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的自我监控

2021-11-22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王春燕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3期
关键词:监控教学内容目标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王春燕

基础教育改革轰轰烈烈,涉及面广而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课程评价的观念的转变更是素质教育进程中一项重要枢纽,教育者在匆忙赶路的同时,应不忘停下来看看,回顾自己走的路,并作出相应的步伐调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提升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建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三项评价体系是素质教育课程评价的核心任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认真思考“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的内涵,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应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什么目的性,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易接受,更易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监控

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和终极目的,是一节课的灵魂,在整节课堂教学中起到统率作用,教学中的所有设想都是以它为出发点。为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先监控自己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科学合理,有没有违背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来制定。笔者认为,要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套用“三维目标”,若是这样,教学目标就会模糊,失去学科特性,难以实现有效教学,要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研透教材、了解学生。研透教材,一要发现教材本身的阅读价值,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得怎样的心理体验,受到怎样的精神影响或者说是价值观方面的引导等,这主要体现教材的人文性;二要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就是认真研读,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懂得语言规律,提升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语言智慧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因此,教师不仅要从思想内容、语言形式、学习方法等多个视角去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还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已知与未知,敏锐地捕捉到他们课堂学习状态,揣测他们的心理,逐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或调整教学目标。

如一次作文课上,我播放了熊猫吃竹子的视频,并在黑板上写了“可爱的小熊猫”,并开始引导学生边看视频边讲解,想通过视频和动情的讲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起初学生不亦乐乎,看得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可过了一会儿,不知是谁做下鬼脸,学着猴子的动作,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嬉笑,有几个调皮的孩子胆子突然大了起来,开始学着猴子抓耳搔腮,场面一时有点乱套,学生的注意力完全不在熊猫身上。为了课程正常推进,我强力喝止,让他们开始习作,可孩子们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了兴致。李军说:“写熊猫倒不如写猴子,我觉得猴子更有趣,更好写,我们都见过。”“是啊,是啊,熊猫吃竹子没什么可写的。”马上就有几个同学附和,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把我的教学思路都打乱了,我想:孩子们都这样说了,我就是叫他们写也一定写不好,只有顺应学生的心理,顾及他们的情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在黑板上再写了一个题目《可爱的_______》让他们自选作文,学生一看乐了,迫不及待地写了起来,真情实感都流露出来了,写出来的作文也特别好。

二、教学内容的监控

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载体,它受目标的约束并为实现目标而设定。教师要监控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是科学的、精要的、适中的。教学内容应立足于学生,如果偏离了学生,课堂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说起。要做到“三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时不教,留待将来合适时再教。

如《小英雄雨来》一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雨来的年龄与学生相仿,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高,课堂上学生都能将故事讲得头头是道,雨来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很清晰,就连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能说出来。按理到了这个地方,我应停止或是寻找新的切入点,可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觉得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就雨来的精神反复地讲,没想到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减,刚才的兴奋劲没了,只是随便应付罢了。一节课就这样了无生趣地结束了。课后我细细一想,问题就出现在我没有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学内容都是学生已懂得的,没有另辟新的教学内容造成的。

三、教学过程的监控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践者,更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创造性活动,有力地运行教学过程,调控教学,修正教学过程,以便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摆脱小马虎》是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教学时,我事先拍摄了班上孩子们的一些生活和学习中马虎的事例,课堂上通过观看这一系列真实生活场景的视频,激活了学生的回忆,学生感受马虎带来的麻烦和不良影响,学生不吐不快,学得很投入,纷纷表示要好好改掉马虎粗心的坏毛病,兴趣高涨。此时,我拿出了动画片中常见的封印大法,高举封印箱子,举行告别马虎的仪式,让学生把亲笔写的坏毛病投入封印箱中,并略施小计,封印坏习惯,迎接好习惯。看着孩子一副信以为真的表情,我知道本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是因为本课教学创设了和谐的氛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需要点,使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现了。

教师为了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除了应监控自己有效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不断地调控自身的态度、行为和方法,敏锐地觉察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是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对自己所采用的方法是否认同并接受,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如我在教学《影子桥》时,先请学生读课文“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有两个学生很自然地在后面添了“呀”。我一听挺顺口的,而且富有情感。我问学生:“你们觉得他们俩读得怎么样呀?”学生说:“老师,这样显得更通顺。”“老师,这样读更能体现出小鱼儿的快乐。”……学生的评价多好呀,并且让他们动笔在那句的后面添上“呀”。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适时改变教学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一举两得,收效颇丰。

四、教学效果的监控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为此,教师在进行自我监控的过程中,除了要监控自己的教学手段,更要监控学生在这种“手段”下,是否有所得,能力水平和思想教育是否有收获。如在教学《凡卡》一文中,学完凡卡写信请求爷爷到莫斯科带他回农村时,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什么疑问,有的学生就提出:“凡卡既然喜欢在农村,干脆就在农村生活,为什么要将他送到莫斯科当学徒呢?”学生对于文章的描写没学透彻,于是我再次引导学生深入读文,并辅以时代背景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文中对比描写的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懂得:凡卡所认为的“乐”与“苦”是相对而言的,其实,在当时对劳动人民来说不论城市或农村,都是一样的,都是人间地狱。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增强了感染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从两方面来监控:一是监控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接受程度,二是注意运用一定的测评方法,了解大多数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所预期的效果。

教师只有不断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寻求学生容易接受的课堂组织方式;积极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应,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要做到更好的自我监控,就应当不断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因为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

猜你喜欢

监控教学内容目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冬奥项目训练监控方法的研究——TRIMP、sRPE在短道速滑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侦察兵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