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管养”提升安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绩效
2021-11-22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章义
文|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 章义
“十三五”期间,安徽交通运输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和突破性的成效。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在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结合省情和改革实际,砥砺奋进、负重前行,“改革攻坚”获得突破,“养护转型”初见成效,“管理升级”基本完成,“服务提质”加速启动,和“十二五”相比,干线公路总里程、公路技术状况、养护投入及绩效等各项指标均全面提升,特别是干线公路桥梁养护管理转型得到全面加强,关键性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安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山地丘陵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0%,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横贯东西、三分皖境,全省桥梁众多,共48442 座,其中干线公路桥梁15561 座,总长2027 公里,占全省桥长的73%、全国桥长的5%,长度相当于往返合肥至北京的距离。高速公路桥梁5766 座,其中特大桥306.397公里/125座,大桥500.865公里/1633座,中桥145.720公里/2387座,小桥39.039 公里/1621 座。
近年来,安徽桥梁养护管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以保障公路安全运行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桥梁安全运行十项制度和长大桥梁管理规定,突出“四化管养”,创新体制机制,干线公路桥梁管养取得显著成效,全省一、二类桥梁比例、大型桥梁专业机构定期检测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现有危桥改造加固率、新发现危桥当年处置率均达到100%。
突出“效益化”实现“少花钱、办好事”
“十三五”期间,在公路桥梁管养过程中,安徽始终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摆在首位,把钱用在刀刃上,放大资金使用效益,用较少的单位养护资金投入,实现了全国第一方阵的路况水平。
优化顶层设计“放”有保障
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提高管养单位养护资金使用自主权,省级不搞大包大揽,让市县“有压力”。实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养护资金“市县兜底”,通过公路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将市县公路管理机构基本支出、小修保养等成品油价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由省级预算直接下放转移支付至市县两级,督促地方政府将市县公路管理机构基本支出纳入一般财政预算,实现财权事权相匹配。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在安排养护年度预算和投资计划时,优先列支桥梁养护管理资金,桥梁日常小修保养及日常巡查、经常检查费用,按照定额标准,实行定额包干拨付,提高了管养资金保障水平。
汇聚三级合力“统”有章法
强化省级统筹,合理规划省市分摊比例,让市县“干得了”。严格落实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养护工程资金“部省为主”的支出责任,积极申报部车购税资金,加大部省支出比例,部省和市县资金占比平均约为8∶2,依据最新的部车购税资金政策制定养护项目省级补助标准,既调动地市积极性,又提高桥梁养护质量和效益。高速公路预防、修复和专项桥梁养护工程及定期检查专项检测费用则列入专项养护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统筹进行计量结算。
完善考核机制“干”有激励
严格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及管理,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干线公路桥梁管养和危桥改造工程纳入省政府对各市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对考核优秀的加大养护资金分配力度,对考核不合格的及时挂牌督办。鼓励地市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实施桥梁养护项目,年末根据工程实施情况予以决算,超出部分分年补助到位。
望东长江大桥 汪志国 摄
突出“精准化”明晰“谁来管、怎么管”
安徽始终坚持公路桥梁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推行桥梁养护工程师考核上岗制度,实行“资产分类、业务分项、养管分层”,推进公路桥梁养护责任明晰化。
健全管理体系 让责任更明确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监管、部门协同、运行单位负责”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责任体系。根据干线公路管养实际,全面实行公路桥梁资产清核,区分公路、市政和待接养桥梁三类资产,明确桥梁养护“一桥一码一人”专业管养责任。桥梁养护保通实行“基层运行、市级监管”模式,坚持将管养主体责任下沉至基层单位,坚持压实市级监管主体责任;桥梁养护工程实行“市级实施、省市共管”模式,既发挥市级项目法人积极主动性,又加强桥梁养护工程全省统筹,提高桥梁养护工程规模效益。
实行分类管理 让管养更精细
