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探微
2021-11-22叶新梅
叶新梅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竹海学校 福建 南平 353100)
1.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要点,并鼓励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验。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借助体育运动来提高学生对不同品质的认识,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奋斗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认识。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来引领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及时克服体育学习障碍,发展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体育训练潜能。另外,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鼓励学生在尝试中发现体育训练的技巧,把握体育学习的窍门,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
2.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小学生不仅要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学习新知识,还要将所有小学阶段的体育知识融会贯通,了解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运动习惯,进而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分析现有的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分析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身体表现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具体教学工作。小学生在学习抽象的体育教学知识时,往往会学习兴趣不高。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会发现多数教师很少引导小学生爱上体育训练,更没有让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品质。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却不能主动的思考具体问题,也不思考体育知识与心理训练、道德品质养成的关系。
3.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小学体育教师只有观察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表现,才能更好地引领小学生探究体育知识,增加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收获。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发现生活化、策略化的体育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运动习惯,进而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1 开展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跟随教师走近生活、了解生活中的心理品质提高策略。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出发来设计观察同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不同表现,并鼓励学生遵守体育运动安全方案,进而降低学生的抵触学习情绪,引起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注意力。在具体的生活化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并就地取材引导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训练知识,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地学习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结合微课视频介绍来掌握田径运动的心理发展过程。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学生是如何坚持完成全程跑步的?”、“微课视频中的小学生具有心理品质?”等问题,随后,小学生会发现“部分学生在视频中坚持不懈的跑步,且用十分规范的动作完成了田径运动。而有些学生在视频中没有遵守体育运动规则,更没有运用良好的呼吸规则来完成体育运动,进而导致该学生无法顺利完成体育运动。”,进而在亲自参与田径运动时保持正确的体育运动姿势,并努力克服自己的体育学习心理障碍。
3.2 开展快乐体育学习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还要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具体的小学体育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趣味自主探究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位置的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以5分钟自由探索的方式开展快乐体育学习活动,引导低年级的小学生思考体育学习活动中运动内容与生活方式、人生观念等相关内容的联系,鼓励小学生亲自走到快乐体育学习活动中观察不同同学的体育训练情况。教师只有设置一定的难度,才能能够激起小学生的体育训练探究欲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鼓励小学生说出自身所具备的优势,进而提高小学生对不同体育运动的认识。小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快乐体育运动的实际含义,还在认识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体育学习体验。最后,教师让小学生分享自己所探究的体育运动内容,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小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可以逐渐理解该快乐体育学习活动的意义,进而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身体素质。最后,教师可以与小学生一起总结自己的快乐体育学习活动心得,分享自己参与体育运动的技巧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不仅掌握了最基本的快乐体育学习活动参与细则,还掌握了如何从生活中发现体育运动知识,进而使学生掌握探究世界的方式。
4.结语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仔细观察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体育训练学习基础,然后积极引导小学生提高对体育运动理论和心理健康表现知识的认识。同时,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采用趣味的教学方法,启发小学生思考生活化的体育运动问题,进而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激发小学生的体育训练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