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职教集团构建校企合作创新长效机制

2021-11-22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职教利益校企

刘 静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 510900)

0 引言

最初的校企合作源于20 世纪初的美国,其内涵和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对此,最普遍的观点认为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相关企业在技术、人才和效益方面进行结合,利用企业和学校自身的资源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综合型、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十九大报告提出,相关部门要对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深化改革,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使人才培养高度适应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多方面要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促进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改革。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调动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利益共享,并最终构建起创新的长效机制。

1 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的内涵

职教集团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该集团的设立不仅能实现集团内部各组织成员之间在横向、纵向上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还能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并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探索长期有效的校企协同育人发展机制,实现利益最大化。相关研究指出,当前职教集团办学主要有6 种典型的模式,即城带乡的河南模式、1+1+1 的海南模式、县域统筹的开封模式、社区统筹的天津模式、校企合作的天津模式和三二分段的江苏模式,不同职业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以及办学模式都有所不同,校企合作的深度也有所不同,集团内部成员之间所发挥的主体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主要是在技术领域中,根据职业岗位的不同需求,制定针对性较强且开放的校企合作教学课程,其教学内容和组织模式更注重职业化教育。教师队伍由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职教师共同组成,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再如,河南国防职教集团的校企合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构建有针对性的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以订单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以定向职业培训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水平。这些不同的职教办学模式都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方向的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的发展以及创新注入了新的内涵和生命力[1]。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在合作中利益都明显偏向于校方,而企业的利益缺乏有效保障。同时,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明显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在合作共赢以及利益共享方面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分配契合点,没有实现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预期目标。因此,在当前职业职教集团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内涵,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合作模式来平衡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这才是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在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应该坚持以集团利益为主要目标和最高指导思想,在不违背集团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内部合作的管理,实现各组织成员之间的利益共享,并且还要遵循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来完善集团的教育管理模式,找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利益结合点,激发各成员的积极性,以实现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共享和有效合作。

2 我国职教集团发展概况

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其发展在沿海城市也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数量也并不是特别多。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职教集团数量不断增多,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步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新思路和新途径。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出台和实施,我国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以及目标更加明晰,也探索出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及科学化的管理运作模式,不断突出了集团连锁性极强的办学发展态势[2]。在社会经济形态不断发展改革的今天,职教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许多竞争和挑战,在新的格局下也将带来许多发展机遇和创新思路。例如,当前我国职教集团探索出了共建、共赢、共享模式,这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的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新常态和发展机制。

3 我国的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在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的过程中经历了长期的合作探索。当前我国校企合作主要有3 种模式:订单式、工学结合式以及校企互动式。订单式就是企业根据用人需求有方向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以满足企业自身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模式;工学结合式就是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通过教育和工作相结合来实现的一种教育模式;校企互动式就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在资源、利益方面实现互利互惠、资源共享,以培养满足生产、服务和管理等多方面用人需求的深层次人才合作模式。

3.1 合作浅,停留于表面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这件事都只是热衷于顶岗实习这一事项,在深层次的合作方面缺乏创新的探索与研究,其合作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只停留在表面,达不到深层次交流,只建立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订单班与顶岗实习的单一合作模式。一方面,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进行的合作只是将订单班冠以品牌的低层次合作,学生毕业以后仅有少部分留在冠名企业,造成人才大量流失,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长效合作;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中,部分企业只是在需要用人时才会和学校进行阶段性的沟通合作,提供少量实习岗位,没有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3]。此外,高职院校科研创新优势不明显,缺乏科技服务能力的培训,实训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缺乏前沿的生产性实训室和设备。这也是阻碍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原因。

3.2 缺乏健全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制度

在当前的校企合作中,相关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还不健全,大多数是比较零散的,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政策法规作为校企合作的保障,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及措施来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也没有明确规定校企双方在进行合作时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目前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方的利益没有被充分体现,导致企业不愿承担风险,也不愿消耗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校企合作中,以致企业缺乏积极主动性。

3.3 学校内部管理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导致实际校企合作的成效和预期目标不匹配,这不仅阻碍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还极大地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和推进。

3.4 双方利益

从合作的双方来看,在校企合作中,校方由于缺乏对合作的全面认识、长远计划和创新意识,致使合作形式单一且略显保守。在合作过程中,校方的利益保障较多,而企业因缺乏利益驱动,合作积极性不高[4]。

4 依托职教集团构建校企合作的特点

4.1 功能复合型的联盟组织

当前,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转折点,职业教育既要服务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又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思考探索。当前,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不再是单一地完成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还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探索更加科学、系统的发展模式,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当前,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以满足人才需求和发展为主要目标,不仅要实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化,还要注重人才的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快速发展。不光需要职业化的人才,更需要与职业素质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主要目标。因此,当前构建人才发展培养模式应该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地分析和探索,以实现人才向着精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4.2 集团化的管理模式

职教集团从根本上就是要将各组织机构成员之间的力量进行不断整合、强化和凝聚,为其在市场发展竞争中提供支持与保障。从社会资源发展的角度出发,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在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因此,职教集团教育不光要采取集约化的管理模式,整合各方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还要从节约的角度出发,契合当前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进行科学的发展和管理。

