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文为源,激活作文之水——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22安徽省颍上县六十铺镇车站小学
安徽省颍上县六十铺镇车站小学 刘 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两种现象:学生像小和尚念经一样读课文,漫不经心;写作文时,很多学生挖空心思也不知道该如何写,感到文思枯竭。学生的阅读与作文能力低下,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心病。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文之源,来激活作文之水呢?
一、指导学生分析文题以提高审题能力
许多学生往往在看到作文题目时感觉茫然无措,不知从哪里入手,这是对作文题目不理解或一知半解,只能生搬硬套。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文本题目的分析,来指导学生分析题目,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逐渐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审题的技巧,在写作文时就能围绕题目展开。
如在三年级作文《我的爸爸》的写作之前,我通过《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审题。
首先,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几幅树林中小鸟的图片,再展示几幅人与小动物在一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这样就将课文的写作背景展示出来了。接着让学生看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都有谁?他们去了哪里?他们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回答课文中有哪些体现了父亲爱鸟、懂鸟的语句,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对小鸟什么样的感情。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课文中虽然没有直接说父亲爱鸟,却在表述中流露出父亲对鸟的了解,还有父亲对鸟的爱护之情。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题目的中心思想,进而明白课文为什么这么写。大部分学生也就基本明白《我的爸爸》该如何去写。
二、指导理解课文立意以提高写作的立意深度
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之所以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越加闪亮,那是因为作品有着深刻的立意,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历久而弥新。因此,通过笔者对课文的阅读教学与指导,学生掌握了课文写作的立意。
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课文内容设计了三个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立意:
(1)作者在写父亲时为什么要写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感情?
(2)读了这篇文章,你会联想到环境保护问题吗?
(3)为什么环境保护很重要呢?
这三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热情,也一步步引导他们深入课文的立意深度中,从而明白作文并非简单的描述,而是在描述的背后有深刻的意思表达,这才是作文的重点,也是作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样一来,学生既明白了立意的意思,也不会感觉立意很高深莫测。例如,有学生在《我的爸爸》中写道:“我的爸爸工作非常忙,早上我起床时他已经去上班,晚上还经常加班。但是爸爸一有时间就来检查我的功课,问我学习有什么困难。他给我买了很多课外书,大部分都是我喜欢的,还买了很多字帖让我多练字。爸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一定要多读书。’”这段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爸爸”的工作特点,还让我们体会到“爸爸”对“我”的关心,在教育上的良苦用心。“爸爸”对“我”的爱跃然纸上。
三、指导课文的写法以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课文时,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所用的写法的妙处,从而在阅读中把握课文的写作要点。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仿写、改写、缩写、补写等写作练习,来提升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变“学得”为“习得”,进而“悟得”。这样学生在掌握课文写法的基础上还能应用到实际写作中,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例如,在作文《我的爸爸》的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构思。我从《父亲、树林和鸟》入手,让学生了解写作首先需要学会选材,然后再对所选材料进行恰当的裁剪,这样才能让文章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共鸣。我让学生思考作者在写父亲时为什么要将父亲与树林、鸟联系起来写?
为了回答问题,学生会反复阅读课文,尽力从作者的描写中寻找父亲与树林、鸟之间的联系,在我的引导下,大家很快就明白了,父亲对树林、鸟有着深厚的感情,如父亲能轻松闻到“鸟味”,父亲轻声说话,“他生怕惊动鸟”。
其次,是指导学生从《父亲、树林和鸟》一课中学习到描写爸爸的写法。学生学习语文一是要从课文的语言表达中学习到文字描述经验,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培养个人的语感;二是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来写作,同时在练习过程中将课文的写作方法内化成自己的方法,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作文《我的爸爸》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写出“爸爸”对家的爱。有学生写道:爸爸对妈妈非常体贴。姥姥说,我小时候晚上老是爱哭,爸爸就抱着我在院子里边走边唱歌哄我入睡,好让妈妈多睡一会儿。短短的一段描述,就将“爸爸”对“妈妈”和“我”的爱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作文指导渗透其中,那么学生就能透过课文认识生活,从而使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