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小学诗歌鉴赏的有效路径

2021-11-22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8期
关键词:意境意象古诗词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张 婧

做好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对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肩负起传承和振兴中华文化的重任,认真解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课程背后厚重的文化底蕴,努力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有深度,有厚度,更有应该具备的文化温度。

然而在现实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诗歌的鉴赏仅仅停留在表面,从字词的疏通,到诗词的读顺,理解诗词大意,会默写诗句即可,完全忽略了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也切断了文化传承的命脉。针对上述问题,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从古诗词鉴赏的科学策略入手,鼓舞起学生鉴赏古诗词的热情,唤醒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人格塑造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创设丰富情境,感受整体之美

小学诗歌教学一直存在着方法老套单一、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能和诗歌内容产生共鸣,强烈的距离感让学生对所读诗歌望而却步。所以,我们不妨从创设丰富的意象入手,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感受到诗歌的整体美感。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试听再现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如出示图片,音乐烘托,或者是播放视频的方式等,把学生代入生动的诗歌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学习诗歌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时,笔者便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把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风景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同时,配上轻柔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徜徉在美好的意境之中,这便为鉴赏诗歌做足了准备,有利于学生和诗词中的感情产生共鸣。

其次,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引入情境,体会到诗词所描绘的美景,如在学习《暮江吟》一诗时,笔者便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秋天的傍晚夕阳西下时,阳光洒满江面,由于光线的不均衡,江面上波纹荡漾,色彩炫目,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二、深情涵泳诵读,品悟音韵之美

诗词的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充满了音乐美,引导学生深情涵泳其间,可以感受到诗歌音韵的美感,因此,诗歌鉴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停顿的重音的划分,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基础上,徜徉于诗歌美丽的意境之中,体会到诗词的优美情愫。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产生深刻的共鸣,例如,古诗词中的多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内容,在高低错落的音韵组合中,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山行》中那种意境悠远,深山小径幽深,白云袅袅处坐落几户人家,枫叶在秋天的映衬下更加红艳,让作者流连忘返的景象,学生通过缓慢的语速,柔和的情感,渲染出内心对秋景的热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文中,诗人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重阳佳节之际,诗人在他乡,心情更是急切,体会到了在过节时,自己孤独的感受,想到家乡的亲朋好友相约登山,插满茱萸的情境,朗读时,语速要平缓,语言要低沉,体会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其次,吟诵之间,感受诗词的平仄和谐之美。诗歌中平平仄仄的搭配,点点滴滴浸润学生的心灵,实现心与心的交相融合,如在古诗鉴赏时,能感受到音韵的平仄组合。

三、把握多样意象,领略意境之美

古诗是诗人通过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的美丽意境,诗词中的意境是诗人饱满情感的寄托,通过一个个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达出诗人主观情感,引导学生鉴赏诗词,赏析背后的诗人主观化了的客观意象,审美情趣得以提升,审美能力得以加强。通过意象的把握,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客观事物融合后带来的丰富博大的意蕴与情调,从而和诗词意境合二为一,感同身受。例如,在《江雪》中,诗人描绘了一系列的意象,如山上绝迹的小鸟,小路上失踪的人迹,一叶扁舟之上,孤独垂钓的渔翁,给人肃穆萧杀之感,而恰恰是通过这一系列意象的承载与寄托,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人世旷达的感悟,表达了作者独处之时,那种立于天地之间,超然物外的感受。学生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和感受,领略到了诗词中的丰富情感。再如,在《枫桥夜泊》中,诗人通过乌鸦的啼叫,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秋霜更加渲染了环境的冷清,近处的渔火和江边的枫树,附着了诗人的愁思,把握这些饱含主观情感的意象,会对理解诗词内涵很有帮助。

小学阶段的诗词鉴赏是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科学的理论,引导学生分别从意境的营造、语言的感悟以及意象的把握上,做好诗词的鉴赏工作,从而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意境意象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我爱古诗词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意象、形神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