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育苗方式对白菜薹幼苗质量的影响

2021-11-22邓正春孙信成张忠武夏梨芳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菜薹穴盘壮苗

徐 曼,邓正春,孙信成,张忠武,赵 赛,夏梨芳

(1.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2.湖南春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南 常德415000;3.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湖南 常德 415000;4.常德市武陵区农业农村局,湖南 常德 415000;5.常德市农业农村局,湖南 常德 415000)

白菜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小白菜亚种的变种,以嫩薹供食,其色泽翠绿、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是秋冬期间的重要蔬菜之一,全国各地均有栽培[1]。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及益阳市南县一带是我国最大的白菜薹生产基地,其栽培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在生产、采收、包装、预冷和营销等各环节形成了完整产业链[2]。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一般采用直播或传统育苗移栽的生产方式,穴盘育苗及漂浮育苗方式在白菜薹生产中并不多见。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前人对穴盘育苗和漂浮育苗作了大量研究[3-5],这2 种育苗方式在烟草、花卉和蔬菜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穴盘育苗是采用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无土材料作育苗基质,精量播种,一穴一粒,一次性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漂浮育苗是将装有轻质育苗基质的泡沫穴盘漂浮于水面上,种子播于基质中,秧苗在育苗基质中扎根生长,并能从基质和水床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育苗方法。为了提高白菜薹生产技术水平,研究采用漂浮育苗、穴盘育苗及传统土壤育苗3 种育苗方式设计了9 个育苗方案,从出苗率、幼苗形态质量及生化指标等方面比较不同育苗方式的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宜白菜薹育苗的最佳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天成早薹1 号白菜薹,由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提供;泡沫盘从湖南省湘晖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采购,外形尺寸为660 mm×340 mm×50 mm,共3 种孔数规格,其中:200 孔(20×10)的孔径为25 mm×25 mm×45 mm,162 孔(18×9)的孔径为28 mm×28 mm×45 mm,136 孔(17×8)的孔径为30 mm×30 mm×45 mm;塑料穴盘由河北省文安县三和塑料制品厂生产,尺寸为54 cm×28 cm×4.5 cm,98 孔的口径为3.5 cm×3.5 cm,底径为2 cm×2 cm,容量30 mL;72 孔的口径为4 cm×4 cm,底径为2 cm×2 cm,容量40 mL;通用型育苗基质为河口市山城镇碧洲育苗基质加工厂生产的草炭基质;漂浮池用240 mm×120 mm×60 mm 火砖砌成,池深120 mm,池水采用硫酸铜和次氯酸钠消毒,漂浮池底部用双层塑料薄膜隔水,水深80~100 mm。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试验于2020 年9—11 月在湖南省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的科研基地进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9 个处理(表1),其中处理1~8 所用育苗基质相同,均为通用型育苗基质,处理9 为对照,未使用草炭基质,所有处理均在塑料大棚内进行,单粒播种,3 次重复,每次重复不少于72 粒。所有处理均于9 月15 日播种,10 月12 日移栽到大棚内。株行距40 cm×40 cm,小区面积2.5 m2,每小区栽培15 株。

表1 不同育苗方式的处理与操作

1.2.2 苗期管理育苗期间根据气温变化,加强大棚通风降温,棚内温度保持在15~35℃之间。漂浮育苗方式不浇水;塑料穴盘育苗方式,在基质表面干燥时进行浇水;传统育苗方式则在表土干燥时进行浇水。播种15 d 后测定幼苗数据,35 d 后统计莲座期及抽薹数据。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物候期记录项目记录各处理进入出苗期、莲座期和抽薹期的时间;植株形态项目包括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主根长等,记录标准按《薹菜和菜薹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6]进行。

1.3.2 壮苗指数的计算将白菜薹幼苗洗净,吸干水分,称量鲜重后放入烘箱,先在105℃下杀青0.5 h,再在80℃左右烘干48 h,然后称取干重[7],根据公式(1)计算壮苗指数[8]。

壮苗指数=茎粗/(株高×全株干重) (1)

1.3.3 生化指标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9]测定,即:用95%乙醇(25 mL)浸提剪碎的白菜薹幼苗叶片(0.2 g)24 h,至叶片发白,再用分光光度计测定665、649、470 nm 下的吸光度值。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10]。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 2003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作图,试验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苗方式对白菜薹幼苗出苗率的影响

