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的建设研究*
2021-11-22牛园园
牛园园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27)
学分银行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为打破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刚性学分制度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其利用统一学分制,对专业、学科、系统划分的教育成果进行评估。通过客观评估建立专业学校之间公平科学的教育交流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且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包括高职院校在内,它是最基本的成绩评估系统,学分银行制度,帮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受学习时间的制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1.百万扩招环境下学分银行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学分银行制度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它使学生能够更直接、更高效、更便捷地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打破以前存在教育中的局限。学分银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以及社会需求的不同,统一学分标准,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丰富教育内容的科学创新,使高职院校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满足教育团体的学习方法的客观需要,并且在教育团体中很受欢迎。
百万扩招的教育新形势,既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突飞猛进的战略机遇,也对高职院校有限的教育资源、薄弱的教学条件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学分银行这种创新教育模式,能够实现高职院校之间通过统一的学习评价标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基于学分制度的学习证明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塑造,为将来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扩招100万人的教育局势,不但是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机会,也给高职院校较少的教育资源、较低的办学条件带来了挑战。实施学分银行制度,学院之间统一的学习评价标准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相互补充,而且学生的学分认证,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模式的制约因素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学分银行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自由,让学生不再局限于特定的专业,或是锁定在特定的班级。采用学分银行教育模式,将消除传统意义上的所有学习限制。例如学生不用区分学校,没有课堂内外的区分,没有事时间、地点、专业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最符合自己职业规划和目标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不过,学分银行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收到限制。
一是,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或者是高等教育,使用的都是应试教育模式。长期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很难发生改变。学分银行尽管已经突破原有教育模式的教育体系,但是仍然不能彻底和应试教育分开,所以不能将学分银行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
二是,学分银行的学习模式具有动态性,它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空间更大,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不过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容易让学生降低学习效率,发生学习不通透的情况。它还将减少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对老师教学能力的巨大考验挑战。部分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进行教学能力培养,因此教师教学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教师也就达不到学分银行模式的要求,因而从内心对学分银行模式产生抵触[1]。
三是,学分银行自身功能系统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学分银行系统的基础是信用积累和学分交换,学分银行系统的优点是能够实现终身学习、无学校之分、无限学分。不过,能够实现这一点的重要条件是教育机构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按照统一的衡量标准可以相互认可学分,这需要建立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在教育管理和就业管理方面也要给予支持。这是一个具有完整性的工程,现在的教育系统很难全力支持学分银行。
四是,资源投入缺乏。学分银行制度要顺利实施,政府必须投入大量资金,不断积累经验,确保学分银行越来越成熟。同时,现有高职院校的课程布局和课程设置软件陈旧,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重叠、资源匮乏没有实现共享,致使人力物力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此外,学分银行的平台建设、人员分配、新课程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也限制了学分银行的使用[2]。
五是,缺乏国家级认证机构。学分银行提供了学习成果识别、积累和转换功能,转换的结果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因此,具有教育资质的独立第三方身份被教育部门认定为认证机构。应受到法律和政策的认可和保护。国内学分银行制度使用时间较短,不过因为没有国家级的整体设计和布局,设立了学分银行认证机构的省份很少。从全国领域来看,学分银行的建设不集中,具有地域和自愿的特点。
