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在学前教育去小学化中的实践探究

2021-11-22黄蕴怡

读与写 2021年22期
关键词:图画绘本儿童

黄蕴怡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沙芜中心幼儿园 福建 清流 365300)

1.学前教育具有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分析

1.1 小学化的教育目标。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年龄段,但是很多幼儿园为幼儿开设了多样化的兴趣班,在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多项特长教育课程作为吸引点,这种具噱头的宣传更能引起关注,家长简单的以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学习内容,其实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过多的学习目标反而会让学生分心。

1.2 小学化的教育内容。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很多幼儿园在幼儿课程中开设了英语、书法、拼音、美术、舞蹈等多项课程内容,甚至还包括了小学一年级的算术、识字以及汉语拼音等,其中尤其以民办幼儿园为主,有的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类小学化课程也非常支持,而且家长的教育思想非常传统,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为了更多地学习文化、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其实这种想法片面且错误,更多的是受到社会教育机构的舆论误导,不仅严重了影响幼儿园的办学方向,同时也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自然规律。

1.3 小学化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小学生与学龄前儿童最大的区别是小学生有了更加强烈的事物认知能力,同时能针对客观事物进行逻辑思考,而学龄前儿童则是以具象思维为主,自身无法将客观的事物进行总结、形成逻辑链条,而当前的学龄教育的小学化教学形式与方法主要体现在为学生讲授相关的阅读方法、学习方法,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甚至要在一定框架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也要求幼儿对教师绝对服从,采用高压的管制姿态对幼儿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这使得幼儿缺少了与外界沟通的渠道,甚至在精神层面造成较大压力。

2.绘本教学模式对于学龄前儿童的价值与意义

2.1 绘本的内容概述。绘本最早起源于日本,又被称为“图画书”,是通过连续性的图画表达出一个故事或主题思想,绘本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被完善,绘本也被学前教育工作者广泛重视。绘本本身具有色彩鲜艳、故事结构简单的特点,较为适合学龄前儿童阅读,同时绘本可以将抽象化的哲理故事内容转为具象的图画,更利于孩子理解。

2.2 绘本的特征性。首先,绘本的图画内容创作大多都以低龄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因此其表达形式更能鲜明的反映出故事内容,并配有着隐性含义及简单文字,以促进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可以有助于儿童认识了解自然、生活以及社会。其次,绘本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抓住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绘本图画会与儿童的心灵产生沟通,体现出自身的“儿童性”。

2.3 图文合一的优势。绘本主要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而学龄前的儿童更多的愿意接受具象化的事物,图画可以清晰表达故事概要,而简单的文字也不会引起幼儿的反感,同时图文结合各自具有表意功能,真正实现了图文合一。很多学龄前儿童的汉字储备量较少,但是即便没有汉字,通过图画也能了解故事概况,而且趣味性的图画更能吸引儿童的吸引力,促进儿童通过图画自主探索文字的意义。

3.绘本在学前教育去小学化中的实践应用

3.1 强调更新幼教理念。绘本的设计及创作首先是以儿童为教育中心,尊重幼儿的成长特点以及发育规律,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打好小学基础,而是要尊重儿童的意愿、帮助儿童养成探索世界的良好习惯。学前绘本设计要充分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特点,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站在幼儿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接近幼儿的个体化学习方式进行故事情节创作,以趣味性的绘画优势吸引幼儿的目光,尤其在构图以及故事主线上都要蕴含着细微的心理背景,以此让幼儿在探索故事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3.2 改变家长陈旧育儿观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家长在育儿观念上存在着偏差,同时自身的行为思想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因此要充分注重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的提高家长自身的知识素养教育理念以及育儿模式。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愿意将所有都奉献给孩子,但是却没能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更多内容,并认为具有特色内容较多的幼儿园课程就有利于孩子成长。家长要改变这种陈腐的观念,更多地学习幼儿的教育经典方法,并借助绘本教育模式将家长与孩子之间联系更加紧密。

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具有小学化倾向是当前社会的普遍问题,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注重其危害,更多地向相关家长进行专业教育宣传,探讨学前教育具有小学化倾向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策略,利用绘本增加学前教育的内容,以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的科学方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图画绘本儿童
绘本
绘本
绘本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留守儿童
图画捉迷藏
六一儿童
图画捉迷藏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