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2021-11-22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涂山小学周丽珍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涂山小学 周丽珍
思维导图是指借助框架、色彩鲜明、层次分明的类属关系等来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使得知识点更有逻辑与条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与理解。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灵感与写作思路往往都是昙花一现的,很难形成系统的逻辑,而利用思维导图则能帮助学生将思路串联起来,从而学习如何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一、运用思维导图,形成框架思维
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发现学生总是将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一大障碍,许多学生在听到写作任务时愁眉苦脸、叫苦连天。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应注意关注学生框架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以大局的角度思考并尝试对整篇文章谋篇布局,明确“我要写什么,每一段应如何展开,段与段之间应建立怎样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考虑写作思路,明确写作框架,教师带领学生塑造了文章的“骨架”,剩下的任务就是在骨架之间填充“血肉”。
例如,在开展《我的“自画像”》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放思路并思考:“我要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如何展开叙述各个方面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要写的内容记录下来,并且用填关键词的方式汇总,理清要写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在学生头脑风暴之后,教师则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来为学生介绍如何进行人物描写。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项羽这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从项羽的性格、作战天赋等方面带领学生健全对项羽的认识。随后,学生也开始尝试从第一段开始规划自己的写作框架,如第一段主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外貌,同时备注下相应的关键词。第二段则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人格魅力等。第三段则可以介绍一下展现自己特点的趣事,以使自己的描写生动而形象。
通过本节课,学生认识到在下笔前要进行缜密的思考,对文章布局进行相应规划,文章可以从面到点,再从点到面,进而实现完整而全面的描述。
二、运用思维导图,厘清写作思路
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如果将写作过程完全交给学生而不去进行相应的引导,那么学生在写作时难免会遭遇思路陷入僵局的窘境,因此,为了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思路能保持畅通,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不妨运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写作内容,提升写作质量。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作文的内容设置、写作语言、要使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及文章分段形式。在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与联想,呈现出独特的文章内容。
例如,在进行《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时,教师应为学生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如“你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什么风俗习惯呢?你最喜欢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渊源?在这个风俗习惯下你们经常进行的活动是什么?说出你喜欢这个风俗的理由”经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草稿上根据问题分列该框架并尝试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用几个句子或者关键词来完善框架。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明确了这篇课文要写什么,且所写内容丰富而与主题逐步贴合。
通过本节课,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明白了写作时只要想清楚几个关键问题,并罗列出相应的要点,写作内容就会逐渐丰满起来。
三、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思维
在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整理写作灵感,积累写作素材,而学生在写作时总是处于接收想法的阶段,不断接受教师的指导。对此,在结束问题为导向的思维引导之后,教师需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头脑风暴,说出自己的想法,明确写作内容,收集写作灵感。
例如,在进行《我来编童话》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自己想要写的童话主题,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发散思维,讨论如何设计剧情,怎样设计童话情节等。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确定了要写王子、公主式的童话爱情故事,有的学生则想要写勇士克服困难寻找宝藏的奇幻冒险童话。
通过发散思维,学生的一个两个灵感发散与汇聚成了系统的写作思路,面对写作时学生终于明确将要写什么,如何安排情节,将文章变得生动而有趣。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思路,在该思路下,学生能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进行高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