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参与课堂,学会自学探究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21-11-22林小苗

读与写 2021年28期
关键词:算式自学课本

林小苗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成功中心小学 福建 泉州 362261)

1.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仅仅需要设置一些趣味活动,还要刺激学生手、脑等各种感官,缩短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晦涩的知识不再变得难懂,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是主动的参与者,不被学习框架所限制。

1.1 让学生放胆问。“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对于学生课堂思考和学习理论都有着重要意义。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就有了发散思维的方向,也有了主动向前、探索的动力。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将对知识的熟稔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挖掘问题背后真相的质疑过程。比如说学习数学平行四边形这一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可以借助学生手动制作的木条,进行拉伸,教师对于平行四边形提出问题:在拉扯木条的时候,有什么思考吗?同学们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提出一些不同见解,比如说:①平行四边形在角度不同时的形状代表了什么?②平行四边形在改变形状时,高度会发生变化吗?③变形过程中对边的长短有变化吗?④平行四边形比较容易变形,那么在生活中一般如何使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机会,也便于学生在认知中不断提升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再比如说,之前教授过的“年、月、日”这一章节,一位学生对于课本上的词汇进行了思考,指出四年一闰的说法为什么使用“通常”这个连接词,有效的质疑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索,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1.2 让学生放开说。如今,中小学都在落实素质教育,希望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课堂体系搭建,为学生提供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法的渠道,让他们的思维不断发散,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理念引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比如说,可以在课堂学习中设置一个“有话直说”环节,当学生有问题、有想法时,就可以直接举手发言,邀请其他同学一起参与到讨论环节中,或者是提出比较有难度性的问题,让老师来回答。例如:在对于除法算式进行总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自主上台进行算式总结,一个学生的表现比较优异,先在黑板上写出了三个典型的例子,引导同学们一起和他分析这些算式的形式、计算方法等等,还拓展了算式本身,找到了一种新的算法,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再比如说,学习数学课程中的“分数除以整数”这一内容时,教授教师问谁可以帮助老师总结新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每个同学都想尝试发言:有的学生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的具体方法,并可以熟练运用,就是先用分子去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子,不改变分母;有的学生说分数除以整数时,可以直接利用倒数来计算,这样计算的速度可以快速提升;也有一些同学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计算,可以提升计算的准确度。这时,教室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老师可以加以引导,表扬已经发言的同学,然后按照不同的情况来进行算式划分:在分子为整数倍数时,可以选择第一个同学所说的方法;不是倍数情况时,可以选择第二种方法来进行计算。这样最后的总结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自己大脑的感官,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促进思维体系的形成。

1.3 让学生放手做。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时,抽象的概念比较晦涩难懂,所以更重视以直观的形状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视觉感官体系,从多个方面获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全面认知。在学习数学课程分数的相关知识以后,教师为每位同学都发放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两等分方法,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兴趣,每个学生都开始主动去尝试,对于这项学习活动有了充分认知。最后,在活动的结束后,教师告知学生这一活动最后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所有折叠的痕迹最后都交汇于一点。布置课后作业为:将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纸折成四等份,有几种方式,第二天上课让同学们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2.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起具有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自主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现代数学教学的方式,不能单一的阐述概念,需要结合活动特色,多元化的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在学习中思考,体现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去探究知识背后的奥秘,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学习。

2.1 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让自学探究活动的内容鲜活起来。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到一起,就可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当教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到一起,就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到一起,学生的学习内容才是鲜活的、灵动的。在编写课程内容时,教材编写者往往自身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感同身受学生本身的见解,所以教程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应当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课程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需要从学生已经学习到的知识体系出发,搭建新的学习活动,多元化的让学生感知知识的魅力,深入探究。

例如在学习数学课程“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一章节时,教师先是设定了一个基础的教学情境,在过新年的时候,为了准备一个相关主题的画展,需要贴上一些美丽图片,应当如何设置画框呢?对此,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应用结合到一起,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于这项活动的兴趣,满足了课题的学习需要。

此外,学生在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以后,有了固定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和生活联系到一起,不断拓宽知识面。

