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合叠加,融合渗透,虚实交织——习作教学形象表达生动描写之硬三招

2021-11-22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吴春花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8期
关键词:画面感讲故事习作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 吴春花

部编版教材重视表达能力的发展,在单元导语中以明确的语文要素追求表达方法的训练。在高段语文教材中,尤其注重描写性的表达训练。习作教学的核心要点在于强调这样一种能力——描写,养成描写性的表达思维模式。

简单概括的语言,造成了习作中语言匮乏、内容空洞、情感失真等顽症。只有通过描写,读者才能获得具体鲜明的形象,才能在脑海中产生深刻的印象,文章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那么什么是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和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如何将描写的方法简单易行地教给学生,笔者总结出了组合叠加、融合渗透、虚实交织这三招,并冠之以游戏性、形象性的说法来促成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搭积木——组合叠加

在批阅学生习作时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习作写得简短干巴,除了归因于语言贫瘠之外,更在于受思维局限,因为他们习惯性地用概括性的词句表达,一个词、一句话就一竿子到底概括了整个过程或事件,由于缺乏画面感和形象性,读起来语言空洞无力。如何化难为易地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易于操作的抓手,笔者依照多年经验,深切感受到组合叠加的方法最易于学生理解和操作。生动的描写需要丰富的词汇以及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具体描摹,像是孩子们小时候玩的搭积木游戏一样进行叠加组合,画面感逐渐呈现。

学生原句:要上台讲故事了,我很紧张。

增加心理活动:要上台讲故事了,我想我还没记熟呢,到时候我忘记了怎么办呢?我很紧张。

增加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要上台讲故事了,我想我还没记熟呢,到时候我忘记了怎么办呢?我的额头直冒汗,汗珠像泉眼一样源源不断地往外涌,我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办。

增加心理活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要上台讲故事了,我想我还没记熟呢,到时候我忘记了怎么办呢?我咬紧双唇,额头直冒汗,汗珠像泉眼一样源源不断地往外涌。我不由得喃喃自语道:“就快到我了,就快到我了。”我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办。

增加心理活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要上台讲故事了,我想我还没记熟呢,到时候我忘记了怎么呢?我捏紧双拳,咬紧双唇,额头直冒汗,汗珠像泉眼一样源源不断地往外涌。我不由得喃喃自语道:“就快到我了,就快到我了。”真是紧张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描写最粗浅的方式是添加形容词和副词,但这种添加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从学生的习作中摘录概括叙述的句子,做简单示范,添加其中的一种描写,学生马上领悟了这种易于操作的方法,接下来的就是集体当堂创作。一句概括叙述的句子像魔法变身一样在大家的参与创作之下,变成了一段具体生动的段落描写。

通过不断叠加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综合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形象地呈现一个画面,一个可感的过程,他们的思维像章鱼的触角一样延伸开来,从而使一句话变成一段话,过程很快变得具体可感。

二、泡糖水——融合渗透

糖溶于水,白糖化而无形,但一饮而尽,甜味尽在其中,饮者自知。描写要像泡甜糖水一样,即把意义、启示渗透在故事与画面中,不把意思完全说破说尽,而是留给对方自己去玩味,去发现。读者的体会不是作者强行加塞的结果,因为读者不是傻瓜,他们能通过文字的描写参与到作品意义的建设中来,这往往让读者回味无穷。

《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全文1733 字,除了题目中出现了“穷”字,全文没有出现一个“穷”字。但是文中的描写无孔不入地渗透着他们贫穷的物质条件。这就是渗透描写的巨大效果。我们在教学课文时,总是在引导孩子们从中品读出意义,得出结论。反过来,为什么我们却不懂得教孩子在习作时将意义隐藏呢?孩子们的表达习惯总是单刀直入,意义先行,用一个词直接揭示要表达的意思。他们写《学骑自行车》:“我跨上车,一紧张就摔倒了。”这里的“紧张”“摔倒”是模糊、笼统、抽象概念化的词,而不是用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的形象化语言,而形象化的语言就是能用文字刻画出一个画面,再现一个场景,使读者身临其境,能使表达具体而充实,也可以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例如,写《我的爱好》,许多孩子这样开头: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也不例外:弹钢琴、骑自行车、画画……但我最爱的是打羽毛球。

笔者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进行了渗透意义的修改:

我喜欢坐在钢琴旁,让指尖流淌出醉人的音符;我喜欢骑着自行车,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轻风;我还喜欢拿起画笔描绘着多彩的世界……但我最爱的还要数一项高难度的体育运动——打羽毛球了。

上下两个语段的差别不仅仅在于词汇量的多寡,更在于表达模式的差异。前者是概括表达自己的爱好,而后者是将自己的爱好隐含在画面描写中,虽未直接点明,但读者体验画面能品出其味。在引导下,有的孩子推翻了自己原来的表达进行了修改:

原句:天气很热,我一点都不想出门。

修改后:柏油马路已经被烤软,树上的叶子,有的已经被晒得卷起来。此时,我也像那蔫了的叶子,一点都不想出门动一动。

原句用“热”揭示意义,是概括性语言。而修改后的语段通过环境描写给读者传递出了天气炎热的意义。言语的暗示性表达,画面感的形象再现,让读者体会到了阅读的愉悦。高明的表达是要有意识地将中心意义隐藏在各种描写中,调动各种感官去延展思维的触角。我们要做的就是泡一杯糖水,滋味尽在其中,让读者自己品就好了。

三、织毛衣——主客交织

描写不是纯粹的描述。在写作过程中,描写总是伴随着情感体验进行的,无论是环境描写、场景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各种细节描写总是渗透着一定的感情色彩。普通人的生活总是大同小异。“事物还是客观的事物,一经主观的心情照射上去,体现出来的就花样繁多。”要让描写显得富有情趣生机,与众不同,既要将客观的事物描摹呈现在笔下,也要将作者的主观感照射进去,仿佛双色织毛衣,在进行客观叙述或描写时,不时将自己的主观体验编织进去,达到使读者感同身受的效果。

这片叶子小小的,下面的叶脉就像一个无边的迷宫,曲曲折折,让我怎么也不能从这美丽的曲线中走出去。叶片摸起来硬硬的,凹凸不平,上面的黑斑仿佛是老奶奶的雀斑。它的边是锯齿状的,像是刚刚涌起的海浪。——学生习作《落叶》片段描写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落叶“小”“硬”“锯齿状边”进行客观描写的同时不时穿插进个人的主观联想,整个片段既细腻描摹又情思飞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部编版教材也更关注自我情思的抒发和表达,而主客交织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孩子不时关注自己独特内心。其实,主观感受可以像《西游记》里黄眉老祖的大布袋一样装很多东西,也可以成为摆脱某种束缚,放飞自我的途径。笔者的学生习作常常充满了丰富的联想和心理活动,他们常常浮想联翩,创造出习作中的精华。

描写的本质是用文字再现感性形象,学生只有学会了描写,才能使习作有血有肉,生动可感。搭积木、泡糖水、织毛衣这三招以形象化的、游戏性的表达,化难为易地教会了学生实际操作,在教学中能迅速促进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画面感讲故事习作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走得进出得来的“画面感”培养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讲故事
习作展示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