由图1 可知,不同育苗方式对白菜薹的出苗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处理6 的出苗率最高,达到92.13%;处理4 的出苗率次之,达到83.05%;而CK的出苗率最低,仅74.54%。也就是说,136 孔连续漂浮方式的出苗率比传统方式的土壤育苗提高了23.6%。同时,采用草炭基质,无论是漂浮育苗方式,还是穴盘育苗方式,都可明显提高出苗率,效果均优于传统方式的土壤育苗。

图1 不同育苗方式下白菜薹的出苗率

2.2 育苗方式对白菜薹物候期的影响

由表2 可知,处理1~8 的出苗时间比CK 提前1~3 d,处理1~8 的莲座期也比CK 提前2~4 d,抽薹期比CK 提前1~2 d;其中,处理3、5、6、7 和8 的抽薹期比CK 提早2 d。这表明采用基质育苗可以促进白菜薹提早上市,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是有益的。

表2 不同育苗方式下白菜薹的物候期 (月-日)

2.3 育苗方式对白菜薹幼苗形态的影响

从表3 可以看出,各处理除叶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形态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株高方面,处理3、6 显著高于CK;茎粗方面,处理1、6 显著高于CK;子叶开展度方面,处理4、6 显著高于CK;叶长方面,处理6 显著高于CK;叶宽方面,处理4、5、6 显著高于CK;主根长方面,处理6 显著高于CK。综合来看,处理6 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子叶开展度、叶长宽和主根长均为最高,表明处理6的育苗方式最好。

表3 不同育苗方式播种15 d 后白菜薹幼苗的形态数据

2.4 育苗方式对白菜薹幼苗壮苗指数的影响

壮苗指数是衡量秧苗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苗龄15 d 壮苗指数测定结果表明(图2),处理6 的壮苗指数最高,达到6.98;其次为处理4,达到4.80;CK 的壮苗指数仅2.31。这说明采用草炭基质育苗方式,幼苗更壮实,质量更优。

图2 不同育苗方式播种15 d 后白菜薹幼苗的壮苗指数

2.5 育苗方式对白菜薹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

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因此叶绿素含量多少也反应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强弱,可作为评价植物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同化作用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表4 可以看出,各处理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含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处理1、2、3、4、5、6 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处理7、8 及CK,表明只要采用漂浮育苗方式,不管是连续漂浮还是间歇漂浮,都会增加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其中,处理6 的鲜品中叶绿素(a+b)的含量达到1.38 mg/g,比CK 提高了46.8%,说明136 孔连续漂浮方式的叶色更浓绿。

表4 不同育苗方式下白菜薹苗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mg/gFW)

2.6 育苗方式对白菜薹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丙二醛含量可反映白菜薹根系膜系统的受损程度[10],其含量越低,表明受到的损伤越小。从图3 可看出,白菜薹幼苗的MDA 含量以处理7 最高,达到0.036 5 μmol/g;其次为处理8 和CK,分别为0.034 2和0.031 1 μmol/g;处理4、5、6 的MDA 含量均较低,在0.022 4~0.027 8 μmol/g 范围内。这说明在穴盘育苗和传统育苗方式下,根系受到损伤较重,而漂浮育苗的根系受到损伤较小,尤其是连续漂浮育苗方式的损伤最小。处理5 和处理6 的MDA 含量分别比CK 低28.0%和23.8%,也就是说162 孔和136 孔的连续漂浮育苗对幼苗的损伤最小。

图3 不同育苗方式下白菜薹幼苗的MDA 含量

2.7 育苗方式对白菜薹产量的影响

从11 月6 日开始,各处理相继进入采收期,12月10 日采收结束。从表5 可知,处理6 和处理3 的产量较高,分别为34 176.0 和33 829.5 kg/hm2,分别比CK 增产20.7%和19.5%;产量居第3 位的是处理1,比CK 增产17.3%;产量居第4 位的处理4 比CK 增产11.5%;其他处理较CK 的产量增幅低于10%。

表5 不同育苗方式下白菜薹的产量

3 结 论

3.1 草炭基质可提高白菜薹出苗率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草炭作基质,无论是漂浮育苗方式,还是穴盘育苗方式,都可显著提高白菜薹的出苗率,均优于传统方式的土壤育苗,其中漂浮育苗的效果更好。