2.2 整合看书自学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多种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自学探究中飞起来。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可以通过阅读课本,还可以通过建模实验、数学交流等形式,因为数学的学习不仅仅考验的是脑力,还有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实践,动手意义也是很显著的。如果只是从书本中学习知识,那么很难让学生打心底里接受数学,感受到这门学科本身的魅力所在,会困于框架之中,思维受到局限。因此,在开展自主研究活动中,需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概念变得具体化,实现与生活的紧密连接,让学生先自学内容,然后再质疑问题;或者是先提出问题,在按照问题的内容来参照课本思考,参与到数学讨论小组中,寻找新的解题思路,教师应当提供一些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把多样的学习方法来穿插到学生的思考活动中,丰富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内容,构建发散性数学思维体系。

比如说,我校一位老师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这一内容时,按照学生已经积累的知识,提出了一套大胆的思考活动形式,将其纳入到教学环节:先是让学生主动去联系,然后预习课本知识,如果计算的结果出现偏差,同学之间的结果各不相同,那么就需要积极讨论,思考什么样的解法是正确的,在提出疑问以后,主动去验算,去寻找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主动去探究。教师使用小棒让学生去研究这一问题,在经过思考以后,学生们说:3捆小棒平均分7份,每份如果要合成一捆,那必然是不够的,但是如果将30根合在一起,就可以用0来表示最后的结果。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主动去提问,增加了知识兴趣的浓厚度,让知识寓教于乐,学生不仅动手操作,还强化了想象,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与了解,让知识内容纳入到教学探究活动中。

2.3 充分挖掘自学中的探究因素,让自学探究活动的内涵丰富起来。自学探究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是培养学生主动去思考的习惯,其次,让学生不断去挖掘知识背后的真理,不断去创新、去深入探究。我认为自学可以促进探究发展,探究也是自学的基础之一。如果只是单一模仿之前的活动形式,那么思维很可能会固化,对于书本上的内容也只是一知半解,知识的学习必然是不牢固的。真正的书本学习应当是不断深入研究课本,多次研究,不断拓展。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对于知识了解的更加透彻,而这离不开自主学习。因此,自主学习和探究应当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深入挖掘课本背后的趣味,才能强化自主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程时,需要全方位了解三角形的种类,而这一课程的学习,绝不能浅尝辄止,需要教师的引导还有学生对于这一内容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位老师在学生自学以后,让学生先说如何判断三角形的种类,学生会做出回答:有些学生说因为直角和钝角比较好区分,那么就可以先判断是不是直角或者钝角,不同的角度则对应不同的三角形形状,这样就可以判断了;有些学生说三个角要同时看,如果全部都是锐角的话,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教师针对于这一学生给出的答复快速反问道,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就可以直接断定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学生出现了犹疑。此时,另一个同学快速回答说不能,因为不管是什么三角形,内部都会存在一个锐角,所以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为了深化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对问题的讨论:遮盖住三角形的一角,让学生去猜测形状,又是如何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思考。

还有在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时会提出一道与水果店有关的题目“水果店运来760千克苹果,其中梨比苹果少150千克。那么这两种水果一共有多少?”课本提供的算法只有一种760+(760-150)

师:刚才同学们在仔细研读了课本以后,已经知晓为什么算式中需要添加小括号,大家对此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可以积极发言。

生1:老师,我认为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题形式。

师:哦?大家认为呢?

生2:我同意:如果将760-150的差值作为加数算式中的一部分,760作减数,这样也可以快速列出算式。

生1(急切地):我的方法和他不一样,改变一下数字的顺序和加减号也可以得出结论。

师:这样列式到底行不行呢?请大家讨论讨论!

这时学生们都很兴奋,这个问题激发了大家对于学习的思考,大家都持有不同的意见,最后学生们集思广益,还提出了算式中应用乘法的形式,更好的计算出了结果。

随着课改加深强度,课本内容越来越多元化,给了学生很多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以激发学生内在的能动性为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不仅仅从课本方面学习新知识,还要从生活中有所得,有所知,加深课堂的学习深度,强化学习内容记忆。

3.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新时代课改背景下如何加深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在课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真正成为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的新时代青年,探索新知,获得启发。教师也应当有寓教于乐的理念,积极探索更多新形式的课程体验方式,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

猜你喜欢

算式自学课本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