4.3 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运作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当前的教育应该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为只有社会和人才协调统一、同步发展,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探索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运作模式,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应联合学校、企业及各组织机构的力量进行科学协调开发,实现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从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双角度出发,相关工作人员应进行创新探索,为促进职教集团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5]。

5 职教集团模式下构建校企合作创新长效机制的策略

5.1 校企互惠互利,利益共享

利益是校企合作不断创新的结果,是各组织机构之间去除投入之后所溢出的部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增收益。利益对合作双方或多方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保证合作中互利互惠、利益共享,才能够实现合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因此,在进行校企合作项目时,要保障校企双方的利益,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利益,以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共赢机制和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方案和制度,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企业在合作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促进校企合作长期运转,实现校企合作的利益共享、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5.2 校企人才对流

校企合作中双方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对此,职教集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不断探索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可以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以及优秀的师资队伍深入企业,进行岗位理论知识培训和职业晋升知识培训;利用学校优厚的师资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为企业发展提供先进的理论技能知识[6]。另外,企业也可以让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专家深入学校,通过兼职授课的方式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提供全方位服务,以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不断促进校企合作长期有效运作。

5.3 完善制度,保证合作双方互惠互利

5.3.1 领导部门层面

在校企合作中,领导应该发挥积极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学校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为他们提供正确合理的引导,除了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来作为保障,还可以为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实现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利益协调发展。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促使三方投身到校企合作发展中,一方面可以给企业提供相关的支持以及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引导、树立校企合作楷模的形式,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风气,对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此外,对于一部分未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或对参加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企业,国家应该利用税收以及政策干预对他们施加压力,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并对积极性较高的校企合作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与鼓励,以保障他们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为企业、学校做好牵引[7]。

5.3.2 行业组织层面

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中不仅要承担着监督管理的责任,保障校企合作企业方的利益不受损害,还要积极发挥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第一,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设立专门的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通过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共同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编写。第二,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校企合作的统筹规划工作,做好企业的信息收集与调研工作,探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向,实现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之间的资源共享,发挥三方的协调、监督与统筹作用。

5.3.3 企业层面

依托职教集团构建的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的专业型技能人才。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应该由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共同构建学校和企业的创新合作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深入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标准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开发以及教材编写等各项环节,将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各项教学模块进行深入融合与挖掘,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也可以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及技能鉴定机构,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技能提升,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培养对口的人才,促进订单班模式长效发展。

5.3.4 学校层面

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制定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该秉持专业的教学态度和管理模式,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为参考原则,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基础,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制定规范的政策、协议,以保证校企双方的合作项目顺利有效实施。同时应明确合作双方在责任、义务、权利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重要事项,制定科学有效的合作管理制度,以约束双方行为,自觉遵守协议的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一方违反,将根据协议受到相应的惩罚。

5.4 构建校企合作“四位一体”技术平台

相关工作人员可利用职教集团内部先进的技术优势,搭建技术研究推广、科技培训服务的多功能一体化综合型服务工作平台,构建定位准确、模式先进、机制完善及考评科学的校企合作“四位一体”技术平台,实现各成员组织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互利互惠,利益共享[8]。

职教集团模式下构建的校企合作“四位一体”技术平台主要是在企业和学校之间,以技术为结合点和共同要素,促进企业技术研究推广、科技培训服务等4 个要素的联系和融合,并且发挥企业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其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壮大和建设师资队伍,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开发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指明方向。同时,该平台可将学校的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力来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带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校企合作“四位一体”技术平台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如下文所述。

5.4.1 以计划、指导、服务为主,行政、监督为辅的组织管理机制

“四位一体”技术平台的运行机制主要分为3 种:行政-计划式的运行机制、指导-服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监督-服务式的运行机制。“四位一体”技术平台是校企合作中的实体运行机制和组织,相关部门应以“四位一体”技术平台为前提条件,实现企业内部和学校之间的资源重组和利用,这不仅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还承担着为参与者谋取利益的双重责任。因此,在“四位一体”技术平台运行机制中,相关人员必须以技术为主要结合点,保障各组织成员之间的利益,实现机构的有效运转以及集团的稳定发展。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应将以上3 种运行机制严格区分开,应该找准它们之间的有效契合点,促进行政、计划、指导、服务以及监督等多种复合型运行机制的形成,为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利益以及合作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根据集团内部的各个章程制定技术发展合作中的年度计划和规划、集团发展的目标、工作重点和收益分配,采取科学、合理的集团化管理模式以及团队管理模式[9-10]。

5.4.2 内外协调的政策机制

“四位一体”技术平台是职教集团为了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促进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以及提高科技培训服务等多功能一体的服务平台。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而且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技术平台的构建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由内而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促进技术平台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和支持[11]。集团内部必须尽量争取到高支持和高投入,达成良好共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促进技术平台的发展和建立,为技术平台的搭建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培训和服务活动的良好政策支持和内部环境[12]。

6 结语

高职教育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促进企业和高职院校协同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应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使人才的培养向着更专业、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文对职教集团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进行了有效探索,并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从职教集团发展的现状、职教集团合作中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共享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为促进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壮大以及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改革创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猜你喜欢

职教利益校企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