六是,没有相关政策法规作为支持。当下,部分省市试点部门颁发了学分银行相关政策法规。如江苏出台了终身教育银行管理办法,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终生教育学分银行兑换的暂行规定等,但是,由于国家层面没有鼓励终身教育的法规,所以学分银行在我国没有法律保护。
3.大力扩招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实施学分银行的路径策略研究
3.1 建立规范化的课程学习与考核制度。完善课程标准,让学生以学业为目标,在自己的具体要求范围内自由选课,提升专业针对性。学校需要健全评价标准,特别是学历证书、文凭及相关职称等级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学分银行不是绝对自由的,而是有任务和要求的自主学习[3]。
3.2 健全的制度支持。健全的制度是学分银行在高职院校高质量高效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机构在制定本地区高职院校课程标准要充分根据专业性、教育地位,学习特点,采用多元化的课程标准,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实现人才的综合能力提高。促进人才个性化的形成。例如,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组织专业技术竞赛和创新,激发学生的行动精神[4]。
3.3 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客观的学分认证机构。学分认证是各学校同行对学分银行体系进行认证的基础。学分认证机构为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可以从美国或韩国等取得成功的国家学习学分认证机构的设置。例如,美国的学分认证机构有地区和国家两种方式。地方机构只对公立和非营利学校进行学分核查,而国家机构只对营利性和私立学校进行学分核查。管理部门采用这种方式区分学校,可以促进学分银行模式的普及,减少了流程限制和障碍,避免了由于不同培训模式混合导致的认证复杂性。韩国信用认证机构不仅进行综合审查,还以法律的形式制定严格的规定,对认证机构进行监督和审核。从违规行为、认证服务有效性、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等方面采取淘汰制,使认证机构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我国高职院校建设学分银行,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借鉴两国取得的经验,建设出适合我国的学分银行认证机构[5]。
3.4 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特点构建学分银行模式。高职院校等都有其独特的办学特点,特别是在100万规模扩张基础上,在利用和完善现有教育资源方面,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在建设学分银行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需要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并提高就业率,学分银行模式充分整合了学生参加专业学习课程、校外实践实习、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创新创业项目等所需技能和职业资格考核,以及合理的学分转换标准来实现转换。
3.5 采取多种方式鼓励高职院校自主开展学分银行建设。高职院校作为学分银行教育模式的主要参与者,鼓励高职院校对学分银行制度进行探究和创新。在不断的尝试和变化中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找到最合适的学分银行运用方式。例如,根据教育机构鼓励开展学分银行进行试点运行的策略,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和其相关学术研讨会、学科宣传培训、高校试点活动等,依靠大家的力量,吸收经验,教育部通过总结和不断提高认识,积极推动学分银行试点政策的实施[6]。
3.6 重新构建课程框架体系。课程必须包括必修和有限的选修课和任选课。不但要把握好总学分的分数,而且不同课程属性的课程学分要合理分配,选修课的学分不要过少。如果我们的总成绩太高,选修课的成绩太低,学生就没有太多的空间和时间来选择课程和自主学习。在课程框架内,“开放平台课群+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核心课群+专业特选课群+选修课”的框架体系,不但满足学分制,也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好的体验。也可以帮助专业群体的整体组织建设,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以及适应市场变化需求,提高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学院的“学分银行”采用统一的综合评估标准来确认学习成果和进行学分转换,让人们获得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都能得到社会认可。这有助于开发人们的潜力和优势。高职院校还必须开展学习成果认定工作,确定学习成果认定项目。例如,学校根据学生的水平、年级和难度,通过各种认证、专利、出版作品、竞赛奖励等方式,建立学分转移标准。在此基础上,学校识别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为不同属性的学科转移学分。这样设计和实施学分制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意愿。并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优质就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利用外部学习资源,提高相关系统的运行绩效和可持续性。由于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和管理服务能力的增强,学习者选择的“自由度”逐渐增加,相信学分银行模式会得到扩大,从而更好地发挥学分制度模式的作用[7]。
3.7 在体现“选择制”的同时,还要把握好“自由度”。在学分制的设计理念中,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表现学分制的中心体系。选择专业、学科、证书的主动权要掌握在学生手中,但选择的“自由”要受一定的条件和能力的制约,如上述职业选择范围、学科选择条件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学分银行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多方面的限制,不过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定会消除这些限制因素,为学分银行教育模式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其顺利实施。同时,对学分银行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个优秀人才,提高高职院校让毕业生的就业率。所以高职教育要坚持自主探究为主、学习借鉴为辅的路线,把我国高职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