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民航高校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的思考*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28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管制员空中交通

向 征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四川 广汉 618307)

在进行“双一流”[1]专业建设和“新工科”[2]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民航高校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与发展。在民航高校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航高校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从2020年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教育部开始在全国开展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5]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标,这为民航高校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以交通运输专业的《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课程为例,介绍了该课程在创建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过程中的经验,并提出了后续的建设计划。

1.课程介绍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交通运输专业是以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为目标的民航特色专业。近年来,交通运输专业相继被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空中交通管理基础》是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1996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开始招收交通运输专业(空中交通管制方向)本科生。同年,《空中交通管制》课程细分为《空中交通管理基础》、《机场管制》、《程序管制》、《雷达管制》等四门课程,合称为“空中交通管制系列课程”。

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能初步地掌握空中交通管理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具备基本的管制工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空中交通管制方面的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以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民航交通运输新工科专业人才为目标,在满足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相关资质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搭建“教室+网络+一线”的多维度教学课堂,着重提升学生的以下三种能力:一是运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各种理论与方法对空管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以及优化的能力;二是将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空管单位运行中的实践能力;三是在对空中交通实施管制指挥时的安全效率意识以及沟通协调能力。

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的课程团队始终以培养能够保障民航飞行安全与效率的交通运输“新工科”人才为目标,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改革动力,以“宽基础、合标准、强英语、重实践”为教学理念,多年来持续地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建设。

2.教改特色

空中交通管制员在保障民航飞行安全和效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民航飞行架次的逐年高速增长,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课程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仅注重学生对各种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空管的工程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欠佳,难以满足空管一线单位对毕业生的用人需求。面对以上问题,本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本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具有鲜明民航特色的“宽基础、合标准、强英语、重实践”教学理念。本课程提出了“宽基础、合标准、强英语、重实践”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这类民航复合型人才。“宽基础”是指课程的知识体系显著地拓宽了学生在空中交通管理方面的理论基础的深度和广度;“合标准”是指课程的内容严格地符合我国对空中交通管制员资质的相关要求;“强英语”是指课程的中英文双语授课形式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英语能力;“重实践”是指在教学中引入空管一线运行单位实地教学以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新颖的“教室+网络+一线”多维度教学课堂。本课程打破了以往单一以教室为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分散到了“教室+网络+一线”多维度教学课堂之中,有效地拓展了课程教学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3 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英双语教学形式。本课程在课前预习教材、上课课件、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等各个教学环节均采用了中英双语形式,满足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对空中交通管制员英语能力的要求,为学生日后参与我国民航的国际化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

本课程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课程内容既满足民航交通运输新工科建设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又符合国际民航组织以及中国民用航空局在航空人员执照管理相关规定中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资质要求。首先,课程团队根据我国民航的行业规范,并结合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组织编写了适用于本课程的中英双语教材。随后,完成了与该教材配套的中英双语形式的标准教案、多媒体课件以及习题库。同时,课程团队还搜集整理了与本课程的知识点相关的空管一线实际案例,以便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中。另外,本课程还初步建成了包含基本教学资料的网络学习资源,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使用。

本课程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的显著特点是搭建了“教室+网络+一线”的多维度教学课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在每一次课前进行预习,带着疑问来听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中英双语的形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并且采用案例讨论、课堂练习等多种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手段,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课后通过布置作业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学生通过浏览本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可以随时使用课程课件、教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本课程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有效地打通了院校与空管一线单位的交流渠道。一方面,在我校各个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开辟第二课堂,让一线的空中交通管制员给学生实地讲解空管理论知识在实际空管运行中的应用情况;另一方面,聘请民航局空管局的高级教员到我校进行实践教学和学术讲座,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在空管一线单位所使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存在的还需要解决的工程实践问题。在学生完成了理论知识学习,并且基本了解了空管一线的运行情况之后,为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各种基础知识来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学生还需要完成本课程所布置的课程设计题目,作为学生成绩评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为了更加全面、合理、有效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本课程将传统的“30%平时作业+70%期末考试”的成绩评定方式,拓展为“5%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15%课程设计+70%期末考试”的成绩评定方式。其中,课堂表现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情况,平时作业考察学生对重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设计则考察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解决空中交通管理中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教学效果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在课堂上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讨论的场景层出不穷,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透彻。二是学生的整体成绩相比教改前明显提升,不及格率明显下降,根据学生评教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内容深浅适宜,教学模式新颖独特,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成绩评定综合全面。三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空管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英语能力较强,符合他们对空中交通管制员资质的要求。这些毕业生通过空管一线单位的岗位培养之后,能够很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空中交通管制员。

5.总结与展望

尽管《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课程已被评为四川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但对照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的标准仍然有一定差距,需要通过持续地课程建设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本课程在今后五年的持续建设计划包括:完善和更新各类教学材料,例如教案、课件、标准、规章等,以便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授空中交通管理中最新的理论与技术;在修订教学材料的工作基础上,出版新的中英双语教材以囊括空中交通管理中各种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标准;拓宽与空管一线运行单位的交流渠道,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到空管一线运行单位实地了解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各类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搭建完成线上教学平台,将部分课时转移到线上进行教学,发挥慕课的优势;建设本课程的教学型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中得到实践。在完成以上课程建设工作之后,本课程将有望成为民航高校的一门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交通运输专业的“双一流”专业建设和“新工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管制员空中交通
基于工程认证的一流本科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空中交通管制员疲劳分析及对策研究
空中交通管制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控制塔
浅谈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飞机起飞了》
大数据时代的本科数据挖掘课程建设
机场平行跑道容量评估模型研究
美国跨学科本科课程探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