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21-11-22林志成
林志成
(福建省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 福建 南靖 363604)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是我国提倡的教学原则,也是与传统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因此教师要通过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认知,利用生活实例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1.利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数学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借助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这样在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学生可以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1]。
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直观的理解数学问题,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提出问题:“小红和家人一起去商店购物,妈妈给小红买了10支铅笔,回家途中丢了2只,回到家后,姐姐又将自己的6只铅笔给了小红,大家帮小红数一数她共有多少只铅笔?”让学生进行自主运算,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计算时间。将与生活相关联的元素融入到问题情境中,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生活化情境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完善对数学的认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促进学生养成数学价值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重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认识钟表”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则卡通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如:借助小猪慵懒的形象,制作一则卡通动画,讲述小猪因不认识钟表,加之缺乏时间观,上学迟到的故事,将这样的生活案例作为反面教材,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明确认识钟表的重要性,进而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利用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得数学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学习氛围加大了学生“开小差”的几率,让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飘忽不定,不能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学习效率自然无法显著提高,教师要懂得利用生活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2]。
例如,在“平移和旋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平移和旋转的事例,如风扇、摩天轮是旋转现象,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推拉式的门窗是平移现象,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弥补学生群体间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
“机械式”的学习方式是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在他们的潜意识,学习一直是一项不能结束的任务,他们要在教师的示意下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这样的学习模式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能够体验学习的快乐,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3]。
例如,在“认识人们币”的教学中,由于一年级的学生不具备独立购物的能力,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后,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模拟购物活动,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强化对元、角、分的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购物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生活元素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