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有温,育人“无声”
——初探小学班级管理的密钥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31期
关键词:榜样德育班级

张 纯

(江苏省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前言

小学正是学生启蒙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接受学习的最初阶段。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与心智还未成熟,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对小学生渗透德育教育非常有必要。故而,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把握一切时机,采用多样的方法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其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得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成为未来优秀人才。

1.树立榜样,给予正确引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思想、意识与行为上还需班主任正确引导,若是小学生身边有好的榜样,则能使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故而,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行为,可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榜样,积极引导小学生的行为与思想。也可以在班级中挑选优秀的学生代表作为榜样,使其能影响更多学生,让每个小学生能有自己想要学习的目标,在不断努力与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言传身教,对于小学生的德行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日常管理班级工作时,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实际上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时刻注意自身言行,每天的早读课上,为了防止学生迟到,班主任首先要早早来到教室,等候同学们的到来,当学生一个个进入教室,看到班主任已经在讲台上等待自己的时候,学生内心会感觉到一种陪伴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无形的,能够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严格规范自己的作息,向班主任学习,每天早早来到教室。身为班主任,管好班级的内务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比如在维持班级地面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只要有一名学生乱扔垃圾,那整个班级可能都会变得脏乱不堪,所以为了给学生做好榜样,起到示范的作用,平时看到垃圾及时动手清理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看到班主任都亲自维持班级地面整洁了,自己也会检讨个人的行为,向班主任学习,看到地面有垃圾,主动捡拾起来,当所有同学都能够自觉自主维护班级环境时,班级的学风也能够在这些细节过程中建立起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需要教师特别注意,比如对于有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以自身行动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行为。也可以选择优秀的学生为班级干部,不但能对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有辅助作用,还能让所有小学生以此为榜样,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增强小学生对自身品质与素养提高的自信心,并不断约束自身言行与思想。如此一来,小学生在榜样的熏陶与影响下能对自身言行有正确认知,得以塑造健全人格,同时能够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在不断成长中提高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让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渗透更具有效性。

2.关爱学生,和谐师生关系

若想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无形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和谐师生关系,这是最关键的所在。然而由于小学生普遍对班主任有强烈的畏惧感,且极为排斥与其交流沟通,这将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故而,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家庭情况较为特殊的学生,他们通常内心敏感且容易受伤害,班主任应给予小学生关爱,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循循善诱,把握好尺度。同时用温和的态度与小学生交流沟通,给予正确引导,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爱与温暖。比如,班级中通常会有学习成绩较差且沉默寡言的小学生,作为班主任应时刻关注其动态,在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后,经常以聊天的形式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及良好建议,让小学生感受班主任给予的关爱及温暖,此时进行德育教育效果会更显著。在与这些学生谈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策略,根据学生的性格灵活调整沟通的方法。比如对于那些性格火爆,经常与他人产生冲突的学生,教师应当用温声细语的沟通策略,缓和学生的个人情绪,防止学生因为情绪激动而产生反效果。再比如对于那一些平时沉默寡言,表现腼腆的学生,教师应当以鼓励的原则为主,培养学生本身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和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从容淡定。班主任还可以为小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予其鼓励,让小学生能够重拾自信心,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配合。同时不断约束自身言行,久而久之就能提高道德品质及个人素养,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确保班主任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落实更具有效性与意义。这样的沟通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产生的作用是十分深远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收获的这些意见和建议,有可能会影响其后来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3.组织活动,加强学生感受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若想落实德育教育,仅依靠口头讲解显著效果并不理想。班主任应改变策略,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组织包含德育元素的活动。以此将小学生兴趣充分激发,确保全员都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只有如此,小学生才能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影响,得以树立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提高道德品质与素养。

比如,班主任可以开展有德育教育意义的丰富实践活动,在学校内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或图书馆、小广场附近捡拾垃圾,清理校园内部的小广告或口香糖。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校园里面有这么多的“污染行为”,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学会保护环境,更能够让学生树立企业不乱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学生对个人的德行要求。走出教室,到公共场所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清理垃圾与随处张贴的小广告,可渗透环保德育教育;参观历史博物馆,讲解历史故事,让小学生了解更多历史中的代表人物与重大事件,渗透爱国德育教育;定期组织小学生观看德育相关纪录片,并开展德育主题班会,让小学生进行演讲或辩论,使其能有发挥的平台与机会。如此一来,能让小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助力其正确价值观与思想的树立,让小学生得以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个人素养,确保德育教育的渗透更有意义。

4.家校共育,保证德育质量

在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德育的时候,教师必须明确,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学习道德内容是同样重要的,二者并行不悖,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学习文化知识,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道德内容。而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情况已经在多年来的德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证实,然而,如何保证德育的成果依然是很多小学教师需要深度探索的问题。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学习德育内容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深度有限,意识不到德育的重要性,这时为了保证德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转变教学理念,引入家校共育的教学思维,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德育的环节中来,共同推进孩子的成长。

例如,平时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很多和德育有关的知识。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例,上课的时候,教师通过统计就发现班级内部很多学生到了小学阶段,依然没有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维,很多事情都必须要父母或者长辈代劳才能够完成,甚至有些孩子在家中连水果都不会洗,每次都是等爸爸妈妈洗好水果以后端到自己面前才肯吃。这些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与发育,在此背景下开展德育工作,教师要教会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基本思想,不要总是想着依赖他人。教师可以一边讲解自主动手的好处,一边教会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小家务,比如让学生学会洗水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尝试在课堂上模拟洗碗或者扫地擦窗,这些课程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本人的动手能力。

需要明确的是,教学以上知识除了在课堂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外,教师也要注意做好家校联合,将课堂上教学的内容告知家长,让家长在个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有些家长总是喜欢将所有的家务都做好,不让孩子做任何的简单劳动。这种教育理念本身是不太妥当的,经过家校共育教师对家长进行了有效引导之后,家长应当寻找时间,将家庭中的一些小家务慢慢过渡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能够在家庭生活中获得一些劳动的成就感,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和任务,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是需要家长的实时监督,在家庭范围内把握德育并不是增强家长的负担,而是由教师辅助家长完成道德教化的任务。开展这样的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德育的质量切实保证,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每一部分德育知识都能够得到落实。

总结

德育教育是目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同时,应采用多样的方法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比如树立榜样行为,懂得关爱学生以及组织活动,以此正确引导小学生,使其能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得以提高道德品质与素养,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让班主任德育教育更具有效性与意义。

猜你喜欢

榜样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无课日”
班级英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