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

2021-11-22王兰芬

读与写 2021年2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情境思维

王兰芬

(广东省平远县第一小学 广东 平远 514600)

自主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思维的重要体现。当前,小学生的思维并未发展成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提升学习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鼓励,让其敢于在课堂上发言,表达自身对学习的疑惑,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奥妙,以此更加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提升数学教学效果[1]。

1.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提出心理的疑问。此外,教师也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逐渐具有提问意识,敢于在课堂上提问。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内容时,该内容主要包含两节,先是学习四边形,之后再学习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问题,如“四边形主要包括哪些呢?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四边形呢?”“周长是什么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怎么计算呢?”如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提出问题,增强其自主提问的能力。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的恐惧感

小学生的智力发育和思维方式并未完善,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的恐惧感,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对其提出质疑。受尊师重道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会比较畏惧老师,因而师生之间也就存在一定的隔阂,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想法,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其在课堂中能够能投入更多的热情,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例如,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师可对学生实施个体沟通,询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从中采纳积极有效的意见,让教学方式和模式得到更好地完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和爱护,拉近师生关系,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小学数学学科虽然是基础学科,但其内容也较为复杂,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推理和逻辑思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现和分析重要的问题,并找寻最简单的方法有效解决问题,如此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其用灵活的思维解决多种问题。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数学《找规律》内容时,该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让其学会观察、分析和推理,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学生布置联欢会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你们能够从图片中发现什么呢?图片中的物体有哪些排列的规律呢?”以此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从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推理,得出图片规律为“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又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4.营造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

营造问题情境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精心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知识和技巧有一定的掌握度,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教师营造问题情境应该坚持四个原则,具体如下:其一,设计问题要保持适当的难度,做到既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又能够让学生不惧怕问题;其二,有效衔接学生学习的旧知识和新知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其三,增加问题情境的层次感,问题应该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其四,在问题情境中要适当引入课外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和质疑问题,提升其自主提问能力[2]。

5.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提问能力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下,教育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应教育发展的步伐,注重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同时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自主提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探索和质疑,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情境思维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