建立桥梁分类登记机制,高速公路桥梁实行甲、乙、丙分类管理,并建立跨长江、跨淮河特大桥集中管理机制。特大桥采用管控机制全方位、专业检查全覆盖、病害处治全流程、状态监控全周期、科技信息全支撑“五全”管养举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按照危险、老弱、长大和关键桥梁库“四库”分类管理,按照同一水平运行、同一标准养护和同一机制监管的“三同一”原则进行全省统筹指导。完善桥梁养护分项实施机制。聚焦养护保通和养护工程实施两项主业,分解桥梁日常保洁、小修保养、检查评定、安全保通等养护保通分项,区分桥梁预防、修复、专项及应急等养护工程分类,依据各分项分类养护工作特点,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进行精细化养护、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差别化管理、不同的监管模式进行专业化督导。
创新管理模式 让监管更有效
通过实施世行养护创新示范项目,充分吸取外资项目先进理念,探索桥梁养护合同新模式,推动养护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采用桥梁设计施工总承包EPC、产出绩效综合养护承包OPRC 等合同模式,将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打捆,以5 年至6 年为一个生命周期进行统一市场化招标,养护工程基于产出、日常养护基于绩效支付养护资金,切实解决“小病大治、大病小治”等桥梁养护问题。改变传统养护模式,实现管养分离,既看产出更看绩效,既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又依托有效市场竞争,有效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养护资金不足、养护成果短效等深层次问题。
突出“标准化”确保“管得好、可推广”
安徽始终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引领,注重干线公路桥梁养护科研攻关,总结经验、固化成果和推广应用。
因地制宜 制定安徽标准
针对部分独柱墩桥梁、跨水桥梁和跨江大桥,积极开展《基于GIS 的营运高速公路桥隧动态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研究》《高速公路独柱墩梁桥倾覆机理及加固理论与应用》等15 项科研课题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定《高速公路桥梁养护施工标准化指南》《高速公路中小梁桥安全性评估规程》等6 项行业(地方)标准,编制省级桥梁养护作业指导书,创新应用波形钢腹板、对穿钢筋加固T 梁横隔板,整体化桥面、桥梁耐久性预防性养护、拱桥综合修复等四新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
多维创新 提供安徽经验
针对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维修等桥梁养护重点、难点问题,形成《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维修与更换技术规程》并已列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结合安徽桥梁管养实践,承接交通运输部桥梁加固改造技术行业指南编制,现已印发实施;黄山双曲拱桥、阜阳南照淮河公路大桥等工程入选交通运输部专项养护工程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横向联动 开展区域研究
在公路桥梁领域加强与相关科研单位战略合作,强化长三角区域合作,充分依托桥梁与隧道工程检测重点实验室、桥梁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桥梁科研平台,共同建设桥梁长期性能观测网,联合开展基于微波光测的桥梁智能评估、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开裂下挠、超龄服役斜拉索安全评估等研究。
突出“智能化”告别“识别难、监测难”
通过搭建智能化监管平台,推进“人管”向“智管”转变、单一系统向综合系统转变,2021 年3 月,全国公路长大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试点建设现场会在安徽铜陵召开。
安徽省干线公路桥梁监测平台监测桥梁位置示意图
省道102线风台淮河公路大桥监测点部署示意图
安徽公路资产养护平台桥梁资产统计图
安徽省铜陵市南部城区上水桥交通枢纽 陈磊 摄
构建专业平台 数据更“全”
按照“省建平台、市级监管、基层应用”的原则构建省级公路养护平台,集成桥梁管理、工程管理等业务系统,纵向联动部、省、市、县四级养护管理数据,横向协同设计、检测、施工等多类从业单位,用户达600 家单位,账号开通1000 余个,实现桥梁重点病害动态信息化管理,并按照国道数据联网要求完成桥梁数据汇集及自查。集成多功能微型检测便携式检查设备,实现检查任务派发、病害信息采集、检查轨迹管理等功能。推广无人机、爬索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实现检查内容全覆盖。制定桥梁结构初始状态清单,通过补设测量控制点、查阅成桥试验检测报告和设计计算书等档案资料、收集雾天监测数据等方式,补充完善相关内容,为后期对比分析提供了基准。
实施重点监测 信息更“准”
以长大桥梁监测为重点,有序推进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试点工作,确定省级试点清单桥梁;应用微波测量、视频识别、激光扫描、雷达探地等检测监测技术,动态掌握全省重要桥梁结构运行状况,着力防范化解公路长大桥梁运行重大安全风险。高速公路运用桥梁健康监测、视频监控等信息化系统,实现病害信息在线查询、恶劣天气视频监控巡查等功能。建立桥梁病害监测多元化、管理动态化和处置流程化“三化”管理模式,对影响结构安全和行车安全的病害及时处治。
建立长效机制 监管更“严”
依托“信用交通”建设,开展“互联网+”养护从业单位信用评价,强化工程建造质量安全和责任终身追究,原则上一类技术状况新改建桥梁方能开通运行和接养,质量安全追溯责任信息抄告桥梁管养单位并省级联网登记,践行“安徽精度”。
“十四五”期间,安徽公路养护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继续秉承“修路修身,养路养心”的价值观,倡导“养护工作我负责,养护岗位您放心”的理念,聚力危旧桥梁改造重点任务,聚焦桥梁安全耐久长效目标,“抓建设、重管养、防风险、优治理、促创新、强保障”,不断提升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向建设交通强省的目标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