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2021-11-22张美玲
张美玲
(安徽省霍山县衡山镇西城中心学校 安徽 六安 237200)
为了促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地将实践与理论进行融合,这样才可以促进数学知识应用程度的上升。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除了要检测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必须还要让学生养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的思维。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开拓思维,提出更加多样性的解决问题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所具有的魅力。
1.丰富设问方式
数学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解题能力,需要从其兴趣角度出发,合理选择数学问题。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与数学知识融合其中,让其结合学习经验,展开问题多样化求解,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比如:讲授“100以内的加法”时,可将班级中的学生人数作为出题素材,为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班级当中男生、女生总共有多少人?”此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分别将男生和女生人数确认之后,求和即可。为培养学生多样化解题能力,还可提出同类问题“我们班教室共有7排,前3排的人数和后4排的人数共是多少?”虽然两个问题内容不同,但是学生阅读之后,就可发现“端倪”,此问题的实质就是求班级的总人数,于是可快速说出结果。
学生对于其身边事物较为感兴趣,上述设计就是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在授课环节,巧妙提问,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使其对相同问题展开多样化求解。需要注意,在学生列算式过程,提醒学生,虽然两个问题的答案相同,但是由于提问方式不同,因此,列式方式也有所不同。第一道题需要先确认班级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之后将两数相加;第二道题需要先确认班级当中前3排的总人数和后4排的总人数,之后加和。在学生解题过程,还需提醒其注意细节,提高其使用多样化方法解题的能力。
2.重视问题信息提取
每个学生都具有其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但数学教材中的习题无法充分符合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导致学生信息提取过程的困难。这也就要求数学教师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一过程可以由已知转向未知,直接探寻所需信息,也可以由未知转向已知,逐步向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靠拢。为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进行激发,在提出问题之后要针对具体问题加以评估。比如,可以将“为什么”、“你是如何思考的”等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具有条理性的叙述思考过程,表述自身观点,还有利于教师获得来自于学生的直接反馈,继而对教学流程和方法进行合理优化。比如:当地某大型商场为了庆祝开业三周年,反馈新老客户而推出“满200送20,连环送”活动,也就是购物满200元,获赠20元、满400元,获赠40元……其中消费最高的顾客共花费8300元。如果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返利,该名顾客最多能获得多少优惠?这相当于打了几折?这一类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数学问题,我会让学生结合假设对其进行分析,综合利用多种数学方法找出最优数量关系,随后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说明。对于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通常需要学生对相应数据进行自主收集与分析,有时还要通过对计算机等工具来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通过对问题信息的有效提取和解决,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3.融合实践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只要同学们在数学学习实践中培养起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意识,就能在面对问题时,主动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问题解决过程,在对问题的有效分析和理解体验等的过程中,去实现对问题的科学分析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包装的学问”这一数学问题实践中,教师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具体的礼盒包装实践活动,去感受和体验要完成一个包装对象的任务,最紧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通过具体的动手实践会发现,要将礼盒的每一个面都用彩色的包装纸包裹起来,这就要求出礼盒的每个面的面积。因此,得出根据礼盒的面积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有了对问题的分析后得出有效思路,先求出各个面的面积再合起来。那么,接下来问题就轻松多了,礼盒的多少、排序等对包装盒的大小的要求各不相同。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实践,展开对问题的多角度分析和思考,学生们在积极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在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下,形成对礼盒包装问题科学而生动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科学分析、有效实践,实现高效学习。
结语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解题策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