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乡村战略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研究

2021-11-22刘红红吴红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4期
关键词:村民数字化数字

刘红红,吴红霞

(1.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2.曹妃甸区委宣传部,河北 唐山 063200)

0 引言

中华文明,因农而起,因农而兴,因农而久远。从《周易》《齐民要术》等农学典籍,到夜观天象、二十四节气等农业智慧,再到都江堰、郑国渠、六门陂等兴农工程,足见我国古老文明绵延不绝的根本就在于农业这个“生命之源”。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华文明发展到今天,依然要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摆到重要位置,否则就会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到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影响到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数字乡村有两层内涵:从静态角度看,数字乡村是一种乡土社会秩序,被作为信息文明时代的一种乡村类型,区别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的传统村落,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呈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特征;从动态角度看,数字乡村又是一种社会变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变化,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制度、手段也持续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化[1-2]。数字乡村是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的时代产物,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大有作为”。

1 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能够创新当下的乡村治理方式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中,基层政府、村委会等组织代替村民行使权力,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被宏大叙事所遮蔽。数字乡村建设具有新媒体赋权与反赋权功能,将催化乡村社会权力、利益、资源等发生变革[3-4]。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时代给乡村治理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推动乡村治理方式变革,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 共享。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农村网民数量达到2.22亿,占整体网民的26.7%,并且年增长率约为6.2%。农村网民数量的增加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便利。人们不能机械地认为数字乡村只是信息技术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应用,它更多的是对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重构,保障村民与村干部、乡镇干部地位的平等性,有力提高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推动村民协商本村的发展策略,减少村民之间的纠纷,建立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从时空维度看,“线下办”向“线上办”迈进,让“数据多跑路”,让“村民少跑路”,实现节约时间,减少空间;从利用媒介看,“纸质化办公”向“数字化办公”延伸,减少纸质资料报送,提高办公效率。比如,“互联网+党建”“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文化”“互联网+商务”等,都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样貌。

2 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能够优化乡村治理结构

乡村治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尤为关键的环节。数字乡村建设,可以破除原有的等级式治理结构,实现村民平等治理村务,也可以有效统筹乡村治理的各个领域,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

乡村治理涉及面广、事多、量大。就治理内容而言,乡村治理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党建、文化、生态及社会等诸多领域[5]。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农村出现很多问题,如“重经济、轻党建”的错误治理倾向。长期以来,乡村基层组织班子成员存在把发展经济作为最大政绩的思想误区,片面地认为加强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数字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乡村干部走出错误治理误区,树立整体思想,意识到乡村治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部分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6]。基于数字化工程的开发,乡村基层组织班子可以将农村土产品、乡村旅游、乡村政务、乡村金融等各领域整合在同一信息化平台,统筹部署、协调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工作,深化村务、政务、党务、事务、商务、服务之间的高度融合,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优势,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3 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能够简化乡村治理程序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重要途径,乡村治理现代化必定使办事服务效能化。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办事流程的数字化、统一化和精简化,提升了办公效率。

通过数字化平台,构建面向村民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智能化、高效化[7]。通过把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公共教育服务、劳动就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险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生活便民服务等事项置于互联网、智能App、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化平台办理,推行“全网办、预约办、远程办”,让村民办事更便捷、更舒心、更放心,有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资源,让城乡居民共享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成果。

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过程要始终把便民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乡村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有效推进审批制度的改革,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高效便民的审批机制。抓住数字乡村建设机遇,大力推进所有审批事项“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力争村民所有审批事项都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实行网上流转,依法依规办理,全程监控,保证从受理、承办、审查、决定和办结各环节全程留痕,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行使。最大限度缩短时限、减少流程、减少材料,努力做到让村民“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对于涉及多部门审批事项,要依托大数据同一平台,推行多部门业务协作合同机制,实施“联审联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8]。建立治理工作协同运行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实施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层层推动落实,进一步优化再造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4 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能够强化乡村治理监督体系

通过数字乡村建设,可以将村务、财务等有关事务放置于数字化平台,方便乡村群众治理和监督。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乡村全范围、全领域的治理。利用可视化界面可以随时进行在线监控,发现异常状况,及时着手处理危机,从而使治理更有前瞻性、预测性和主动性。分析大数据能给人们制定政策带来参考,最大限度降低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9]。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乡村治理数据资源库,完善数据采集、存储和服务系统,发挥大数据优势,整合各种数据,及时了解和掌握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难题与诉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结分析透,使政策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村民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

同时,村民还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民情直通车”,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等,使百姓声音传得远、听得见。鼓励村民对乡村发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行使表达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办事合力,有利于推动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规范性。

猜你喜欢

村民数字化数字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