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集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1-11-22福建省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肖聪丽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3期
关键词:素养阅读教学语言

福建省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肖聪丽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养成自我发展的优秀品格,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培育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与其他学科素养有机结合,促使形成个体适应未来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品格与关键能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时代性的特点。而阅读是运用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立足语文实践,注重创新教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修养与传承。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阐述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的建构及运用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洞悉与领悟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律和技巧,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和深入,形成个性化语言特色和经验,并发展成能力,它是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水平,更要锻炼其运用和实践能力,达到“知行合一”。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单元主题要素,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以部编版十二册第五单元为例,单元主题要素为: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的材料,表达中心意思。在主题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的教学中落实“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盼》一文中,学习“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再结合《初试身手》《习作例文》的选材、写法练习,让学生掌握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方面或事物来写,并且重要的内容要写具体,次要的内容简单罗列写,最后再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这样既有方法的指引,又有场地的操练,循序渐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滋长。

2.思维发展与品质

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最终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的过程。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年龄特点,抓住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确定思维训练点,例如,学完《曹冲称象》后,可以提问:“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拓展思维的广阔性;《父爱之舟》《慈母情深》这一主题单元,可以拓展父爱母爱的深度;《穷人》一文,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你觉得桑娜和渔夫的做法对吗?”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深入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特性等,把教学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努力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新颖性、批判性等,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

“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语文教材承载着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发掘教材,深刻体悟文本中蕴含着的美育源泉,以此为突破点,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让学生稚嫩的心灵畅游在审美教育氛围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例如,在学习古诗《江南春》时,笔者采用借助图片资料,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解诗意;再想象、配乐读,从声、色、情、趣全方位悟诗情,既品味了桃红柳绿、烟雨楼台的江南之美,又从中感受了语言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不知不觉提高了审美能力,增强了文学修养,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文化修养与传承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中小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程编排充分体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特点,不同版本的教材均从汉语言文化、文学、艺术与文化交流、名人故事、风景名胜、节日民俗等方面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呈现方式亦灵活多样,如部编版单元专题分类呈现(“遨游汉字王国”“祖国的山山水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轻叩诗歌的大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等);识字课中体现汉字魅力;阅读课上经典文学作品渗透传统文化。达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教师应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带领学生领悟传统文化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理解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1.听说读写,发展语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语文知识与核心素养有全面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创设情境、借助插图、拓展课文、联系生活等方式,扎实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和运用语言,升华语言知识建构与运用能力。如,在学习《四季之美》第一课时,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初步感知四季之美,再抓重点词句品读想象,把孩子置身于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中,反复朗读,体会韵味,课后布置了“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搜集描写四季的诗句” 的作业,这种以实践性为导向的阅读课堂,为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做了充足的储备。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正如叶圣陶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在第二课时,笔者设计了“抓四季,明顺序”“究情趣,悟意境”两部分内容,从“四季”和“情趣”入手,在读中升华感悟文章的语言优美与精妙,紧接着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提炼动静结合写法,最后布置了运用动静结合写法的习作——《校园美》,在这样层层深入的语文阅读实践中,不断优化语言环境,逐步达成了发展语用能力的训练目标。

2.思维导图,强化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将大脑里的观念、想法以视觉化形式呈现,并能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既提升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发散、创造思维训练,使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思考、质疑、批判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完整性、主题明确性原则来开展教学,并以仿写、续写、扩写等练笔来拓展小学生的想象和表达深度,使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夏天里的成长》一课,先让学生在阅读中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结构,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入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从植物、动物、人等不同事物、不同方面来写的。之后,设计了以“这里的风景真美呀!”为开头的仿写片段练习,这样既扎实地掌握了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又在创新实践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个性阅读,培养审美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学生是实现阅读对话的主人,将主动与文本、教师、同学对话,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地阅读,培养自主意识和批判精神,才能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概括了闰土趣事的小标题后,抛出“你觉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一问,学生最初的认识是“俗气”“天真”“贪玩”等肤浅的感知,笔者抓住月下刺猹、雪地捕鸟一系列动作描写,以及“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重点词句,引导品读探究,展开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闰土是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少年。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教材,充分挖掘文章的人物形象美、艺术美、文字美、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4.诵读经典,增强文化底蕴

科学实验表明,孩童时期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十分重要,其形成的文化烙印具有不可逆转性,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会形成一定的自发意识。可见,孩童时期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品质教育对后期的优秀品质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且众多优秀民族思想、语言都是来源于文化经典当中。因此,加强文化经典诵读建设,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

在长期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是增强文化底蕴的有效手段。我校根据九年一贯制的办学特色,开发了“6(小学六年)+3(初中三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每天十分钟诵读,每周两段经典诗文积累,长期坚持,聚沙成塔,孩子们的经典积累丰富。每年结合“4.23 读书日”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用课本剧表演把《木兰从军》《西门豹治邺》等历史经典惟妙惟肖地在舞台上展现;通过“童声唱经典”把《春晓》《出塞》等经典诗文化成可在口中轻轻流淌的美妙旋律。此外,经典诵读比赛、书写经典诗文比赛、书香班级比赛也是我校常年开展的文化传承活动,孩子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既传承了经典,又潜滋暗长了文学素养,校园里氤氲着浓浓的书香。

总之,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创设切实可行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以语文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策略,让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的沃土上开出绚丽的花朵。

猜你喜欢

素养阅读教学语言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语言是刀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