的加固措施
(一)填挖交接部位的压实
适度增加强夯断面的数量。对于高填方路基所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可将填挖交界区域作为重点处理对象,切实加大对该处的强夯力度,并在路床底部组织一次强夯作业,每间隔8m强夯一遍。在外力作用下切实提高交接部位的密实度。
合理选用压实设备。在高速公路施工中,路基填料以土石混合料为主,单一方法所带来的强夯效果有限,虽然短期内无质量问题,但使用时间较长后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对此,宜采取落锤式强夯和液压式强夯相结合的方案,通过多种方法的应用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力,确保修筑成型的路基具有较高的压实度,且各处的压实度尽可能保持一致。
优化压实作业方法。例如,可采用环形压实与液压式碾压相结合的方法,其对于提高断面压实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可较好地规避断面压实度不足的问题。
(二)以合理的方式开挖台阶
机械破碎锤和爆破均是较为常规的方法,其在施工中容易带来较为严重的破坏性影响,易导致适得其反的局面。对此,宜调整为静态爆破的方式,以现场的地质条件为准,在岩石上精准布孔,在许可范围内加大路基和山体的搭接宽度,提高摩擦力,此时开挖成型的台阶具有更为良好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三)加强排水
在填挖结合部位施工时可以敷设小导管(提前在导管上设置孔洞,并敷设适量的碎石,以起到包裹、防护的作用)。对于雨后易渗水的路段,较为适宜的是在该处设置盲沟,增强排水效果,有效避免该路基段的积水问题。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填方路基施工中,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为重点内容,切实做好此方面的工作对于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路基沉降影响因素较多的特点,实际施工中应探寻具体的成因,合理应用加固技术,通过工艺的优化及优质材料的应用增强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此外,桥涵过渡段等关键部位应当成为重点被考虑的对象,做好加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