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视阈下我国高校德育培养目标与可行路径*

2021-11-22阚玉双

读与写 2021年31期
关键词:历史性马克思德育

阚玉双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近年来,德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双全育人”的全新德育和人才培养格局正在逐步构建和完善。当今时代,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高校承担着“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面对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剧变,高校必须要顺势而为,不断优化德育体系和培养目标,切实提升德育质量,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

目前,我国现有的德育研究视野实际上是奠定在传统哲学教科书和西方哲学基础上的,这就导致了这样的德育视域中缺少马克思的实践观念,导致了高校德育质量无法得到本质性的提升。在德育体系和培养目标构建过程中引入“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的主要含义和时代特征

1.1 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的主要含义。马克思在其代表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这个思想是马克思重要的思想之一,并且将个人全面发展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马克思是在充分考察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康德“世界公民”思想、黑格尔“世界历史个人”思想等德国古典哲学的观点,从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与解放的角度提出了该思想。

在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之中,他超越了传统历史研究中的地域、种族、文化的界限,以更加广阔的世界性的视野审视个人发展与历史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生产、流通、交往更加具有全球性特点,时代发展的历史已经成为了各个不同的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历史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自给自足的社会结构,造就了世界市场、世界文化、世界民族等概念,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在资本的驱动之下,多元化的交往主体突破了传统局限,在世界各地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都体现出了这个显著的特点。特别是在精神领域,传统的民族文化已经突破了地域限制,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精神文化产品实现了高度融合,并最终演化成了世界性的文化产品。马克思精确地预测出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在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客观总结分析和对时代发展进程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马克思注重分析和研究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与世界历史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个人究竟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什么作用,个人自由充分发展会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都是马克思关注的问题。通过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进行考量后,马克思认为对个人的研究要突破地域、文化界限,站在世界历史这个更加广阔的视角之上进行全面审视,考察与之相关的“一切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揭示出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个人自由解放等一系列规律性问题。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产生劳动的异化,摧残人性,阻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他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之下才能彻底打破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对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影响,个人解放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进程,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矛盾冲突之中,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科学性和革命性,并已经被时代发展实践所充分证明。时至今日,“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依然具有极强的时代价值。

1.2 “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的时代特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国之间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地球村”时代已经真正来临。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已经被当今时代发展实践所充分证明,这个思想也彰显出一系列显著的时代特征:

第一,“世界公民”是当今时代发展所面临的普遍现象。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和冲击之下,越来越多的跨国集团公司开始出现,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人类社会交往方式的显著变革,人力资本市场体现出非常鲜明的全球化特点,人才已经成为了决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个人的生存方式也越来越体现出公共化的趋势,大量的“世界公民”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是世界的区域化隔阂正在不断消除,反之一种全新的“公民社会”却正在不断形成。个体不可能再脱离社会群体独立生存,势必会按照个人的属性纳入到“类人群”之中,过着模式相近的“类生活”。个体在“类生活”模式下生存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认知就相应地产生出来。这就要求世界各个不同民族、文化的国家必须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全人类总体利益为价值取向,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突出性问题。

第二,现代社会知识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容易造成人的新型“异化”。现代社会知识爆炸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这就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量的新知识、新技能造就了越来越多的新型知识人才,这些人才凭借渊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信息认知处理能力正在摆脱传统物质世界的控制,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角。正如马克思提出“世界历史性个人”这个命题相似,资本主义时代产生了“人的异化”现象,这种知识和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容易造成对个人的新型“异化”。

第三,人类世界主体不安全性因素正在逐步增多。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的加速扩张给世界传统的发展格局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商品经济的无限扩张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利益冲突,给人类社会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现实世界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造就了“单向度的人”和人本身的异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在不断满足日益膨胀的发展需求之后,人类对自然秩序的敬畏之心将不复存在,资源枯竭、环境破坏、战乱、瘟疫、自然灾害、传染病等正在全球肆虐,主体的不安全性不但没有相应地降低,反而正在不断升高,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进入到了新的矛盾和困局之中。

2.现阶段高校德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结学界研究,现阶段高校德育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突出性的问题:

2.1 德育总体水平还不够高,没有实现与专业教育同步发展的目标。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高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专业教育质量总体上稳步提升,从高校总体数量、招生录取人数、办学经费投入等数据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但是,从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来看,专业教育与德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很多高校存在着专业教育改革发展速度快、德育体系更新慢等一系列问题,德育的指导思想、教育模式等长期得不到有效更新和完善,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2.2 德育不能完全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依然存在德育质量不够高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一些高校学生组织中有所折射,论资排辈和按等级排序等问题依然存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学生中官本位和等级本位观念依然存在。此外,很多高校中发生的校园欺凌、恶性伤人、散播不当言论等案件也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着道德冷漠、价值虚无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只是出现在高校内部,更是全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说,现阶段国内高校的德育还不能完全从根本上解决所有实际问题。

3.如何将“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融入高校德育

有关“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与我国的德育研究相互融合,实际上就是在德育体系构建、德育的历史定位问题、中国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确定我国德育的培养目标中,引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具体来说,应当坚持做到如下几方面:

3.1 确定我国德育所处于的历史方位。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的德育仍然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是典型的马克思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在德育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充分尊重德育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明确德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主要措施等。对于德育教师来说,既要将当代中国所处的特定时代特征讲清楚、讲透彻,又要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沿革与世界发展的进程融入到德育过程之中,让学生更加明确个人的时代价值、时代发展对个人的影响,更好地消化、吸收德育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更好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地位。

3.2 科学系统地阐述“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的理论内涵。要向学生系统阐述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其作为德育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德育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全面融入“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例如,教师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就可以将“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系统讲授“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由来和思想基础,更加深化学生对这个重要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3.3 突出德育教育的实用性。鉴于目前国内研究缺乏历史向度和世界维度的情况下,使得目前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准确捕捉中国目前的德育问题。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世界历史性个人”思想,深入我国的社会历史进程,深入挖掘德育问题产生原因、实质以及客观表现等。尝试提出从克服官本位和等级本位等弊端,克服道德冷漠、价值虚无等意识方面解决目前的德育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分析和思考这些共性问题背后的成因,学会利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思想认识,将个人成长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当代青年学好党史国史,关心祖国发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要避免被“异化”成为“单向度的人”,又要胸怀世界,树立全新的观念。

猜你喜欢

历史性马克思德育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肃然起敬——写在圣地延安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之后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张睿智设计作品
苏学的历史性定位与新时代价值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