3.2 漂浮育苗可提高幼苗的壮苗指数

采用漂浮育苗方式,不论是间歇漂浮还是连续漂浮,其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子叶开展度、叶长宽、主根长均表现优越,而且叶色浓绿,茎秆壮实。其中采用连续漂浮方式培育的幼苗质量更优,具备增产潜力。

3.3 漂浮育苗可促使白菜薹提早上市,并提高产量

采用漂浮育苗方式培育的白菜薹幼苗发育快,可促进白菜薹早熟,采薹期可提早1~2 d,有利于早期抢价上市,而且产量可提高20%左右,经济效益较好。

综合各项指标,以136 孔育苗盘连续漂浮育苗方式更具优势,其出苗率比传统土壤育苗提高了23.6%,苗期和生育期比传统土壤育苗缩短2 d,苗龄15 d 的株高、茎粗等形态指标和壮苗指数均优于传统土壤育苗;与传统土壤育苗相比,叶绿素(a+b)含量提高了46.8%,MDA 的含量降低了23.8%,白菜薹产量提高了20.7%。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推广。

4 讨 论

试验结果表明,白菜薹漂浮育苗和穴盘育苗的效果均优于土壤撒播育苗。漂浮育苗的白菜薹幼苗根长、叶片大小、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等均高于穴盘育苗方式,MDA 含量也较低。

漂浮育苗的水深约8~10 cm,水温基本恒定,可以保持漂浮盘内基质温度的稳定,从而促进白菜薹幼苗根系的生长;而穴盘育苗对白菜薹苗期水分管理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洒水不均等因素容易造成徒长或生长减缓,况且洒水过程中的水分主要集中在穴盘的上表面,易导致基质表层板结,不利于根系向下生长;相比穴盘育苗,漂浮育苗水分管理简单,且为由下向上持续渗透来保证基质湿度,根际温度受水温调节,可以更好改善育苗基质的温度状况[11],并且保持基质通透性良好。因此,漂浮育苗是相对适宜白菜薹秋季育苗的一种方式。

黄魏魏等[12]研究发现,漂浮育苗能提高池水和基质温度,缩短苗床期。孔银亮等[13]在研究烤烟育苗技术时发现,“见干见湿、干湿交替、湿润育苗”的水分管理方式可以不间断的炼苗,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从而提高幼苗的整体素质,而漂浮育苗始终漂浮在水上生长,基质长期充水,影响根系生长。该研究中采用了连续漂浮和间歇漂浮2 种不同漂浮育苗方式,连续漂浮育苗比间断漂浮育苗方式的效果更好,而且未出现“水生根”“气生根”等[14]不良情况,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育苗盘孔径大小对培育壮苗有一定影响,方伟等[15]研究发现不同孔径数的穴盘对南瓜出苗率没有影响,但在株高、茎粗等多项农艺性状指标上产生了显著性差异。 王艳[16]、朱鑫等[17]采用不同孔径大小的穴盘开展芹菜育苗研究,发现漂浮盘孔数越多,其单位营养体积所占比例越小,幼苗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地上部生长缓慢,造成幼苗缺水萎蔫,叶片同化能力降低。因此,增大漂浮育苗盘孔径有利于扩大植株营养生长面积,提高幼苗素质。该试验通过比较200 孔、162 孔、136 孔漂浮盘的育苗效果,从多项幼苗形态指标来看,136 孔漂浮育苗方式的效果最好,与前人的研究结论一致。

育苗的目的在于培育壮苗,壮苗的主要形态特征是茎秆粗壮、节间较短、叶片大而厚、叶色正常、根系发育良好、须状根发达[18]。不同育苗方式对白菜薹出苗率、株高、茎粗、开展度、叶长宽、叶片数、主根长、壮苗指数等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MAD 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有显著性影响,在白菜薹育苗时以草炭作基质、使用136 孔漂浮盘进行连续漂浮育苗效果最好。

猜你喜欢

菜薹穴盘壮苗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春来菜薹鲜
秋延辣椒穴盘基质育苗关键技术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蔬菜穴盘工厂化育苗技术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
不同穴盘育苗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