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网络语言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2021-11-22安徽省颍上县六十铺镇马桥小学朱秀亮
安徽省颍上县六十铺镇马桥小学 朱秀亮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普及,人们为提高网上聊天效率或者是对某种特定事物的特别称谓而形成的特定语言,是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给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带来巨大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小学生作文的影响
(1)网络语言在丰富小学生语言的同时影响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网络流行语有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超流行,它的应用能让小学生的生活变得充满活力,内容更加多彩。因为很多流行语来自于新闻内容,语言大多比较诙谐幽默,可以以此激发学生阅读新闻的兴趣。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向,让其视野更加广阔,提升了其阅读能力。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因为融入了很多网络语言,使得语言表达缺乏规范性。例如,最近特别火的“冲鸭!”这个词在学生中非常流行,其原意是“冲呀!”用“鸭”来代替“呀”,让人联想到大队鸭子浩浩荡荡向前冲的场面,特别有喜感,但是小学生未必能理解其中的内在含义,很容易影响他们对“呀”的正确运用,也没能掌握“鸭”的规范意义与运用。
(2)网络词语在丰富小学生基本词汇的同时影响了汉字书写的正确性。一些网络流行语不再仅运用于网络,而是成了基本词汇的一部分,跻身汉语言体系之内。这部分流行语不仅让小学生的谈话变得更加多元化,而且让其习作更加充实,也让小学生乐于运用,提高了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的同时,也让其书面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将新课程标准内容落于实处。但是,很多学生长期使用“神马”来代替“什么”,用“肿么”来代替“怎么啦”,这会让小学生逐渐忘记正规的书写标准,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更严格来说,网络新创字是不符合汉语运用规范的,应该归为错字,将之用到写作之中,尽管有极强的时代感,但是会误导小学生,让他们形成错误的书写。
(3)网络语言在激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影响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从实质上看,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的创新。学生学习生词,就是其思维不断发散的过程。进入新时代之后,小学生不仅要不断掌握新语言,传播这些文字,而且也有可能成为创新者。学生要想突出自己的个性,必须打破传统作文模式的窠臼,才能完全展现自己的风采。然而,网络文学犹如快餐,其言语文字大多是一些片段,表达也不够规范,思维逻辑不够连贯,甚至连文从字顺都有些勉强。而且,学生很少阅读文学经典,导致其文学素养相对偏低,自然也难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作文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1)教学中对网络语言应扬长避短、疏导结合。为了让语文写作语言更有个性,适当准许网络流行语的应用也是可行的。习作教学的关键就是指引学生学会独立构思,进行创新写作。教师一味地制止,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还不如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理解和解析。教师可给予相应的激励,让学生爱上写作,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准则,避免造成负面影响。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中极受欢迎,就表示它有存在的市场,强令禁止是行不通的,疏导才是良策。显然,也不可不管不顾让青少年全部接受,而是要在他们应用网络语言时提供一定的引导,让他们通过学习逐步去粗取精,学会分辨好坏,做出正确的认知,让网络语言成为其语言系统中的一部分,丰富其生活。
(2)运用教育智慧引导学生走出语言泛网络化误区。网络语言既然是网络语言,就应该仅运用于网络,而不应该随意使用,不能让其四处扩散,进入课堂,占领小学生的认知。课堂是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场所,假如让网络语言侵占,那么一旦小学生因为好奇心诱使而不加探究地进行运用,将会给小学生带来极大的危害。小学生还没有掌握住正确的、完整的语言规范,过多地接触网络语言,受到这些不规范的语言的影响,其规范语言的使用能力就会难以提升。一旦形成这种错误的认知,对其日后的语言学习将是一大危害。伴随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不再局限于作文点评、方法引导,而是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对一些新事物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再教导给学生,并运用教育智慧引导学生走出语言泛网络化的误区。
(3)教学中利用网络语言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教学目标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网络流行语,教师不可全数否定,将之当做洪水猛兽。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跟上时代潮流,对新事物的态度要灵敏,客观、理性地看待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网络流行语。学生使用语言不够规范,教师可在介绍新事物的过程中,将传统语言规范与之结合起来,给语文课堂教学赋予时代的特征,让学生学会用新的思维去面对传统课堂,面对汉语言文化。教师也可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诗词歌赋,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学习作适当的补充,让他们累积更多的知识,丰富素材积累,真正感受到文化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