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节气活动”,建构魅力语文课堂
2021-11-22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刘海小学陈培娟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刘海小学 陈培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识字、造句,培养学生阅读等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语文素养。目前,主题教育活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也让教师在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巧妙地将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民俗故事等语文素材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创设“节气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节气,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光,更蕴藏着华夏民族文明进程的密码。笔者认为,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增加节气知识的讲解,能帮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古人精神、习俗、文化以及生活智慧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节气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节气背后的故事,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有温度的中华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谈到了一个知识点,即人们在重阳节时,有登高的习俗。而“霜降”是秋天最后的一个节气,人们也有登高的风俗。于是创设了一个课后“节气活动”,即学生寻找“霜降”节气。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寻找整理资料,了解霜降节气!有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到“我国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也有学生谈到,霜降时节登高远眺,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还有学生查到,山东地区有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从而推断出山东人在霜降喜食萝卜。还有一些学生找到了关于“霜降”的文章。例如,《月令二十二候集》中的“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还有学生找到广东地区霜降前“送芋鬼”的习俗故事。
由上述案例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跳出旧有教学思路,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创设出一些关联紧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探究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利用“节气活动”,增加师生交流互动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很关键。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教学中讲全知识点,讲满知识点,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低效的。任何教学设计,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活动创设、问题设疑等办法,推动教学进程。同时,学生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加与教师的互动频率,从而让课堂处于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在教学《元日》这首诗时,就是利用“节气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诗句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带动课堂节奏,让师生互动起来。先从学生身边事入手创设问题。例如,第一个问题:春节是传统节日,人们贴对联,此外还会在某一个特定的节气,在门上贴迎春接福红纸条,这个节气是什么呢?一般的学生都知道,会答“立春”,接着邀请一位绘画水平较高的学生,根据自己对“立春”节气的理解,在黑板上画一幅画。这幅画中有万物复苏的青草,还有柳条吐芽等春天的元素。在这一幅画的基础上,教师对立春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同时引入诗句,让学生在诗人的文字中寻找这首诗中蕴含着的文化习俗。例如,放鞭炮、贴桃符、喝屠苏酒等。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些习俗的理解。最后,教师总结介绍“饮屠苏酒”是为了驱邪,求得长寿;“放鞭炮”是古人对“年”这一怪物的驱逐;再延伸到立春的节气贴迎春接福的红纸条子,传达了人们对万物复苏,一切欣欣然的态度。
可见,师生互动是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善用“问题”,创作“主题活动”,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节气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当教师将节气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动起来并参与其中。
三、利用节气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多策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最常用的办法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知识点课件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让呆板无趣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方式很可取。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在教学古诗《寒食》之前,我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让学生将自己熟知的习俗画出来,或者用文字写出来,再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做口头讲解。这一个课堂设计彻底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引导学生了解“寒食”这个传统节日的具体内容,即“寒食”当天,古人禁火,只吃现成的食物。再延伸到“寒食发生在何时?”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寒食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再创设一个“节气活动”,接着,让学生自由讨论,讲一讲冬至与清明的习俗故事。通过创设问题,开展“节气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寻找答案。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古诗的认知,还普及了优秀传统文化,可谓一举数得。
“节气”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不可忽略的。教师要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培养价值,更需要有创设“节气活动”的教学能力,通过“节气活动”输出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眼光要宽,思想要活,要挣脱思维的束缚。在教学中,要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将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要借助主题活动的开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