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22期
关键词:风俗中学生法治

郭 慧

(安徽省滁州市实验中学 安徽 滁州 23900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华民族伟大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并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继承和创新,使中华文化能够表现出持久的魅力和现代风格。”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中贯彻这一要求表明,教育资源的视野正在逐步扩大,内容正在逐步丰富。通过分析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基层道德和法治纪律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前者分为“道德”和“法治”两个维度。利用适当的教育资源,教师需要寻找“道德”和“法治”的平衡点,以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广度、背景和创新。

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是增强中学生对于主流价值理念的认同意识。主流价值理念构成了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内容部分,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开设的重要目标就是启发中学生认可主流价值理念,牢固树立坚定与崇高的政治信仰[1]。从根本上来讲,中学生只有做到了发自内心认可主流价值理念,才能达到上述的课程实施目标。因此,思政教师应当善于依靠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媒介来感染中学生,启发中学生深刻了解主流价值理念的产生根源,确保中学生能在情感层面上认可主流价值观念,将其作为自身的日常行为指引[2]。

其次是帮助中学生提升分辨是非的能力。中学生本身具有年龄段与心理发育状态的特殊性,因此决定了多数中学生并未形成非常稳定的价值理念与意识。在此种情况下,中学生一旦受到不良的外界因素诱导,则会非常容易产生认知层面上的误区。为了帮助中学生尽快形成稳定与健全的思想价值理念,那么最根本的前提就是启发中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分辨是非,抵御不良的外界环境因素诱惑。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引导中学生接受善良、真诚与美好事物的重要意义作用,因此教师对于优秀文化应当根植在中学生的心灵深处,帮助中学生自觉分辨是非。

2.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目前实施状况

2.1 立足学生生活经验渗透传统文化。在组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生活经验,客观分析学生在生理、心理、智力及其他综合能力方面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求,在了解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工作,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理解的文化教育资源,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2]。

2.2 立足民族风俗渗透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风俗在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广泛存在,在民族风俗中挖掘传统文化,可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此外,了解传统民族文化还能够发展学生社会性,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和朋友在一起》这一课知识时,笔者首先为学生讲述了友情的重要性,并讲述了良好的友爱关系对于他人、社会还有自己的意义。接着,知识延伸时笔者表示友爱需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那么,如何尊重呢?首先,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俗,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尊重,不视图破坏和影响他人的民族风俗。同时,笔者询问班级中的学生都是什么民族的。学生有的回答汉族、有的回答回族、满族。于是,笔者要求不同民族的学生对自己民族的传统风俗进行讲述,以便帮助全班学生互相了解班级学生的民族风俗,进而实现互相尊重、互相关爱,进而建立良好的友谊。最后,笔者又针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和外国民族的独特风俗进行了讲述和讲解,并要求大家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进而实现对于他人人格的尊重与关爱。因此,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民族风俗的教育,并帮助学生在知识了解过程中建立文化和风俗的尊重、包容理念。

经过分析可见,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能缺少优秀的我国传统文化用于提供课堂支撑因素,教师要从新时代思政课文化构建的角度,去挖掘好,结合好,运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完整贯穿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索创新思政课的内容、模式和实践方式,以一种符合中国人精神特质的文化诠释方式,促进青少年接受、理解和认同,并积极践行。这样有助于中学生的崇高人文道德情感得到巩固与树立,增强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以及认同感。具体在实践中,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传统优秀文化内涵的举措需要得到全面的推进,确保在根本上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塑造中学生的坚定政治立场与崇高道德品格。

猜你喜欢

风俗中学生法治
太平风俗美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